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終秦軍強龍入境,各梟雄渠帥或降或死,談殿早年占據云開大山之中,也是向合浦郡的寧暄聽令,在秦軍平嶺南之戰中,談殿因還算識趣,於戰後得授鬱林太守,朝廷把他從老巢雲開大山,調往了更西面的鬱林,中間隔了寧氏地盤。

  陳龍樹當年投奔寧猛力,請求寧氏出兵攻打馮盎,但為寧猛力拒絕,後來陳龍樹一直心中記恨,再到後來秦軍南下,陳龍樹便主動投附,歸秦後,陳龍樹蒼梧太守,但他卻一直想要重返陳氏舊地,也就是永熙和永平郡。

  但這卻早就是談殿的勢力範圍,就算他去鬱林當太守,又豈會讓給陳龍樹。

  「我估計陳龍樹應當要南下了。」談殿有些擔憂的道。

  陳龍樹在蒼梧遲遲沒有南下救援寧純,未必就安著好心,但這人是頭狼,當年談殿助他,後來兩人又翻臉,兩人早就是死仇了。

  陳氏念念不忘要奪回家族故地,而這故地早就是談殿占有,現在談殿在鬱林為太守,其地盤分為寧純和馮盎為太守,這次談殿打過來這麼輕鬆,正是因為永平郡下,許多溪峒那就是他的舊部。

  其實當年秦軍入嶺南後,李靖奏表朝廷,把勢力在永熙一帶的談殿封往鬱林,把馮暄封到永熙,把地盤在合浦的寧純卻封到永平,又把寧純家的合浦授封給寧道明管理,這其實早就為今天的俚帥分裂埋下了引線。

  第1090章 趁虛繞後奪敵巢

  暗夜。

  一支軍隊正悄悄的出發,舉著火把如同長龍,蜿蜒向前。

  蒼梧太守陳龍樹騎馬站在路邊坡上,微微笑看著這支軍隊。

  「大帥,我們不援永平,卻往攻永熙,這不好吧?」一名俚將道。

  陳龍樹只是笑看著南方,那是永熙郡方向,也是他們陳氏家族曾數代經營開拓的地盤,但二十多年來,先為談氏占據,如今又為馮氏占據,他陳龍樹也一把年紀了,他此生最大的念頭,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重回雲開大山。

  永平郡寧純一封又一封的求援信過江送到蒼梧,但陳龍樹卻一直按兵不動,他從沒有想過要救援寧純。

  當年他父子叛隋,父親被馮盎所殺後他投奔寧氏,可寧氏卻並沒有出兵幫他。

  後來寧純父親寧暄還支持談殿,占據了他們陳氏數代開拓的地盤,這個仇他可是一直記在心中的。

  「馮暄現在到哪了?」

  「馮暄所部攻入永平安基、賀川,數日前,馮暄離開永熙進入了永平,正前往永平城下與談殿等人會師。」

  陳龍樹冷笑幾聲,「好,姓馮的終於出窩了,這次我們就抄他老窩。大山里諸峒中,可聯繫過了,是否有人願意響應?」

  「雲際峒和羅竇峒的垌主願意響應。」

  「好,這兩峒蠻都是我陳氏舊部,早年我們也是聯姻有加,關係緊密,很好。」

  陳氏兵馬悄然從蒼梧郡南端的鬱南城出發,這裡已經是鬱江之南,實際上陳龍樹一直在暗暗調動兵馬,悄悄將兵馬調集到了鬱江之南,就是在等一個機會,等馮暄離開永熙。

  現在,馮暄的主力離開了永熙,這正是他陳龍樹期盼的機會。

  永熙郡,西山是雲開大山,東面則是雲霧大山,這片地區,兩山相夾,以往也是俚僚匯聚之地,後來是陳氏家族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在這裡開闢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二月中旬。

  陳龍樹率兵一萬餘進入永熙,他一入永熙,羅竇峒和雲際峒便跟著響應出兵,陳氏雖然離開這片山區二十餘年了,但他們的威望還在。

  如今陳龍樹再次舉著陳氏大旗出現,不少俚人紛紛響應,這也緣由馮暄來這裡後,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對原談殿所統的諸溪峒並不怎麼友好,他派人強行給俚人編戶,然後讓他們承擔一半稅賦。

  雖說只一半稅賦,可大家也很不滿意,畢竟過去他們可沒有納稅這一說,就是交點土貢。而他們的土貢只交給去鬱林任太守的談殿,並不並給馮暄,現在馮暄讓他們編戶,納一半稅賦給永熙郡衙,於是諸峒都很不滿意。

  雖然後來談殿出面,與馮暄達成了一些交易協議,馮暄的編戶徵稅之事也就暫停,但此地的俚人確實不喜馮暄。

  陳龍樹入永熙郡後,先直奔西面永業縣城,這是雲開大山通往西面的一個山口,馮暄就是從此路過去的。

  蒼梧陳家軍突然出現,加上城中內應響應,永業城只堅守了不到一天,就告被破。

  陳龍樹打著大秦朝廷討逆平叛的旗號,因此除了他陳氏的家兵,其實也帶來了一些秦軍府兵,雖數量不多,但這些兵馬更精銳,尤其是他們在,當地俚人更相信這是陳氏帶著朝廷大軍回來了。

  城破後,沒多少人再做反抗。

  城中居住的以漢人為主,而城外山里則是俚僚人地盤,陳龍樹特意召見城中城外漢俚代表,先宣示了朝廷平賊旨意決心,然後就地徵用了城中府庫錢糧軍械,又招兵買馬。

  先破永業,再攻安遂,然後兵馬直奔瀧水城,這也正是曾經陳氏的大本營。

  雖說談殿和馮暄先後在這裡經營,可現在瀧水空虛,陳龍樹一路招兵買馬,此時他舉著朝廷大旗,已經匯聚了三萬多兵馬。

  馮暄在永平城下得知老家被襲,緊急帶兵回撤,可卻被堵在雲開大山西面,一時過不了安業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