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王前段時間回了趟中原,卻是回家給兒子成親結婚,為兒子娶親是大事,他必須得回去一趟,高高興興的把兒媳婦接過了門,辦過了酒宴後,他又一咬牙,給新婚的兒子兒媳們買了幾十畝地,又讓家裡給他們蓋座院子,給他們分出去居住。

  高興雖是高興,可這麼一折騰,家裡的那點底子也又差不多了,老大是成親了,可家裡還有三兒子呢。

  於是老王顧不得在家享福,便又馬上趕來了這邊。

  老王在這邊有二十多年的經歷了,最早是跟著商隊來這邊收皮毛,到後來慢慢的就乾脆自己單幹,跑單幫自己去收。

  為了能夠賺錢,他得深入到更邊遠的地方,直接從那些羌民手裡收,這樣一來,利潤大些,但也更危險辛苦。

  好在老王跑了十年單幫,雖然說也遇過無數次兇險之事,但都化險為夷,更何況,這十年單幫也為他攢下了一筆家業。

  他現在甚至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

  尤其是現在中原安定,大秦朝廷威儀四邊,他們這些中原行商在邊地行走也安全的多了。

  去年,數家大商號聯手一起,前出一百餘里,來到這裡修建了這個交易點,這對老王這樣的單幫行商來說,可是大為方便了。

  「小劉,喊你們掌柜的過來,我貸筆款子。」

  小劉勸道,「王叔,要不你乾脆歇些日子再進山。」

  「沒事,你王叔我跑這邊多年,跟這邊的羌人熟的很,就算真打仗也不會有事。」

  「你跟本地羌人熟,但就怕山對面的吐谷渾人過來,據說還有吐蕃人這次也來了。」

  老王卻依然認為他們不可能打到這裡來,畢竟山那面還有個河源郡,就算河源郡沒什麼兵馬城堡,但什麼吐谷渾吐蕃人也不太可能直接往這邊來,他們要去也應當是往河西去。

  小劉見勸不動,於是只好去後面喊了劉掌柜過來,劉掌柜是小劉的叔父,也一樣是中原人。

  「老王,我聽三郎說你打算進山收貨?」

  「嗯,總不能閒著嘛。」

  老劉照例勸說幾句,都是相識多年的朋友了,見勸不動,最後只好罷了。

  「那就照老規矩?」老劉問。

  老王笑著應下。

  老王在這邊跑了多年行商,他一般是跑單幫,每次在商號這邊先貸筆款子,然後再去購買各種需要的商貨,比如茶葉、鹽、酒以及一些布匹絲綢啊,甚至是一些鐵鍋刀子之類的。

  這些東西都是山里羌人最感興趣的東西,能賣個極好的價錢。

  不過鹽茶酒以及鐵器這些東西,都是如今朝廷嚴格管控的,且專賣稅很高,商行進這些貨過來,也是不敢有半點偷逃走私,因此價格很高。

  老王跑單幫本錢少,於是採取的都是先貸再買,然後去賣。回來後再償還本錢,支付利息。

  利息不算高,但也不低,年息三分三。

  借出去的款子一年的利息百分之三十三,但是提前還也不會少,如果拖延,則要複利加息。

  當然,對於老王來說,鹽茶酒這些商品的利潤是很高的,而鐵器的利潤更高。所以只要不出意外,每跑一趟都能賺不少,只是一人跑,很辛苦,花的時間長。

  照著老規矩,老王從大昌號借了筆款,簽字畫押按手印,然後那邊老劉便給他放款。拿了錢,老王便先在老劉這裡採購一批商品,大昌號是家皮毛收購商,但這裡也會有不少中原的商貨運過來賣。

  採購了幾樣所需之物後,老劉便又去其它幾家商號逛了一遍,都是熟悉的掌柜夥計,談笑間便把事情辦妥。

  陳昇昌號,豫成厚號、晉隆盛號、蔡祥茂號等一家家商號,都是這個交易點的合伙人,也是隴右一帶有名的大商號,他們一起出資修立了這個交易點,在此設立商鋪,就是為了能夠收到第一手的皮毛商貨,把收購價格降到最低,搶占交易區。

  這些商號與老王這樣的跑單幫是合作共贏的關係,他們本錢大,因此主要是搞定點收購,許多羌人直接把皮毛送過來交易,當然也有一些更偏遠地區的羌人部落,來往不便,於是便有老王這樣的行商跑過去收購交易,然後再送回來賣給商鋪,這樣一來,老王他們能賺些,但大頭依然還是商號們賺。

  第948章 跑單幫

  對於大升昌這樣的商號來說,他們與羌人交易往往能有十倍之利,而對於老王這樣的行商,他們的交易有時更能達到百倍之利。

  不過大升昌也不羨慕老王他們,因為他們量小,而商號量大,再一個,老王他們跑一趟時間長,周轉慢,比不得他們的效率。

  這些大商號沿著河流,把交易點不斷推前,收購到貨物後,可以沿溪谷河流而下,大大便捷。

  而老王這樣的單幫商人,則是要沿著那些河流的小支流,進入那些交通不便的大山深處,小木船、矮腳馬,都是他們的販運工具。

  採買好了貨物,老王便去了飯館,雖然這裡地處遙遠邊疆,周邊儘是些土著羌人,但只要有錢賺,就有冒險者過來。

  商號來了,建立了交易點,修了堡寨子,於是便有了掌柜夥計學徒們過來,甚至有的掌柜還會帶上家眷過來。

  同時,這裡也會有飯館、青樓起來,有了支女、廚子們,甚至還有醫館。

  老王逛了一圈,驚訝的發現,這裡居然還新建了一座道觀一座寺廟,甚至還有了一座書院,雖然那道士只是個缺牙的老道,帶著兩個年輕的瘦弱道士,和尚也才三五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