第14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條河當地人稱為沙棗河,因河邊有許多沙棗樹而得名,這樣名字的河流在西域到處可見。

  深入戈壁沙漠的小河,附近總會有一些小綠洲,有的綠洲會有村落,有的則十分小,只有些動物。

  那伙突厥馬賊,正是藏身沙棗河附近的一處沙漠小綠洲里,那是一個有泉水的綠洲,雖然不大,但有泉水就能供牧民旅人休息宿營。

  一座沙丘上,蕭隊正和張士貴趴在後面,沙丘下不遠處,正是那處綠洲,距離沙棗河約有十里,處於許多沙丘環繞之中,有沙棗樹有紅柳樹等,但也許不久之後,這裡終會被移動的沙丘掩埋,不復存在。

  現在,這裡成了突厥人的臨時營地。

  那群突厥人在襲擊商隊時,被張士貴他們殺了二十餘人,還有十幾個受傷的,他們撤離時把屍體和傷者都帶回來了,這次襲擊,他們遭到了意料之外的損失。

  不過營地里拴著的許多駱駝,還有那一馱馱的商貨,卻是一筆橫財。

  突厥人已經檢查過了,裡面都是些好東西,全是中原的緊俏熱銷之物,只要能找到人出手,立馬就能換得許多錢財。

  不過這伙突厥人明顯還是警惕心很強,營地四周,都派有人在守衛。

  「該死的突厥賊,居然在烤駱駝吃。」

  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耐力好負重又大,尤其是在西域這種多沙漠戈壁缺水的地方,駱駝能夠長時間不飲用,是商人們最喜歡的夥伴。

  可現在這些該死的突厥賊,居然在宰殺駱駝烤肉吃。

  「蕭隊,突厥人警惕很強,要不乾脆等天黑之後再攻?」

  從沙丘上退下來,回到隊伍前,蕭隊正立即開始布置戰鬥。

  「無須,待天黑後,雖然容易靠近營地,可賊人多,到時天黑看不清,他們也容易逃跑。我們這一次,不僅僅是要解救商隊,還要把這些該死的突厥賊一個不剩的全都抓了。我要把他們帶回去,砍掉他們的四肢,把他們插在絲路邊的尖木樁上,讓他們流盡最後一滴血而死。」

  「可是他們還有近三百騎,這伙突厥人我跟他們交手過,很兇悍,不是一般的遊牧人。」

  蕭隊一邊上弦,一邊道,「我看出來了,這伙突厥人不是一般的人,他們絕不是什麼過路順便干一票的商隊,也不是附近貪婪的牧民,這些人更像是積年的馬賊,行動有素,狠辣果決,不過再兇悍殘忍,我們也不怕,我們巡邏隊,專治這種。」

  重新檢查一遍裝備,蕭隊頭下了格殺令。

  「一會沖入營地,突厥賊但有反抗,就地格殺勿論。老三,你帶一火人,先去解救商隊,劉斌,你帶你的一火兄弟,守在外面,有人逃出來,你負責收網,但走漏了一個,我唯你是問!」

  兩位火長都應命而去。

  許家大郎上來。

  「請給我一副甲,我也要去殺敵。」

  蕭隊正那裡有五副突厥人的甲,是張貴殺掉的那五名突厥人的,張貴穿了一副,還剩下四副。

  這些突厥人的索子甲雖然遠不如秦軍的,可交戰之時,有甲在身就能多條命。

  「許家阿郎,你就在這候著,我會幫你把你阿爺救出來的。」

  「不,我要一起去救我阿爺,放心,我在家的時候,也是我們村的民兵,還是忠義弓箭社的,我的箭術還可以,給我副甲再給我把弓一壺箭,我能殺賊!」

  蕭隊正有些意外,「看你很斯文的樣子,倒像是個讀書人,想不到原來還是忠義弓箭社的。」

  「我阿爺以前送我在親族的私塾里讀過書,之前在我們村的小學堂里教書,如今學堂也是放假,我便隨我阿爺出來看看西域,原本這是阿爺最後一趟的。」

  聽說許家阿郎居然還是學堂的先生,蕭隊正更敬佩了,他自己以前也是讀書人,所以還是比較敬重讀書人的。

  「既是讀書人,何不在這候著,等我救出你阿爺,你們回家後,來年還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不要輕易犯險,萬一你阿爺救出來了,你卻沒了,我沒法跟你阿爺交待。」

  「沒事,蕭隊正請給我一副甲一張弓一壺箭,我能殺賊!」許家阿郎再次強調,他沒有告訴這位蕭隊頭,其實他今年就參加了科舉考試了,而且還過了縣試和郡試,成為了一名秀才,只是沒有過道試,未能中得舉人,一時心中失意,這才有了跟阿爺出來走這趟西域,其實也是想散散心。

  「好吧,一會跟緊我。老三,給許家大郎拿副甲,再拿弓和箭。」

  「謝過蕭隊正,謝張火長!」

  第1271章 血火

  老三不僅給了許秀才一副索子甲,還又給了他一副皮甲,囑咐他穿到索子甲裡面,然後還親自幫他扣好了鐵盔,又遞給他一面突厥圓皮盾。

  「一會你跟著我去救商隊的人,不要只想著殺敵,多想著保命。記住,你阿爺還在下面等著你團聚呢,人啊,命最重要,只要還有命在,就一切都還有希望。」

  許秀才拉動著弓,覺得這把突厥人的弓很輕便,還不如他在忠義弓箭社裡練習用的弓強,拉放幾下,簡單的適合了下。

  「放心,突厥賊子沒那本事要我命。」許秀才感激阿爺讓他去報信,這是給他活命的機會,但他不可能站在這裡等著,他要親自去救阿爺。

  他雖科舉通過了郡試,成了秀才,有了可能在縣中擔任吏員的資格,但那又如何,阿爺是他父親,是阿爺走南闖北做商販賺錢,還陪著笑臉讓他在親族的私塾里讀書的。每年要給私塾很多學費,而紙墨筆硯的花費也高,更別說買經書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