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在長安城裡,哪支軍隊最可信?」新任門下侍郎的陳叔達問。

  「最可信者自然是羽林郎,但羽林軍只有皇帝手令可調動,就算我等身為宰相,無陛下手令也無法調動。」侯莫陳乂答道。

  現朝廷軍隊三大體系,分別是北衙禁軍、南衙府兵和內衙親軍,羽林軍屬於天子親兵,但也名義歸屬於內衙,可朝廷的這三衙並沒有設立主掌者。

  各軍衛府調動,都需要皇帝、樞密院、兵部,甚至是政事堂的署名。

  魏徵坐在那裡,一臉憂愁。

  皇帝這般了得,甚至可比肩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遠超南陳開國皇帝陳霸先,比起北周武帝宇文邕也不差,偏偏這樣一位了得的君王,卻這麼年輕就身體出問題了。

  難道真是天妒英才?

  英雄短命?

  雖然大家都不想面對最壞的結局,可身為宰相,他們卻得開始商議如果真出現那樣的局面,得如何提前做好準備。

  最關鍵的,當然是得扶立太子順利登基繼位。

  雖太子年幼,但也沒有辦法,不扶太子繼位,換皇帝任何一位兄弟繼位,都會引來其它人的不服,必將導致大亂。可立太子,又得擔憂其它人的不服。

  好在皇帝的兄弟中,在軍中最有威望者是嗣業、存孝、士信三人,而嗣業和存孝現在都在外,士信在遼東,但這位王爺不似有這野心之人。

  「河隴戰事呢?」

  陳叔達問,秦瓊發回來的急奏,說現在西突厥射匱可汗又徵召了二十萬大軍,分兩路東進,一路直指河西,一路直指吐谷渾。

  另有情報顯示,吐蕃人也已經動員了六萬兵馬北上,其中吐蕃軍兩路,白蘭、多彌、党項、白狼、東女諸西羌國,出兵四萬。而南日論贊還在動員兵馬,預計還將有四五萬人馬繼續增援北上。

  現在羅嗣業率九萬軍民堅守大非嶺,已經面臨十萬敵軍的包圍,正等待救援。

  「秦瓊已經將集結於青海伏俟城的河西軍又調返河西回防,不增派了一些兵馬給他們,現在六萬兵馬回援河西,四萬人駐伏俟城。可面對吐谷渾、西突厥、吐蕃三家聯軍的不下四十萬聯軍,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侯莫陳乂揮著拳頭,「之前不是已經動員諸道兵馬戰備嗎,下令,調諸道兵馬西進,跟他們打。」

  翰林院學士承旨溫彥博反對。

  「如今這個時候,不宜興大兵,打大仗。先安內,再攘外,不如先派人去與西突厥和吐蕃議和。」

  魏徵冷聲道,「陛下早立下國訓,不議和不和親。」

  「可如今形勢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跟他們打!」

  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屈突通一直沒吭聲,這個時候也終於發聲。

  「某認為,可以打。此時還未開打,便主動求和,只怕想和也難,還不如先打完這一仗再說。」

  侯莫陳乂更是堅決的主戰派,「那就馬上回復秦瓊,告訴他,朝廷支持他的決策。朝廷馬上增派大軍過去,讓他先守好伏俟城,不要輕易南下,以免中了賊人的奸計埋伏。咱們這次,就調集兵馬,跟他們堂堂正正的打一場大戰。」

  「諸位三思啊。」陳叔達勸諫,皇帝昏迷不醒,不知道還怎樣,這個時候要打一場調集幾十萬大軍的大戰,實在是太危險了。

  魏徵眯起眼睛,「全面封鎖太極宮的消息,絕不許泄露陛下狀態半分消息,把太子先秘密迎過來,就算陛下真的萬一大行,也要打完這一仗再請太子繼位登基!」

  第978章 終南山中尋神仙

  長安終南山中。

  一隊輕騎馳於山道之上,急如風火。

  戰馬口吐白沫,可馬上騎士卻絲毫沒有愛惜坐騎之意,依然在揚鞭驅馳。若是一般情況下,這種行為在軍中可是要受軍法處置的。

  但是現在,誰也顧不上馬兒的死活了。

  在這群騎士的心裡,只剩下了一件事情,必須找到孫思邈。

  「還沒有到嗎?」

  前方已經無路,坐騎也無力再奔馳。

  「回都尉,還在對面峰下山谷。」

  俗話說望山跑死馬,看著似就在對面的山峰,李君羨不由的苦笑。馬已經無力奔跑,而且前面也無路了。

  「這個孫思邈,終南山這麼大,為什麼非要跑到那麼人跡難至之地呢。」話雖如此,但李君羨也只能如此說一句而已,他下馬,在馬頸上拍了幾下,「老夥計,自己吃草休息去吧,回頭來找你。」

  挎好刀,李君羨一招手,「走!」

  沒有道路,無馬可馳,但就算走也得走過去。

  這已經是他們最好的一個機會了,皇帝已經昏迷了三天,這三天,侍衛親軍府既要調查皇帝是否被人下毒下咒,又得各方尋找良藥妙方。

  可以說,李君羨向整個侍衛親軍府下達了命令,不惜一切代表尋醫訪藥,可是醫生找來不少,連江湖郎中,巫師神婆都找來了,各種偏方也找來無數,但面對皇帝的狀況,卻全都束手無策。

  李君羨只能把這些人全都先扣押起來,然後繼續尋訪。

  有人說終南山裡有一位大醫,名叫孫思邈,有妙手回春之術,人稱藥王。

  據說他生於西魏大統七年,算下來,他現在應當都八十一歲了,此人出生於貧窮農夫之家,自小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初之時,見國事多端,於是隱終居南山中,一心鑽研醫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