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士庶都能借閱?」

  「當然,哪怕他是個乞丐,只要他能衣著整潔,手洗乾淨,身上沒有異味不影響到他人,也是可以讓他進入圖書館中借閱圖書的。」

  讓知識傳播更廣,讓知識走出士族大家的壟斷,羅成認為很有必要,如果知識不傳播出去,科舉制度也沒多大意義,考來考去都是那些士族之家的子弟,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現在造紙和印刷技術的提升,使的書籍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秘書省作為朝廷的機構,當起到指引作用,收集民間藏書,校正整理編修四庫書目,對許多孤本珍籍搶救性的整理修復,抄錄或印刷副本。」

  皇帝之前甚至都已經決定把科舉必考書九經每本雕板刊印萬本,六京同時發售。

  同時皇帝還指定了《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四本紀傳體史書為官方正史,同樣各雕刻刊印萬本,一起發行。

  將來,朝廷的國史館把大秦創業起居注和晉書、南史、北史、宋、南齊、梁、陳,魏、北齊、周、隋書,這十二本晉南北朝直到秦的史書修好後,也都將刊印萬本,列為正史。

  漢代圖書館藏書目錄編有七略,為六藝、諸子、兵書、數術、方技、詩賦六大類,加上概論性質的輯略,總題《七略》。

  羅成打算按後世的分類法,直接把所有的書籍整理編錄為經史子集四部。

  這項工作就交給虞世南負責的秘書省來做,工程肯定浩大,但這是值得去做的。

  「伯施啊,你說什麼叫華夏?什麼叫中國,什麼又叫漢人?朕以為,是因為文化,是先秦以來,代代相傳的文化,把我們凝固為一個整體,因此就算朝代改換,江山易主,可始終不變的,是我們都是華夏,都是中國人。將文化傳承下去,這是我們每一代人的歷史使命,這與開疆拓土是一樣重要的。」

  「不僅僅要有武功開疆拓土,還得有文治文明相傳。」

  虞世南聽完這一席話,激動萬分。

  「臣幸得陛下交此重任,定不負使命,就算窮其一生,也要完成這項使命!」

  羅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吾輩當牢記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第1076章 李靖之猛龍過江

  蔚南大海上,百帆爭渡。

  李靖研究著面前的一份情報。

  情報參謀在旁邊勸道。

  「大帥,當小心馮盎,此人未必可信也。」

  馮盎之兄馮暄此次起兵叛亂,馮盎卻沒有反,這並不能說明馮盎就值得信任。

  「馮暄此人,向來跳蕩,數次反叛中原,早就習慣了。」李靖在嶺南也數年,對這些當地的俚帥們相當清楚,這些人本是中原南下大族,在嶺南歷經幾代發展後,個個強橫無比。

  想當年,南梁末年,陳霸先起兵討侯景,當時他的最大支持者就是來自於嶺南的這些豪帥們,後來陳霸先建立陳朝,馮盎父親馮仆,當時才九歲,就帶著嶺南各部酋長赴建康朝賀,陳霸先也因此授他為太守之職。

  九歲的馮仆能授太守,當然不是他有才或有功,而是因為當時嶺南地區,尤其是嶺南東部地區,馮冼兩家作為漢俚聯合的典型,在當地擁有極大的權力威望,史載他們據地兩千里,擁兵五萬餘,家中光奴僕就有一萬多。

  正因為這份實力,所以陳霸先對於馮仆所代表的馮冼地方勢力,也是非常重視,特授九歲馮仆為太守。

  歷經陳隋兩朝的冼老夫人,更是被稱為嶺南聖母,在當時,整個嶺南地區,當屬馮冼兩家的勢力最大,而馮老夫人作為兩家的當家老夫人,雖一介女流,可也是跺跺腳,整個嶺南都要震三震的人物。

  冼家作為俚人世代首領,擁有部落十餘萬家,十幾萬戶的勢力,可是堪比一個小國。

  再加上馮家作為南下的朝廷代表勢力,漢俚一結合,於是馮冼兩家集團之聲勢可知。

  不過冼夫人的丈夫馮寶和兒子馮仆都是很年輕就死了,馮冼兩家集團,都是靠著這位女流為首領,此後在陳開國和隋一統天下中,這位老夫人都選對了隊,使得繼續保持在嶺南的地位,甚至在幾次嶺南叛亂中,她都堅決起兵平亂,於是更增添了其家族威望和聲勢。

  不過早在隋初時,馮暄這個馮仆的次子,就數次參與到叛亂中,結果每次最後的結果,都是交由冼老夫人自己懲治一番,然後朝廷依然授其官職。

  正因此,馮暄可以算是馮冼這個集團里的一個另類,或者說是其中未必沒有深層次的安排。

  馮仆兒子三人,馮暄是老二,馮盎是老三,老大早夭。

  本來馮暄應當是家長繼承人,可就因為早年幾次反叛朝廷的經歷,因此最終老夫人把家長之位傳給了馮盎。

  而馮暄也就繼續成為馮家的另類。

  秦定嶺南,馮盎為高涼郡太守,這是馮家大本營,馮暄為永熙郡太守。而馮家的雷州半島被朝廷劃入了寧家管理的合浦郡。而朝廷又把寧氏管理的永平郡,劃出一個永熙給高家。

  這樣的分割,雖打破了過去的勢力劃分,可並沒有改變多少局面。

  寧長真為兒子寧璩求娶了馮暄之女,結為親家。

  「大帥,我看馮暄根本就是馮冼兩家故意推出來的,早前冼寶徹就是他們推出來的,一家分兩派,結果冼寶徹敗後,馮家現在又繼續把馮暄推出來。如此一來,你們一家站兩邊,不管如何,都保地位不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