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兩戰過後,尉遲恭與來整兩軍會師,已經把吐谷渾軍擊潰。

  秦軍士氣高漲。

  這幾個月,大家也是憋的難受,如今終於吐氣揚眉。

  「北上伏俟城,殺西突厥人!」

  短暫的休整過後,留下輕傷兵員駐守曼頭城,並照顧重傷員,以及看押俘虜後。四萬秦軍啟程北上。

  七月十九日。

  尉遲恭與來整率四萬軍北上至青海湖西南方向,攔截住了三萬殿後西突厥軍的去路。

  此時這三萬西突厥軍原本是得到射匱可汗命令,要返回西域,可卻被秦瓊咬住不放。多日激戰,且戰且退,可始終不得脫身。

  這一在,當他們發現一軍秦軍自西南而來,攔住他們的退路之後。

  這些西突厥人絕望了。

  統領這支西突厥軍的是射匱可汗的弟弟統葉護,這是位相當勇猛能戰的猛將,之前西突厥軍分批撤返,就是統葉護自請殿後,若不是有他在後面留守,那七萬人馬,也沒有那麼輕鬆的撤離。

  統葉護以為憑他的本事,掩護其它兵馬撤離之後,他隨時都可以撤離。

  卻不料,伏俟城的秦瓊先前能頂住十萬西突厥的猛攻而不敗,自然也非等閒之輩。如今他想全身而退,又豈是容易。

  一個秦瓊他都甩不開,更別說又來了尉遲恭和來整。

  高原之上,秋風瑟瑟,寒風已起。

  統葉護望著連綿的秦軍,眉頭緊鎖。

  被秦瓊軍一路追擊,統葉護的三萬人雖只減員了一成多點,但全軍疲憊無比,人馬皆疲。他很清楚秦瓊的戰術,就是草原上的狼群戰術,他們圍攻鹿群或羊群時便是如此,先是驅趕然後是尾隨,不時的攻擊襲擾,耗盡獵物的精力,最終發起致命一擊。

  「後有追兵,前有攔截,我軍危矣。」

  統葉護不由的感嘆,當初兄長射匱可汗決定發兵入吐谷渾,要助慕容恪復國時,他曾反對過。但大哥卻認為秦軍太過霸道強勢,若任由秦軍把吐谷渾滅了,那麼西突厥與秦就沒有了半點緩衝之地,秦軍下一個目標必然是進入西域,搶奪西域的控制權。

  而統葉護當初卻認為,面對統一中原後越來越強的秦朝,他們西突厥應當如漠北的鐵勒人一樣,向中原稱臣,換取他們對西域的繼續實際控制,可大哥不甘心西域霸主做中原的藩屬邦國,悍然出兵,結果不過幾個月,就損兵折將。

  「傳令,全軍分散突擊,我們不跟秦軍打,能跑出去幾個算幾個,若是能返回西域,轉告大汗,立即遣使入長安,上降表賠禮謝罪,秦軍之強,非我突厥能敵也!」

  西突厥第一猛將統葉護的這個決定,驚呆了一眾將領們,他們想不到這位要不戰而跑。

  「突圍,全軍突圍,分散突圍!」統葉護再次下令,毫無與秦軍決戰之心。

  第101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七月下旬。

  長安城依然是烈日炎炎,太極宮當初設計之時,地理和天象相對應,象徵北極星的皇宮太極宮,被安排在長安城北部中央的位置。

  雖然皇宮居於城北中央,符名皇帝的身份,但卻忽略了地形的缺陷,過於理想化的設計,使的太極宮卻處在長安城地勢最低的一塊窪地上,夏季之時潮濕而燥熱。

  皇帝的突然中風,甚至也有幾分太極宮的原因。新授軍醫使孫思邈就曾建議皇帝離開太極宮,另選一處地方居住休養,以備清時暑。

  將作監和工部甚至堪測長安地形後,選中了長安城北的龍首原,認為可在這裡新建一座宮城。

  只不過皇帝以國家前線用兵要緊為由,拒絕了這一奏請。

  不過最後宰相們還是提議先在龍首原上建一座別墅,以備皇帝居住。

  孫思邈也請皇帝暫離太極宮居住,以免風卒未好,又得風痹。風痹便是風濕病,居於地窪潮濕之地,確實是容易得風痹的。最後羅成也便只好同意了這一請求。

  最後,掌供邦國修建木土工匠之政令,總四署三監百工之官屬的將作監負責了這棟皇帝避暑別墅的修建,閻妃之父楚王的外公將作大監閻毗與兒子閻立本一起設計了這座別墅。

  別墅不大,連別宮都算不上,但他們卻已經預留了今後修新宮的規劃,這座別墅,今後可以為新宮中的一處殿院。

  只用了半月時間,龍首原上便修好了一座居高通風的別墅,皇帝也從太極宮遷過去。

  換到龍首原的大明宮別墅後,羅成也確實感受到環境不錯,似乎康復的也更好了。

  人的心情也變的好了起來。

  別墅在閻毗規劃的大明宮的北面,是在後廷位置,他計劃這裡以後邊上要挖一個人工湖,為名太液池,池中還要填上一座湖心島,名為蓬萊山。

  皇帝的別墅此時還只是孤零零的一座院落,名為含涼殿。

  殿中前後放有冰塊以消暑清涼,在含涼殿邊上,還有一座自雨亭,通過水車汲水送到亭子頂上,然後形成不間斷的雨簾,使的就算是在炎炎烈日的中午,亭里也十分的清涼。

  自雨亭里還配有水車驅動的風車,清風吹來,絲絲清涼。

  「陛下,吐谷渾飛信奏捷!」

  「大捷!」

  自皇帝移駕長安之後,國事似乎就十分不順,朝廷上的氣氛也是一天冰冷過一天。

  皇帝風卒,差點沒醒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