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淮南的李子通想當藩屬秦國還不肯,結果三國出賣了李子通,秦瓊在彭城集結兵馬南征。

  大軍都還沒越過淮河,結果李子通部下就紛紛叛變降秦。

  一場兵變,李子通狼狽的逃離江都城,他渡江欲投沈法興,結果被沈法興誘擒,反將他送過長江交給了抵達江都的秦瓊。

  秦瓊派人直接把李子通押送洛陽,淮南之地的李子通舊部紛紛歸附,幾乎是不戰而下。

  從漢江口到長江口,江北盡歸秦國。

  而從漢口到秭歸的這一段荊江,雖然江北岸到漢江南岸還是蕭銑的,但漢江北也已經盡歸秦國。

  更別說一過秭歸往西的巴蜀地方,現在幾乎是傳檄而定。

  在五嶺以南,嶺南東和嶺南西現在更名為廣東道、廣西道和廣南道,還有西南的雲南道和黔中道,也已經全都改旗易幟,名義上歸附大秦一統,奉開元正朔。

  連原本朔方的梁師都這塊硬骨頭,雖然也想反抗到底,可是他的部將賀遂、索周等紛紛率部獻所守之城歸降,一時間,十二城降秦。

  梁師都一時間只能退守朔方城。

  嗣業率軍圍攻朔方,又拔東城,梁師都退守西城隅頑抗。奈何此時四面楚歌,連原本他倚之為心腹的稽胡部族兵,也不可靠。稽胡大帥劉汝成眼見梁師都困頓,於是暗中派人求見嗣業,約為內應。

  五月,梁師都部下大將辛獠兒、李正寶、馮端等欲歸降,劉文、劉蘭成等也都秘派人聯絡嗣業。

  五月底,李正寶等發兵突襲梁師都的皇宮,劉汝成帶兵打開城門引秦軍入城,而混亂中,梁師都的堂兄梁師洛手刃兄弟,提梁師都首級跪迎秦軍。

  梁師都一死,其北梁將士皆降。

  整個關隴地區,再無一反王。

  曹寶寄希望於局勢大變,然後東山再起,明顯是不可能了。眼看著糧草一天天減少,他也只能寄希望於突圍。

  雖然如今北方一統,突圍出去,也無地可逃,但他還不是不肯降。

  鄴城外。

  三路大軍十五萬人馬,把鄴城圍的跟個鐵桶似的。

  眼看著已經入秋,但存孝卻沒急著猛攻城池。

  「據情報顯示,眼下城中只剩下十萬夏軍了,他們被困多時,糧草將盡,如今梁師都也被滅,李子通又被擒,整個天下,我秦軍已無人可敵,無不臣服,曹寶等也再無幻想,他們即將要出城決一死戰。」

  「大帥,曹寶真會出城決戰?」

  「這個情報非常可信,現在鄴城中已經有許多人盼著我們早日收復城池了,因此各種消息很多。」

  仗打到現在,已經沒有半點懸念了。

  存孝的三路大軍一路打來,收復了河北各地,還殲滅了夏軍近十萬人馬,現在僅剩下一個鄴城和十萬孤軍,存孝都不用打,只要圍困就能困死他們。

  北方的戰事已經結束,甚至南方也暫時不會有戰事,大秦兵精糧足,糧草輜重源源不斷的抵達,就算再圍半年都不會有半點事情。

  可夏軍就不同了,鄴城再堅固,也只是座孤城,喪失了外圍全部地盤後,城裡別說糧草將盡,就是連燒火的柴都沒了。

  「十萬飢困之軍欲突圍,當心他們做困獸之鬥。」屈突通提醒道。

  存孝卻不急不緩,「無妨,我這裡早就得到了一條錦囊妙計,就等著他突圍呢。」

  原來,早在半月前,存孝就已經通過情報,判斷出夏軍要出城突圍,於是他特意秘密組織了許多民夫和輔兵,在漳水上游截斷水流,築河堤蓄水。

  就等夏軍出城後,來個水淹七軍。

  果然。

  不出三日,曹寶果真在一個清晨,打開了鄴城城門,率軍突圍。

  兩萬夏軍騎兵為前鋒,後面跟著步兵輔兵,護著皇帝竇建德以及眾將校們的家眷等,浩浩蕩蕩的突出城來,直撲秦軍陣營。

  秦軍依託陣營,與夏軍展開激戰。

  從早上殺到午後,夏軍的騎兵被秦軍圍住,其步兵又被隨後趕到的兩翼秦軍合圍,近十萬步兵和家眷前進不能,後退歸路又被截斷,只得被驅趕著往東。

  他們被趕到了漳水的河岸邊。

  節節敗退的夏軍發現漳河水淺,可直接過河,大喜。

  然後他們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一個陷阱。

  當無數的夏軍開始渡河後,時機終於到了。

  羅存孝命令上游決堤放水,洶湧的河水滾滾而下,頃刻間就沖了下來,原本極淺的河床,突然就河水奔騰,水深很快達到一丈多深,且水流湍刀。

  被驅趕至此的數萬夏軍步兵,哪料到會有此災,一時間溺斃數千,隊伍衝散,軍陣不再。

  八萬步兵與數千夏軍家眷便被沖潰,而那兩萬騎兵也徹底成了孤軍,被秦軍大軍圍困在鄴城外附近。

  曹寶等少數將領逃走。

  絕大多數的夏軍最終投降。

  騎兵投降後,存孝派人開始拉網搜捕被大水沖潰的步兵。

  面對奔馳來去的秦軍輕騎,夏軍步兵毫無鬥志,紛紛放下了手中的兵器,舉手投降。

  八月初三,曹寶曹湛兩兄弟在清河郡被竇紅線率女兵圍堵,對於繼母的兄弟,竇紅線卻毫不客氣。

  她親自提著馬槊追殺曹寶。

  曹寶兄弟身邊不過數十騎,又如何是竇紅線和她那一千女兵的對手,最終兄弟倆被亂箭射殺,竇紅線親自砍下了兩人的首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