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刑場回來後,幾人全都是目光呆滯,面色慘白,許久都回不過神來。

  開元二年。

  八月。

  皇帝還在雁門,但使者已經到達河間樂壽城。

  使者宣讀了皇帝的詔令,封竇建德為崇禮侯,並冊封其女竇紅線為九嬪之昭容,迎接入宮。

  竇建德召集樂壽文武。

  一眾夏國臣子們發現今天皇帝沒有穿龍袍冕服,只是身著一件黑色的圓領袍衫,頭戴一頂黑色的軟腳幞頭。

  「羅氏據有天下,是歷運所屬,如今中原天下三分已有其二。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今除去帝號,北向接受冊封,可否?」

  曹寶不滿的道,「隋亡天下,英雄競起,稱王和帝,瓜分鼎峙。秦國也不過是擁有關外和河東河南淮南之地,這天下依然還有我河北夏國,關中李淵,朔方梁師都、江漢蕭銑、江南林士弘、沈法興、淮南李子通等,大夏自處河北,何況陛下已為天子,又怎麼能再接受別人的官爵呢?如非要以小事大,臣以為,可依照當年西梁之例,自稱梁帝而稱臣於周。」

  曹寶身為竇建德皇后之兄,也是朝中武將派的代表,他們的意思都是不甘心就這樣臣服於秦。

  他們願意向秦稱臣,但只能仿當年西梁與北周例,最多當個屬國,而絕不甘心就此徹底稱臣歸附。

  畢竟大家打下的這塊地盤,當王封侯豈不樂哉,為何要去投秦呢。羅成雖勢大,可也沒到一統天下的地步,還有那麼多家勢力呢,羅成也未必就一定能統一天下。

  說不定,哪天羅成就死了,他的秦國就崩了呢?又或者羅成如付堅一樣南征,一場大敗,他的秦國就崩了呢?

  還是有各種可能的,為何急著投降,大夏還是有二十萬之兵,依然可以一戰的。

  第900章 下克上

  「陛下,萬萬不可聽信曹將軍所言,否則大禍將臨頭也。」

  突然,殿中一聲大吼,卻是國子祭酒凌敬出列。

  這位竇建德的重要謀臣軍師出列,高聲勸道,「河北之地雖富庶,然大業以來,這裡卻是東征錢糧兵丁民夫之本營,受累極重。而後義軍四起,加之水旱不斷,河北更是接連塗炭,百姓逃亡,田地荒蕪,曾經一郡二三十萬戶,到如今一郡往往不過數萬戶。」

  「現如今之河北,財力不足,雖有雄兵二十萬,而土地不過千里,地勢平坦,地險固可守。反觀秦主羅成,其擁有關外、河東、河南、山東、淮南還有半個河北,甚至連塞北之奚契等皆聽其號令。」

  「如今秦家天子據有京師,略定中原,每攻必下,每戰必勝,此乃有天命護佑。如舉河北版圖歸於朝廷,雖是漢代竇融也不足與我們相比也。」

  凌敬的這番話還是很有見地的。

  事到如今,卻要拿雞蛋去碰石頭,卻要跟賭紅了眼的賭鬼一樣押上全部身家,這就太不明智了。

  凌敬跟曹寶他們不一樣,他本身就是隋朝河北地方官員,當年也是城破之後被迫降夏,那時見竇建德還算仁義,對他們也算尊重,這才輔佐,可如今,隋亡短短几年,天下大勢重新清明,羅成有一統天下之志,也有一統天下之實力,如今大勢所歸,對他這樣的讀書人來說,其實是很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的。

  竇建德坐在上首沉默不語。

  將軍范願高聲道,「從前吳王劉濞統率江左之兵時還稱自己為東帝,而當年宇文泰不過據關中一隅之地,也沒有向據有北方的高歡稱臣啊?秦雖強大,又能把我們怎麼樣?只要我們上下一心,聯絡關中李淵江漢蕭銑江南沈法興等,依然還是能夠與羅成抗衡的。」

  「凌敬,你身為夏臣,卻處處為秦國說話,莫非你已經得了羅成的封官許諾,暗中投靠了秦國?」

  竇建德又問宋正本,「納言以為如何?」

  宋正本雖為夏朝宰相,可跟凌敬一樣,以前都是河北的隋朝官員,他們這些文臣的態度其實都是差不多,既然爭天下爭不過羅成,那不如早降,還能免得河北動亂。

  「若陛下此時歸附秦國,不失侯爵。若是抗拒不從,只怕將來如劉武周一樣下場。」

  「宋正本休得胡言亂語,誘惑我主!」大將劉雅喝罵。

  竇建德坐在上面,看著下面涇渭分明的兩方態度,武將一方基本上都反對投降,認為可以打,還有的打。

  而宋正本、凌敬等宰相文臣們,則認為應當順應大勢,既然大勢在羅成,那他就是天命護佑,應當順勢歸附。

  竇建德長嘆了一聲。

  本來想宣布歸附秦國,可現在看一眾老兄弟都不肯降,他也猶豫了。

  最後,這會倒是沒有結果就散了。

  竇建德回到宮裡,召來女兒紅線,將殿中議事的結果告訴她。

  「父親,你既然決意歸附,那就不應當再受左右所影響,你是君主,若你決意歸附,就算有將軍不願意,最終也還是能夠說服他們的,哪怕他們真的不肯,也不影響。可現在父親卻如此左右搖擺不定,豈不是更加助長他們的想法?」

  竇建德搖頭嘆息,「都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他們的意見父親不得不慎重考慮。」

  紅線氣的調頭就走。

  竇紅線出了皇宮,騎著馬由一群女兵護衛著準備出城回女兵營,結果走到半路,卻聽到那邊喊殺聲四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