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正因此,後來楊廣繼位後才堅持營建了東都洛陽,雖然長安缺糧僅是他另建新都的一個原因而已。

  大秦雖有六京,但皇帝還是以中京洛陽為主,其餘五京不過是陪都而已。提高規格,也是加強對這些重要城池的控制。

  府院的宰輔們對此倒也沒有意見,長安城確實顯得處處不便。

  長安的太極宮低洼濕熱,天子不利居住恢復病體,而長安城也顯得殘破了點,尤其是自開皇元年隋朝遷入新長安城,直到大業九年,用了近三十年時間,長安城才算勉強把外城的城牆都修好了,但是依然還有許多配套的設施沒有建起。

  更別說,經過隋亂後,如今的長安城百姓很少,城南大片的坊區,現在都還沒有房屋住宅,都還只是坊牆圍起來的農田菜園子而已。更不用說,自皇帝推動的佛道改革後,隋朝時那上百座的大寺、道觀,如今盡皆遷出,更讓長安城顯得蕭條了。

  雖然也有如閻毗這樣出身關隴貴族的大臣,對長安很有感情,提出朝廷就以長安為京師,對長安充實人口,恢復往日繁榮。

  可一眾宰輔們卻對此沒什麼興趣,洛陽城這幾年已經恢復的不錯了,現在卻要捨棄洛陽,再來經營長安,豈不是瞎折騰,再說了,大秦朝中最強的一股勢力是誰?不是關隴舊貴族也不是什麼江南士族關東士族,而是山東豪強集團。這些人多是隨皇帝於山東起家的那群人,最早多是些豪強小地主之類的,也有許多是庶族寒門出身,他們跟隨皇帝征戰,建功立業,如今成為開國功臣,占據朝堂高位,祖籍家鄉在山東,產業家眷則多在洛陽,誰願意跑來這關中長安呢。

  安西留駐一軍鎮守,吐谷渾留駐一軍鎮守,再加上劍南派去的一軍,除了這三個軍七萬二千人,其餘的軍隊,南衙府兵各歸軍府,北衙禁軍和內衙親軍,則返回洛陽,以及六京駐地。

  「魏徵。」

  議事結束,皇帝留下了魏徵。

  皇帝與魏徵一起在殿前漫步,看著銀杏黃葉飄零。

  「大秦立國也已經四年了,經歷此戰之後,大秦算是暫時解決了外患大敵,十年之內,可以說都再無敵人可以威及大秦江山,這天下,算是真正的穩固下來了。」

  魏徵點頭。

  不論是江南還在苛存的三藩,又或是遠走千泉的西突厥,或是吐蕃、諸羌等,經此一戰,都無法危及朝廷了。

  吐谷渾已亡,青海四郡算是立起來了。

  安西三郡設立,西突厥分裂,射匱將自顧無暇,而吐蕃已經向大秦稱臣。

  「可惜這一戰來的太早了一點,若是晚個十年,哪怕是晚五年,朝廷也能收全功。」

  「是啊,這戰雖然贏了,可我們卻沒餘力再擴大戰果了,不能把西域一舉收復,不能趁勢再滅吐蕃,確實是個疑惑,不過也知足了。」皇帝拄著龍杖,「外面的危機暫時解除,接下來我們要專注中原內部,得休息生養,恢復民生國力。當然,也是時候總結一下了。」

  皇帝交給魏徵一個任務。

  「你雖不是最早跟著朕的,但也是在朕還於微末之時便已經跟隨了,你是看著朕如何一刀一槍拼下的這個大秦,也是親眼看著前朝是如何一點一點崩潰的,朕希望你能夠寫兩本史書,一本就叫大秦創業起居注,就寫朕如何開創大秦江山之事。而另一本則為隋史,你來主筆,為前朝修史立傳,也算是給前朝劃上一個句號!」

  第1041章 是非功過蓋棺定

  「陛下,修史乃是大事,臣只怕能力不足,臣也非史家也。」

  魏徵對於皇帝於此時提出要修史,倒不意外。

  歷朝歷代,都會修前朝史,除了太短命的王朝來不及修以外。

  為前朝修史,表面上的重要理由,是修前史以為後來君王者鑑定,能夠發揮歷史的鑑戒功能,尋找治亂興衰的樞機,以鞏固王朝統治的政治需求。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一般不會明說,但大家都會明白。那就是易代修史,也是為了證明新王朝繼統合法性的必要手段。

  這就好比羅成雖然滅隋立秦,但也得有個先擁隋帝,然後隋帝禪讓的過程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證明新朝繼統合法性。

  當然,後朝也會不可避免的在修前朝史時,對前朝歷史做一些修改。尤其是對前朝末代皇帝,肯定不會有什麼好詞。適當增刪都算是正常的,甚至有的乾脆就會編造一些本來沒有的內容以抹黑前朝。

  畢竟新朝都是造前朝反得的天下,若是前朝處處那麼好,那新朝造反豈不是就站不住腳?

  而在前史中,為本朝開國皇帝添點油加點醋,那就更是尋常了。

  不過魏徵拒絕,倒不是他很正直,而是在唐以前,史書其實都是私家所修,並沒有朝廷官修的例子。

  一般都是一些有名的史家,收集整理資料,然後編修史書,甚至有的是一個家族父子、門生等幾代人一起通力合作。

  魏徵並不是一個史家。

  皇帝搖了搖頭。

  「朕也知道,本朝以前,史書大多是私家著作,哪怕是有的史書是朝廷令官員修訂,但也是以修史之人的意見為主。」

  魏徵愣了一下,皇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然後史書不應當是由修史之人來寫的?

  「修史是大事,朕覺得還應當是由朝廷來主持修史,由朝廷設立一個專門的館來官修史書,徵召天下有名的史家,然後搜尋全面的資料檔案記錄等匯總核對,並由宰相學士們親自監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