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不好,朕很不喜歡。」

  皇帝給這些人另外一個選擇,或者說沒的選擇。

  羅成要求這些代北豪族把手中的田地產業全都交給朝廷,而朝廷會給他們在六京之地為他們賜地建宅遷居過去,以安置各族中的老弱婦孺。然後再給他們在安南置換土地田莊,一比二置換,代北的地一畝換安南交趾等郡兩畝地。

  尉遲林臉上的汗水滑落,擦都不敢擦一下。

  尉遲家族是雁門百年強族,其實他們是漢化鮮卑,鮮卑與漢人聯姻混血,漢化的程度很高,在這代北也算是生根發芽,勢力也很強。

  尉遲家族男丁上百,家中僮僕家丁過千,甚至有自己的家兵二百多人。這在雁門這樣的邊地,也是一支很強的實力,他們一面擁有大量的田莊,一面又長年深入草原販賣馬匹南下,可以說是有錢有錢要人有人。

  過去尉遲家跟劉武周關係本就不錯,劉武周叛亂前,尉遲家就也已經花錢打通關節,安排了好幾個子弟在鷹揚府中任職。

  劉武周叛亂後,尉遲家暗中支持,給錢給糧,還派出好幾個子弟帶著家兵過去,劉武周的那個小朝廷里,尉遲家就占了一個大將軍和一個尚書之位。

  尉遲林十八歲那年便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家族族長之位,在動盪的邊地煉出了一身左右逢源的本事。

  「陛下,臣願意拿出三千石糧來勞軍犒賞。」他小聲地說道,「還有,臣願意拿出一半的家財來助軍平叛。」

  尉遲林很清楚皇帝那番話里的意思,如果到那地步,尉遲家差不多就破家了。遷往六京安置,可卻只安置老弱婦孺,這就是人質啊。而青壯族人,卻要把家業置換到安南去。

  那幾乎是天涯海角了,習慣了代北寒冷朔風的他們尉遲家,要去那瘴氣橫行的安南?那安南的酷熱他們受的了嗎?

  別說兩畝地置換一畝地,十畝換一畝他也不願意去啊。

  而且他尉遲家在代北靠的不僅是那點地,還是家族的販馬生意,去了安南,還怎麼販馬?

  可惜,皇帝並不是跟他們商量的。

  「不想去?還是說你們還想留在代北,好繼續通敵助叛?嗯?」

  「小民不敢,不敢。」尉遲林等嚇的全跪伏在地,連聲不敢。

  「不敢?那朕就姑且相信你們不敢吧,朕給你們選擇,要麼去安南,要麼就交給三司審查你們通知叛逆之罪,二選一,選吧!」

  尉遲林趴在地上,屁股高高撅起。

  身體抖的跟塞糠似的,這個臉色蒼白的中年尉遲家主,此時看似懦弱,可實際上在雁門郡,他卻是出了名的狠辣。

  敢跟尉遲家做對的,可向來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甚至會失蹤。尉遲家既販馬,也放貸,借了他們家的羊羔利,到期還不了的,很多人都只能賣0身為奴,被他送到草原去做牧羊奴。

  但此時,在大秦皇帝面前,尉遲林卻什麼也不敢說。

  他只是跪在地上,不停的哀求皇帝,說願意拿出一半家財來進貢給皇帝。

  可羅成絲毫不以為意。

  他是大秦天子,不是一個綁票勒索的馬賊。

  「朕不討價還價!」

  尉遲林一下子癱在了地上。

  尉遲家族完了。

  御帳中,哭聲一片。

  可皇帝嫌惡的一揮手,馬上就有御衛將他們拖了出去。

  這些人被拖走後,帳中一時清靜了不少。

  皇帝對樞密使張須陀道,「隋開國以來,對北方草原部落勝多敗少,可中原與草原卻依然還是在長城內外拉據著,到如今,這太原以北的幾郡,就人煙稀少,更別說雁門長城以北的塞外了。是時候改變一下政策了,陰山以南,將會是中原與草原新的邊境線,大漠將是中原與草原遊牧部族的緩衝區,長城內外,今後都不允許這些遊牧部族自由來去。」

  「就先從這些代北的豪族們開始吧,把他們遷走,再遷來屯田墾邊的百姓,設立新的邊疆戍衛軍府,進駐府兵。」

  老將張須陀對此表示支持,「但願邊塞早日恢復安寧!」

  第877章 天子守國門

  「等此戰結束後,是否重修長城?」

  蕭瑀問皇帝。

  長城,自戰國時起,各國就開始修建長城以御外敵,各國和歷朝修建的長城加起來,東西早不止萬里之長了。

  甚至在河東代北之地,還有了兩段長城,馬邑北有外長城,而馬邑南又有內長城,可以說,代北之地,正是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中之重。

  隋朝立國後,也多次修建長城,楊廣繼位之初,就修建了馬邑外長城的西段,從榆林郡的黃河岸邊,一直修到了殺胡口附近。

  長城的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故此歷朝皆修。

  可皇帝卻搖了搖頭。

  「朕有意把邊境推到大漠南緣,推到陰山之北,所以這長城沒有修的必要。」

  以往歷朝歷代的長城,其實位置都大抵差不多,這條長城線,其實就是後世發現的四百毫米等降雨線,這也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交界線。

  這條線也是半濕潤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

  往北,乾旱少雨,農業莊稼種植艱難。

  故此,千百年來,長城便始終是在這一條線上。

  而對於羅成來說,如果守著這條線,那就意味著許多戰略高地其實是要拱手讓出的,這將處於一個很被動的守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