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自然的,下次來我還找你們。」唐儉心情大好,樂呵呵的道。

  第1003章 吐蕃欲結城下盟

  大非川下。

  吐蕃贊普囊日論贊親自從蘇毗趕到前線,一到大非川,囊日論贊便把大非川下指揮的元帥和三個萬戶長大罵了一通。

  本來他以為,都派出了三十東岱,又徵召了七萬羌夷聯軍,組織起了十萬大軍,這次出兵,可謂是吐蕃用兵最大的一次。

  調動這麼多兵馬,固然彰顯了如今吐蕃之強盛,可另一方面,既然是打仗,還是召集這麼多大軍打仗,那就得打贏,這樣才能更加顯示他吐蕃之強大,震懾諸羌夷。

  但是現在。

  馬上就是三個月了。

  一個夏季都過去了,這都入秋了,但一個大非嶺都沒拿下,這簡直是讓囊日論贊無法原諒。

  他親自趕來,就是要訓斥這些無能的傢伙,同時親自督軍。

  刀已出鞘,必須見血。

  「偉大的贊普,都是噶爾這個無能的傢伙。」

  面對贊普的怒火,元帥很聰明的找了一個背鍋的。原只是東本千戶的噶爾此次暫代東路萬戶之職,統領東路三萬兵馬。

  結果在他的指揮下,東路吐蕃聯軍多次進攻大非嶺,可是每次都是鎩羽而歸,損兵折將。其中党項羌的拓跋部折損了兩千多人,多彌國折損了一千多,另白蘭羌、女國等西羌各部,各個或多或少的折損了千八百騎。

  總的這麼一加,他東路三萬人馬,折損兵馬居然高達近萬,損失三分之一。哪怕吐蕃本部沒有半點損失,可這也早弄的諸羌極為不滿,甚至怨恨起來了。

  「噶爾,你有何解釋?」

  囊日論贊瞪著噶爾。

  噶爾有些尷尬,他無法解釋。

  他一開始沒怎麼把大非嶺的秦軍放在眼裡,可是左試探右試探,到最後火起來不顧諸羌反對,強攻硬打,結果都是失敗。

  最要命的是,打到後來,他覺得秦軍的虛實他已經試探出來了,而且秦軍也被他折騰的十分疲憊,他請求元帥調兵過來接手繼續強攻,一併能打開缺口。

  但是那該死的傢伙,卻故意找理由拒絕,就是不出兵,明擺著就是要看他笑話。

  居然拿軍國大事當兒戲,簡直就是該殺。

  他知道這人是新貴族,向來與他們舊貴族不和,尤其是這幾年,贊普大力重用這些新貴,導致新舊貴族是水火不相容。

  只是他想不到,這人居然拿這樣的軍國大事,來打壓他。

  「尊貴的贊普,都是那些羌人無能。」噶爾也無法指責元帥,只能拿那些羌人擋槍。

  大非嶺久攻不下,現在很嚴重的後遺症出來了。

  雖說吐蕃與諸羌打仗,不像中原王朝行軍作戰,對後勤要求極高。他們打仗,直接把牛羊驅趕著隨軍,邊放牧邊供軍。

  但是軍械也需要補充,而且久攻不下,牛羊也有吃盡的時候。

  再這樣下去,吐蕃人到是還牛羊充足,但一些羌部已經快支撐不住了。

  最麻煩的還在於,西突厥軍已經回撤了好幾支軍隊。

  秦軍的北路軍,出河西攻西域,打了西突厥一個措手不及,連敗數戰,把伊吾都丟了後,射匱也有些慌了。

  而最新的消息,是大秦居然把他們在敦煌俘虜的射匱伯父莫賀咄小可汗冊封為突厥大汗,還授封他為大秦金山國王,如今王庭汗帳暫設伊吾,這擺明就是要分裂西突厥。

  這一招使出,射匱可汗也不由的震動,於是再次從吐谷渾撤回了幾支兵馬。

  這樣下去,其它留在吐谷渾的幾萬軍估計也要撤走,如此一來,那就成了吐蕃孤軍奮戰了。

  「派人去嶺下,要求與秦軍和談。」

  囊日論贊是個很有謀略之人,否則也不可能繼承父位不久,便能接連取得一連串的擴張勝利。

  出兵吐谷渾是他深思的結果。

  畢竟吐蕃要繼續擴張,向南有大雪山阻隔,雖也有路通往山南,但山南的泥婆羅也實力強大,最關鍵的是,越過雪山向南擴張,他們要面臨的是極艱難的後勤補給。

  正因此,吐蕃根本沒有考慮過向南擴張。

  不向南,那就只剩下了向東向北向西三個方向。

  向西,是諸羌夷部落,然後再過去就是大秦的劍南道,雖說他聽聞大秦的劍南蜀地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要打過去,首先就是阻隔其間的諸羌夷,這些部落現在還沒完全臣服,跨過他們打劍南並不易。

  再一個就是東面是連綿的高山深谷,不少地方還得越過雪山,要穿越那一片群山深谷,並不比翻越大雪山向南輕鬆。

  相比起來,向西要輕鬆些,可西面還有象雄未征服,擋住了去路。

  北面在滅掉蘇毗後,取得了製鹽地和牧馬草場,使得吐蕃實力大增同時,也為他們打通了北上的通道。

  相比起其它幾面不是高原就是雪山要麼就是連綿河谷崇山峻岭的,北面的草原,無疑對於吐蕃擴張來說,是最適合的方向。

  一來後勤供應壓力小,二來沒有什麼險阻。

  而吐谷渾又內亂,若能攻取吐谷渾,則便能進而圖取河隴之地。

  這個戰略本來是沒有錯的。

  只是囊日論贊輕敵小瞧了中原的實力,本以為在拿下吐谷渾的過程中,會有些硬仗打,但最終肯定是他們能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