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投降之後,秦軍果然守約,並沒有殺他,並讓他繼續統領那七千敗兵,還讓他去收攏其它的潰散之兵。

  那邊談殿帶著萬把敗兵一路西逃,跑到綏建城後,只算是能夠吃一口熱乎飯。

  等他一面收攏敗兵,一面派人打探消息,結果聽說馮暄和寧道明都被殺,龐孝泰又投降,談殿也不由的面色難看。

  「李靖昨日擊敗我等所用只一萬餘人?」

  等聽到這個消息後,談殿更加面色難看了。

  他們六七萬人,結果打了兩個月,一個永平郡都沒攻滅,可陳龍樹只用了半個月就奪了馮暄的永熙郡,這邊李靖更猛,一萬餘人就大敗他們六七萬人。

  這仗還怎麼打。

  「聽說,這次天子調了數萬禁軍給李靖,其中還有許多號為天子門生的羽林軍。」

  「怪不得我們敗的這麼慘,原來如此,這麼說來,敗的也不算丟人。」

  「大帥,現在咱們怎麼辦?」

  談殿左思右想,「既然龐孝泰投降了,那我們也降。」

  這也算是歷來嶺南俚帥們的慣常做法,稍有不滿就反叛,等到打不過朝廷的平叛軍,就投降。

  而以往歷朝時,每當他們投降,一般朝廷為了能夠安穩地方,多會接受,於是各自又相安於事。

  當然這種投降也是要付出些代價的,比如得交出一些城池地盤人口等,但只要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談殿作為俚帥,從陳朝到隋再到如今的秦朝,哪朝都反過,最後又都降了。

  「我親自給李靖寫封請降信,只要許我投降,我願意率本部為朝廷征討寧長真,還願意送族中子弟前往洛陽。」

  請降信送到永平城,李靖看過後,讓人回復談殿,接受投降。

  馮暄在永平城外被斬首,寧道明在淳民城被部將龐孝泰斬殺,談殿在綏建城率部投降,此後數天,永平郡原被叛軍攻占各城,城中叛軍紛紛向官軍投降,永平收復。

  而陳龍樹早一步收復了馮暄的永熙郡。

  只剩下了合浦郡和寧越郡。

  叛軍兵敗的消息傳回,寧長真惶恐不安,希望也向談殿一樣請降。

  寧越太守府,書房。

  寧越正在寫降表,結果書房門打開。

  「我不是說過不得打擾嗎,滾出去。」寧長真頭也沒抬地罵道。

  結果進來人不但沒退出,反而往這邊來,寧長真抬頭,卻只看到是自己平時很寵愛的侍妾,當下便收了火,「我有正事,你先退下。」

  侍妾對他微微一笑,這笑容讓他些奇怪。

  當天,寧越郡欽江城中傳出一個驚人的消息,寧長真畏罪自殺,於太守府書房中懸樑自盡,並留下一封請罪書。

  寧長真一死,合浦郡和寧越郡兩郡的那些寧氏族人還有溪峒俚僚酋帥,紛紛大亂,一時群龍無首,而朝廷平叛大軍已自永平南下。

  數日後,兩郡皆降。

  一場突起發難,占據了小半個嶺南的俚帥叛亂,便這樣迅速的又平滅了。

  從發起叛亂,到最後寧越合浦兩郡投降,整個叛亂只持續了三個月時間。

  不過對於李靖來說,雖然表面上的叛亂已經平定了,但他知道,嶺南並沒有因此就完全安穩下來。

  陳龍樹、馮盎、談殿、寧純、龐孝泰,這些依然是嶺南的俚帥豪強,他們的實力依然還很強勁。

  不過這次趁著平定了寧純寧道明寧暄之亂,倒是可以進一步加強朝廷對嶺南的控制。

  「將鬱林郡析分為二,以鬱江為界,北面為鬱林郡,南面為南寧郡。」

  「授寧純為鬱林郡太守,廣西道右都督指揮使。」

  「授談殿為南寧郡太守。」

  「授鄭元璹為合浦郡太守。」

  「授陳龍樹為寧越郡太守。」

  「授龐孝泰為合浦郡都尉。」

  李靖坐在北部灣合浦郡廉江畔合浦城太守府中,提筆寫奏章,向皇帝表奏他的一些安撫嶺南的建議。

  他還建議把馮盎與李襲志對調,讓馮盎任廣西左都督兼桂林郡太守,讓李襲志來任高涼郡太守。

  通過這些對調,打亂這些俚酋漢帥們對傳統地盤的控制。

  「臣請求朝廷下詔,免除嶺南俚僚新編之民五到十年的兩稅,以此來吸引他們接受國家編戶,列入戶籍,登記人口田宅等。」

  「趁此次平滅叛亂,臣準備先在嶺南諸郡,實行軍改,全面推行府兵駐營制,奪取俚帥們的私兵,改編為府兵各營,並由陛下的羽林郎羽林騎等擔任營都隊各級軍官。」

  讓俚僚入編,禁私兵,駐軍府,同時在俚僚聚集的山區溪垌,設立新的縣衙,編設鄉亭等,修建道路,吸引這些南蠻子把當地的土產拿來交易,這樣既能為嶺南官府增加稅收,也能帶動商貿,還能給那些南蠻子們增加收入,改變他們落後的生活,李靖相信,只要朝廷的改革,能讓這些當地人感覺日子過好了,那他們沒理由會再叛亂不斷。

  第1095章 下龍灣中李世民

  晨曦初現,天空破曉,大地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薄霧,如同披著銀紗。

  交趾,下龍灣。

  這裡被稱為海上桂林,有大小三千多個島嶼,風光秀麗。

  據說曾有人看到龍降落於此,於是稱為下龍灣。

  龍石島上,曾經的龍降之石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