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啊,誰能料到呢,我也沒料到我會在霍邑敗的那麼慘。」李世民苦笑。

  良久。

  李世民問,「叔良和德良呢?」

  「在另一個營地。」

  ……

  六月下旬。

  秦軍主力依然在圍攻雁門城。

  初九,雲中郡牛皮關一千守軍已經折損過半,人人帶傷,可沒有人投降。頡利派出的突厥軍發起一輪輪猛烈的進攻,城關最終被攻破。

  城中守將死戰到底,城關破了,就巷戰。兵器斷了,就拿拳頭砸。

  他們戰至最後一人,直至全軍盡沒。

  戰後,突厥將領震驚發現,他們費了一個多月時間終於拿下了牛皮關,可為了奪取這座千人把守的關隘,他們前後卻折損了三千餘人,耗費了無數箭支。

  氣憤的突厥將領下令,焚毀牛皮關,同時把所有守軍的屍體收集,以土和屍在關城下築起一道京觀。

  六月十三,恆安軍鎮失守。

  鎮守軍鎮中的兩千守軍,全軍覆沒。

  十五日,雲中郡城也岌岌可危,城中五千守軍,此時能站著的只有不到兩千,而城中的軍民也傷亡數千。

  為了守衛這座城池,軍民一心,誓死守衛。

  十六日。

  突厥軍再次強攻,東城西城多次被突破,但最後還是被劉弘基和尉遲亮給趕了下去。

  天光將盡的時候,雲中郡的東北方向,出現了一支軍隊。

  落日餘暉之下,旗幟鍍上了一層金光。

  那光茫中,紅色的旗幟上大大的秦字那麼顯眼。

  鄧暠率領的八千奚契輕騎前鋒,終於在穿行了五百里長城山道後抵達雲中郡。

  八千輕騎列陣緩緩逼近,那秦字大旗高高飄揚。

  突厥人吹響了收兵撤退的號角,緩緩後撤。

  一支突厥騎兵向援軍迎來,最終將援軍攔在雲中城東北二十里外的紇真山下。

  劉弘基站在殘破的雲中城牆上,看著那飄揚的赤旗,拍著尉遲亮的肩膀,「老夥計,快看,援軍到了,援軍到了。」

  尉遲亮躺靠在城牆上,想要站起來,可渾身無力,他滿身傷痕,老傷未好,又添新傷,這一場大戰,早已經脫力了。

  「真的嗎,援軍到了?」

  「能看到是誰帶援軍來的嗎?」

  「從紇真山那邊來的,看旗號好像是奚契的藩軍,應當是咱們的紫面天王趙貴到了。」

  尉遲亮忍不住哈哈大笑,「他娘的,還以為老子這次要交待在這裡了呢,想不到咱命硬,閻王爺還不肯收,哈哈哈!」

  第884章 真真假假

  雲中郡。

  武周山下。

  頡利可汗正在金狼大帳里與諸將軍議。

  「紇真山下這支騎兵,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有人疑惑的問。

  「約八千騎,看其裝束和旗號,打的是青牛白馬旗和黑鷹旗,還有羅字將旗,估計是契丹和庫莫奚這兩鮮卑宇文雜種。」

  突厥人崇拜狼,以狼為圖騰旗號,而契丹則以青牛和白馬為圖騰旗號,這與契丹人的傳說是分不開的。

  據傳說,很久以前有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倍感天宮的枯燥寂寞,於是駕著青牛出,從平地松林沿潢水順流而下,恰巧,一位仙人騎著一匹雪白的駿馬,從馬盂山沿土河一直向東信馬由韁而來,兩人相遇並相愛,生下八子,後族屬漸盛,於是成為契丹八部。

  因此就算如今不再是曾經的古八部時代,但到了眼下的大賀氏聯盟時代,契丹人依然是以青牛和白馬為旗,不論是部落聯盟大會之時,還是出兵打仗之時,都舉青牛白馬旗。

  現在青牛白馬旗來了,還有羅字旗,無疑,肯定是歸附秦國羅成,改姓名為羅國忠的契丹首領松漠郡太守大賀咄羅來了。

  奚族以前全稱庫莫奚,隋以後簡稱奚,其族名本意為沙地之意,其族圖騰便是沙漠之鷹,一隻黑色的鷹。

  頡利忍不住皺起眉頭來,他也不太清楚這大賀咄羅與可度者二人是從哪冒出來的。

  「大汗,難道說趙貴已經攻占了涿郡?」

  「不可能,高開道已經率軍兩萬回援,何況本大汗還給了他五千突厥勇士,這才多久,怎麼可能說敗就敗了?」頡利搖頭。

  涿郡懷戎遠在五六百里之外,這一路上又儘是長城、山嶺、河谷,道路難行,因此頡利的情報並不及時和準確。

  他對涿郡那邊的情報,還停留在高開道不久前從這裡率軍回援,再然後,就沒有其它的情報了。

  「也許趙貴在圍攻涿郡,然後讓奚契兩賊酋率輕騎繞道前來救援雲中。」

  頡利只能如此推測,因為他實在不能相信,趙貴能這麼迅速的就把涿郡全拿下了,畢竟高開道沒回援前,高曇晟都堅持了很長時間了,沒理由大軍回援了還一下子就兵敗覆沒了。

  「他娘的,也沒有一個消息回來。」有人罵高開道。

  不得不說,在當下這場長城大戰中,突厥人的情報能力確實暴露出了短板,比起秦軍成熟的情報線,尤其是他們能夠飛鴿傳書這樣的神奇手段,頡利的情報能力一般,甚至沒怎麼重視。

  要不然,大利城留守的五千兵馬也不會被騙突襲,頡利也不可能等大利失守好幾天才知道消息。

  而劉武周、柴紹、高開道、劉黑闥這幾路聯軍,這方面也沒強到哪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