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妃跳的是一支胡舞,從西域石國傳來的柘枝舞。

  隨著絲路重開,朝廷重視工商貿易,大量的胡商前來,也帶來了許多胡人的風俗,還有他們的飲食服飾歌舞等。

  現在長安洛陽,就很流行胡風,尤其是女子喜穿胡裙。

  崔妃的功底是不錯的,跳的胡舞很優美,如果單純欣賞的話,確實很上佳。

  一曲舞罷,皇帝輕輕拍著巴掌。

  崔妃居然很嫵媚的輕笑。

  「哈哈哈!舞跳的很好,當賞,朕就賞你合浦南珠項鍊一條,再賜你波斯地毯一件,靺鞨進貢白山雪貂大氅一件。」

  「臣妾謝陛下賞賜。」

  崔妃欣喜不已,得意洋洋。

  她沒想到,本來是聽父親的話,來為長安崔氏求情,不成想自己到是得了皇帝的欣賞。

  「陛下,臣妾為陛下推拿按摩一下吧,陛下日夜為國事操勞,辛苦了。」

  「嗯,好,按的好,朕還有賞!」

  那邊殿外,一名內侍悄悄的招來一名小宦官,「你去下尚宮局,轉告趙尚官,就說今日崔氏得陛下臨幸侍寢,跳胡舞得陛下喜歡,重賞!」

  尚宮局屬於後宮六局二十四司之一,皆隸屬皇后,尚宮局的女官趙尚宮,自然也是皇后的人。

  殿中。

  崔妃幫皇帝揉捏著肩膀,力道適中,很讓皇帝滿意。

  「陛下,臣妾以為陛下春秋鼎盛,然則如今宮中嬪妃不過十餘人,實在太少了。陛下,京兆韋氏有一對姐妹倆,姐姐韋圭、妹妹韋尼子姿容端麗,儀態萬方,進退有度,德容俱佳;尤其寫的一手好文章,在長安小有名氣。」

  「哦?」皇帝趴在那裡只是哦了一聲。

  「韋氏姐妹的曾祖便是隋朝名將韋孝寬,祖父韋總任過京兆韋。韋圭之父韋圓成曾是隋朝陳州刺史、襲爵鄖國公。韋尼子父親韋伯匡是韋圓成之弟,隋時為舒國公。」

  韋氏家族,按魏晉以來的大族著姓當歸為關中郡姓,天下士族可分五類,五姓七宗自然是山東士族,而韋氏是關中郡姓,與宰相杜如晦家族,並稱為京兆韋杜,去天五尺。

  韋氏家族下分九房,韋圭姐妹是韋孝寬這一支的鄖公房。

  作為魏晉以來最為顯著的門閥之一,韋氏家族在隋朝時就有多人嫁為皇子妃或尚公主為駙馬都尉,向來與皇室有聯姻傳統。

  韋氏姐妹的叔父韋圓照,便是尚隋豐寧公主。

  「何意?」羅成問。

  崔氏便道,「臣妾是聽聞韋氏姐妹名門出身,又姿容端麗、德容俱佳,因此想像陛下薦舉入宮呢。」

  身為後宮嬪妃,雖說也挺得寵,但後宮的爭鬥也是厲害,雖不公開,但暗裡激烈。崔氏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引以援手。

  她舉薦韋氏姐妹,自然是因為韋氏姐妹確實長的漂亮,又有才華,如果二人入宮後肯定能得皇帝喜歡,這樣一來,她在宮中就也有盟友。

  魏晉以來的名關隴名門韋氏家族,其實在新朝並沒有多顯赫,蓋因他們還不如崔君肅早早投靠羅成,無功自然也就無勛,新朝也就沒什麼位置。

  韋氏想通過崔氏送女入宮,也是為了聯姻後提高地位,想在新朝占一席之地。

  羅成笑笑。

  「不要停,繼續按。」

  崔氏繼續,「陛下,要不臣妾明日讓韋家把韋氏姐妹的畫像送入宮給陛下過目?」

  「你就不怕引韋氏入宮之後,朕有了新人就忘了你這舊人?」

  「陛下要寵幸新人,臣妾也不敢有不滿的。」崔氏撒嬌,壓在皇帝背上。

  羅成呵呵一笑。

  其實朝廷每年都搞選秀女,因為現在宮女都是四年一期,到期就放還。但這些選秀女子,一般都只是入宮執役,做些灑掃漿洗等工作。

  而皇帝的後宮,則是授選良家,這個良家的範圍,其實就是貴族官員之女,起碼也得有五品以上的爵、官、階、勛,這樣人家的女子才算是有條件的良家女子,選拔條件極為嚴苛,一年也就選那麼幾個人入宮,甚至幾年才選一次。

  韋氏姐妹自然是夠的上良家女子身份的,關鍵還是皇帝願不願意了。

  「京兆韋氏,呵呵,也好。」皇帝回了一句,讓崔氏欣喜不已,轉過念頭又有些妒忌了。

  第1119章 人情世故

  皇帝站在閣樓上,背負雙手眺望著前方。

  登臨閣樓,站於此處,便能將整個洛陽一覽無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聖人又雲,治大國若烹小鮮,嘉文,你說這兩句話是何意思?」

  身旁的皇太子還沒回答,結果倒是十三公主羅淑搶先道,「父皇,兒臣知道,治大國若烹小鮮,就是指治理國家其實跟做菜一樣簡單。」

  「哈哈哈!」羅成不由的哈哈大笑,伸手在十三公主的頭上輕敲了一下,「你跟先生們怎麼讀的書,這句話的意思可不是簡單之意,恰相反,聖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指的是治國得如煎小魚仔一樣得小心翼翼,否則一不小心不是煎焦了就是煎破了。」

  「可是煎魚明明就很簡單的嘛。」公主不服氣的道。

  十三公主是太子胞妹,皇后所出,今年不過五歲不到,但卻古靈精怪,十分討皇帝喜歡,皇帝給她取小名為阿狸,說她跟皇后養的那隻狸貓一樣可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