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番霸氣的話宣下,方丈一句反駁之言也沒有。

  釋道儒三教之間可以爭論,可以攻擊,但皇帝的話不可爭論不可攻擊,尤其這位天子,還是方丈看來是魏晉三百年來的最強者,就更不可爭論攻擊了。

  方丈相信,佛道兩教肯定會有人反對皇帝的新政,肯定會有人對抗,但他不想當這個出頭人。

  「方丈,從現在起,你就不僅僅是嵩山少林的方丈,你還將是大秦護國法師,是天下僧正。既然你已經接下這恩旨,那就要好好的為皇帝辦事。你須知道,要在中土傳播佛法,發展信眾,這都是離不開皇帝的允許和支持的。煌煌百萬大秦甲兵,風行天下,從無敵手,秦軍將士的鐵騎與戰刀,絕不會有人願意試的。」

  別人或許不知道皇帝為何要尊這少林方丈為護國法師,他卻是知道一些的。

  蓋因為如今佛教諸派林立,而少林是當年北魏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是禪宗祖庭,但比起長安城的密宗祖庭大興善寺卻不論名聲還是規模都小的多。

  密宗此時的影響力極大,可皇帝卻選了禪宗少林。

  據說皇帝說了這樣一句話,禪宗不是漢傳佛教,又不離漢傳佛教,是中土化後的佛教。他們沒有生搬硬套天竺的佛經戒律,而是依據中土風情地理人士風俗等,博採大小乘戒律中適合中國國情的合理部份,制定出一部全新的管理制度。

  更重要的是,今年才四十二歲的少林禪宗方丈四祖司馬道信,是一個對佛法很有獨特悟性之人,他提出的佛性人人皆有,頓悟成佛之說,雖還未系統化,但已經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面也使得天竺傳入的佛教更中國化。

  相比起大興善寺、青龍寺等這些大寺都喜歡引入天竺僧人,大量翻譯天竺佛經的做法,無疑少林道信方丈的這種人人皆有佛性、頓悟成佛法,更得皇帝欣賞,也更適合本土化。

  正因此,他才會被皇帝賜予護國法師的銜頭,授以天下僧正之職,就是表明對禪宗的支持,也有利用禪宗的佛法來改良現如今的佛教諸派。

  漢武帝獨尊儒術,是因為儒家對他的統治更有幫助,皇帝現在於佛道諸宗派中選擇了少林禪宗和茅山上清派,也是一樣。

  「陛下曾與許侍衛談論過禪宗佛法,對於法師的佛法很贊成,說過兩句話,『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當年達摩祖師面壁坐禪九年,而一朝頓悟成佛,關鍵還是頓悟。」

  這番話,令道信方丈震驚無比。

  少林之所以稱為禪宗祖庭,就是因為他們的修行方式講究坐禪,而四祖道信卻走了另一條路,就是認為並不一定要坐禪漸進,而是可以頓悟成佛,他認為每個人都有佛性,不一定需要專門通過坐禪修練的方式。

  徹見心性本源,方為主旨。

  他的這種學說,其實是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是道信雖然接掌少林也多年,但眼下還年輕,他的這套學說,其實也還未完全成型,還在琢磨完善的階段。

  但偏偏現在這位通事舍人所說的皇帝之言,卻是把他一直以來在鑽石琢磨而還未琢磨透的那點東西,一下子給打通了。

  皇帝所說的這幾句話,正是他苦苦追尋,還未能參透的。

  他感覺,現在經皇帝一點拔,頓時有一種一語道破天機,讓他頓悟的感覺。

  這正是他追尋的那種佛心本性。

  突然間,他覺得自己已經頓悟成佛了。

  「想不到陛下,居然早就頓悟明白。」道信無比佩服。

  這下道信的一眾弟子都震驚萬分,特別是號稱極有佛性,深得道性真傳的弘忍,更是震驚萬分,作為原本被預定為下一代方丈住持的他,在這方面還只參研出一點點感覺來。

  現在師父卻說,皇帝居然已經頓悟了?

  「弘忍!」

  「師父,徒弟在。」

  「為師決定派你前往敦煌,奉旨建立西少林寺,你選五十名僧人,預做準備吧!」

  從達摩祖師初到中土,到如今四祖道信,禪宗在中土佛門中的地位一直很尷尬,一直受到密宗等一些宗派的排擠。

  如今,禪宗終於能得到大秦天子的欣賞與支持,尤其是皇帝居然對他們禪宗如此了解,道信認為,他們沒有任何可猶豫的,必須全力支持皇帝。

  如此,方能讓禪宗發揚光大。

  第940章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

  少室山上,僧人敲響了銅鐘。

  鐘聲悠揚,傳遍山門。

  寺中僧人、淨人還有寺里的僱工佃戶都受命來集結,還有許多正在寺中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們,見到這般大動作,也都聚來圍觀。

  道信方丈特地換上了皇帝御賜的紫金袈裟。

  大雄寶殿前,一眾僧眾都有些緊張,和尚無心才十二歲,他的目光卻更關注在穿飛魚服,佩千牛刀的許師兄。

  方丈在上面講話,宣讀了一遍皇帝的旨意,然後宣布考試,交由趙通事舍人主持。

  趙舍人的考試也簡單,先宣布登記,每個人依次上前登記姓名年齡籍貫,以及家中父母是否尚在,家中還有兄弟幾人,幾歲來山上出家,因何出家等等。

  無心有些不安的排著隊來到前面,坐在案前回答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