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經歷隋亂以來,此時的長安城中人口大減,但城中依然有超過二十萬的口,長安城外周邊二十餘縣,加起來依然有數十萬人口。

  「再等等。」

  嗣業望著長安城道。

  他還在等,等李淵的答覆。

  他早就派了使者去長安城見李淵,給李淵一個機會,讓他送還被扣押的妻兒,然後等李淵投降,這樣能免去一場戰爭。

  哪怕羅嗣業有充足的信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奪下長安城。

  只是李淵一直沒有回覆。

  嗣業的耐心正在一點一點的消散。

  長安城中。

  李淵長吁短嘆。

  面對著羅嗣業的最後通牒,他很猶豫。

  他不甘心,千辛萬苦才走到了這一步。

  「大郎,你說我們現在怎麼辦?」

  「父皇,兒臣已經派人去調潼關的孝恭率軍回援,還有藍田的兵馬。」

  李淵搖頭,苦笑。

  就算調他們回來,又能如何呢。

  羅嗣業一路攻到長安城下,長安已經無險可依了,羅嗣業卻兵強馬壯。

  「父皇,當年王世充被李密圍攻幾年,不也守住了洛陽,我覺得我們不必怕羅嗣業。」齊王李元吉道。

  李淵心想,當年王世充守洛陽,怎麼能跟現在比呢。一來當初王世充能守住洛陽,關鍵還是王世充早先一直掌握了洛陽和周邊防禦,哪怕後期李密兵臨城下,但也有周邊的其它勢力一直在牽制著李密。

  更何況李密的兵馬並不強,根本不能跟羅嗣業的東征大軍相比。

  「父皇,我們殺了羅嗣業的兒子,就算投降他也不會放過我們的,不如拼了。」建成道。

  李淵無奈苦笑,「好,長安防禦,就交由太子負責,齊王協佐。」

  十一月初三。

  李淵下令斬殺羅嗣業使者,將使者頭顱當著秦軍的面,扔進了渭水之中,以此堅定抗秦之心。

  羅嗣業大怒。

  下令兵馬渡過渭水。

  十一月初五,秦東征軍分多路在多處搭浮橋渡過渭河,包圍長安城。

  圍城之後,羅嗣業頒布軍令,嚴禁各軍將士不得擅自離營,不得入附近村落擄掠搶劫。

  此時長安城下,東征軍三大集群,已有二十萬軍至城下,還有約一半多人馬,則還在攻下的四郡。

  羅嗣業用了十天時間打造攻城器械,並向長安城中軍民勸降。

  十一月十五,全軍開始展開攻城,採取的是四面同時圍攻的方法,二十萬大軍一起攻城,李淵的兩萬禁軍四面防守,捉襟見肘,雖強征百姓青壯上城,可依然難以抵擋秦軍之攻勢。

  進攻第三天,河西軍群大將侯君集親冒矢石,第一個登上了長安城頭並站住了腳。

  不斷的秦軍躍上城頭。

  戰至午後,奪下一段城牆的侯君信集率軍殺入城中,攻奪一座外城門,打開引秦軍入城。唐軍退守宮城,但也只多堅守了半天而已。

  天將黑時,李淵在宮中點燃了宮室,把自己和太極宮一把火燒了。

  秦軍撲救大火,太極宮燒毀了小半,李淵卻燒成了灰燼,他死前,還把嗣業妻子、女兒也都拉著陪葬。

  看著化為灰燼的妻兒,嗣業怒火燃燒。

  他下令搜尋李唐餘孽建成、元吉等人,盡殺之。

  李淵還在襁褓中的兒子,也沒有被放過。

  一夜的捕殺。

  天明,太陽升起,嗣業的親兵上待傳令,士兵們終於收起刀兵收營。

  長安城被攻下的第三天,黃君漢、獨孤懷恩、李仲文率領三萬軍自岐州趕到。

  而此時奉命勤王的潼關李孝恭和藍田關李神符的兵馬,卻始終被隔離在京外,無法靠近長安城。

  長安城破,嗣業派使者來到灞橋大營。

  「皇帝陛下呢?」

  「自己把自己一把火點了,燒成了灰。」使者道。

  「那太子殿下呢?」

  「城破後藏在一家青樓里,被搜捕發現時反抗,被就地斬殺。」

  「齊王殿下呢?」

  「逃出城,被追捕,拒不投降,被亂箭射殺。」

  ……

  李孝恭面色灰敗,「你們現在想要我們怎麼辦?」

  「就地投降,放棄抵抗。」

  「羅嗣業打算如何處置我們,還有我們的將士?」

  「你們會和李神通、李道宗一起,先關押起來,然後聽侯皇帝旨意發落。至於你們的兵馬,只要他們肯投降歸附,那麼便可既不追究,遣散還鄉。」

  李神符問,「我兄長可還好?長安城可還好?」

  「李神通只是受了點小傷,李道宗傷的較重,但也死不了,至於長安城,你們放心,既沒有屠城也沒有濫殺無辜,如今已經安定下來了。」

  李孝恭長嘆一聲,「我願降。」

  「願降!」李神符也無奈道。

  兩人麾下數萬兵馬,就此棄械歸附。

  第912章 斬草除根

  洛陽。

  從河北回到洛陽城的皇帝看完急報,嘆了一聲氣。

  「去請李貴妃來,再去傳召唐國公前來,還有,把李世民和柴紹也召來。」

  內侍聽到這旨意有些意外,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何事,皇帝居然要把這一家子聚集起來。

  貴妃李秀寧最先來到,她還牽著一兒一女,挺著日漸隆起的肚子,第三個孩子已經又六個多月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