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朕先冊封夷男為薛延陀大汗。」

  泥孰臉上露出失望之色。

  「當然,夷男既然一心不肯回去,所以呢,朕打算另授一位小可汗,代夷男主持薛延陀汗國的軍政大事。朕覺得,泥孰你也不錯。」

  泥孰意外驚喜。

  「夷男一心留在中原,想娶長沙郡主,朕倒也樂見,待他們成婚之後,到時再讓夷男把汗位傳給你,這樣也算是圓了真珠可汗的一番遺願了,你看如何?」

  泥孰恨不得皇帝立即下詔,不過也還是假裝扭捏了一番。

  「如果你覺得可以,那就請立即返回漠北,宣布朕的決定,當然,按我們中原的傳統呢,娶妻總得要下娉送禮的,你作為夷男的伯父,回去後就代夷男置辦娉禮送來,待夷男大婚過後,便正式把這汗位傳給你。」

  「不知娉禮要多少?」泥孰恨不得馬上就能籌備齊娉禮,讓夷男把婚完成了。

  「夷男如今即位大汗,那麼朕也會將長沙郡主賜封為長沙公主,既然是公主,這娉禮自然得多點才合適,對吧?」羅成笑呵呵道。「薛延陀為漠北草原汗國,朕也就不要你們以金銀器物為娉,便以一萬匹馬,五萬頭牛,十萬隻羊這些草原牲畜為娉禮吧,可否?」

  一萬匹馬、五萬頭牛、十萬隻羊,這個彩禮可是要求夠高的,就算是對薛延陀汗來說,也不是個小數字。

  尤其這些作為彩禮,肯定還得送到大秦來才行啊。

  泥孰猶豫。

  羅成呵呵,「辦不到嗎?」

  泥孰想了想,只要等夷男娶了公主完了婚,那到時汗位就要傳給他,怎麼算也不虧,於是一咬牙,拍著胸脯道,「辦的到,一定辦到!」

  「哈哈哈,朕等你們消息,娉禮準備好後就送到河套靈武郡吧!」

  羅成沒讓他們送到漠南,而是要求送到靈武,那可是距離陰山都還有上千里遠呢。

  可既然都已經拍了胸脯說可以了,沒理由這個時候又生枝節,泥孰只能咬咬牙,全都應承下來了。

  第1245章 人約黃昏後

  夜涼如水。

  殿中依然燈火明亮。

  皇帝披衣坐於案前,手執硃筆,批覆奏摺。

  如今每日呈到宮內奏事處的奏摺,得有上千本,有奏事折,請安折、謝恩折、賀折等諸類。這些直接呈到宮中,不通過通政司,不經宰輔們摺子,皇帝如果全都親啟,肯定一天得占用大半時間。

  因此皇帝也讓內三省主官秘書監、殿中監、內侍監協助篩選,比如三品及以上封疆大吏的奏摺,都由他親啟親回。

  李靖上奏摺請安,羅成提筆在奏摺後面硃筆回復,「朕躬甚安,入秋以來更覺好,卿好麼?朕實時常想念,可保養身體,若嶺南局勢安穩,來京朝集,君臣相會矣。」

  又拿起一封,卻是分封於關外的東寧王羅士信的奏摺。

  士信奏請聖上允兩個滿六歲的孩子入京讀書。

  羅成回復,「朕派人前來迎接,小六你也可以一起入京朝集,早點來,多呆些時間,陪陪太上皇和皇太后他們,正月後再回去。」

  日南郡太守裴成棟上改名折,請皇帝賜准。

  因為其名字中有個成字,需避皇帝名諱。

  羅成回復,「朕此前已經下詔宣布,除與朕同名同姓,否則無須避諱改名,你的名字成棟挺好,朕很喜歡,不用改。」

  避諱這在古代是很尋常的事情,古人要避祖先父親的諱,也得避皇帝的諱,因此名字不能犯諱,甚至地名也得避諱。

  就比如前朝之時,因為要避皇帝楊廣的諱,於是廣陵改成了江都,廣安改成了延安,廣饒縣改東海,廣都縣改雙流,廣化縣改河池,廣州改為番州等。

  而為避楊堅父親楊忠的忠字諱,甚至中書省改成了內史省,侍中改成了納言,中書令改成了內史令等等。

  還有,歷史上李績原名徐世績,後來賜姓李為李世績。李世民當了皇帝後,於是避諱改為李績,就連朝廷六部之一的民部,也因此改成了戶部。

  羅成對於這種避諱改名,並不太支持,今天避這個諱改人名改地名,下次避那個諱又改一遍,改來改去,實無必要,還容易引起混亂。

  於是羅成在即位之初就下達了關於避諱的詔令,除非與皇帝同名同姓方需改,其它的帶有成字的並不須改,寫到這個字的時候,也無須用通假字代替。

  至於地名,更無更改的必要,甚至他還要求把隋朝時改名的那些再改回來,比如內史省改回中書省,納言改回侍中。

  江都改回廣陵等等。

  當然,如果在日常書寫之時,要避父諱這些,還是聽其自願,但正式公文等中,不允許避諱改字,以免造成歧義。

  為君者讀,為尊者諱,為賢者諱,雖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不直書其字,但地名等也如此避就過了,尤其是不但姓名避,如果連名字中的一個字也要避,那哪裡避的盡呢。

  將一眾三品以上的奏摺都看完並批覆,也用了一個多時辰。

  不少奏摺因沒有要事奏報,因此羅成統一在後面回復知道了三個字而已,至於三品以下的摺子,有親信的內侍太監和殿中太監以及秘書監等負責為皇帝先篩選,有重要內容的皇帝才會親自處理,一般的請安啊謝恩啊進賀等就交給他們代為回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