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還要求各地官府衙門,也應當每年都搞衙門開放日,讓百姓得以參觀神秘的衙門,甚至每年搞幾次公開辦公日,讓百姓能夠近距離的觀看到衙門是如何運作,官員如何辦公的。

  「之前蕭侍郎提出的洛陽紫微宮全面修葺計劃,說預算要約一百萬貫錢。」

  洛陽之南,洛水河邊。

  皇宮大內開放給百姓參觀,皇帝卻來到了行宮顯仁宮。

  這是隋朝修建的行宮之一,行宮不大,卻保存的很好。

  「一百萬貫多嗎,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去年光鹽稅就收了一百多萬貫,不多。但朕要說,一百萬貫是一筆大數字,一個有百畝地的自耕農家,就算是豐年,天下也太平,可一年所得若再除去開銷花費,都未必能積攢下十貫錢。」

  「一百萬貫啊,這得是多少小農一輩子積蓄?」

  蕭瑀道,「陛下,洛陽紫微宮是皇宮大內,如今陛下的家,不修也是不行的。」

  「修可以修,但這錢不是這麼花的。朕其實有一個辦法,既能修葺皇宮,又能省去這一大筆錢。」

  「陛下,可是向天下富戶大商勸捐?」陳叔達問。

  遇大開支時,向那些大戶富商勸捐,這是很常規的手段了,商人大戶明知這很不公平,可也沒辦法。

  只是這次,皇帝卻是搖頭,「不,勸捐其實就是敲詐,這很不好,我們不能開這樣的頭。」

  「那如何解決這一百萬貫?」陳叔達不解。

  皇帝便道,其實一百萬貫這個預算是有些高的,如果換個辦法,能大大降低費用。當然,若是直接換個方式,便能一文錢不花。

  羅成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跟他賣御物一樣,本來一匹上等的好馬,在邊市大約能值十多匹絹,到了中原,能值二三十匹絹,但是皇宮御馬廄里的馬出售,便能賣到一百匹絹一匹馬,還供不應求。

  第852章 突厥四兒

  為何?

  品牌效應啊。

  這馬出自御馬廄,就不再是普通的馬了,他有品牌溢價。雖然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難以接受這樣的品牌溢價,可對於那些有錢人來說,他們缺那點錢嗎?

  不,不缺。

  他們更看重的是御馬的名頭,所以同樣一匹馬,從商人手裡買來可能只值四十貫,但從御馬廄出來,再配上一份宮中出具的御馬身份文書,再在馬身上烙一個御馬標誌,便身價大漲。

  同樣道理,羅成打算把修皇宮這個事情用商業手段來操作。

  不用宮廷官府來徵召工匠民夫,採購材料,而是分成各個項目分包給商人們。

  比如說,修葺宮廷所用的木料,可以公開招標,招木材供應商。朝廷需要的只是制訂一個修葺的計劃和要求,把材料需要標明品質等級,然後交給商人。

  商人中標後自己再去招募工匠、勞力,自己採買材料,甚至是自己墊資。

  他們能得到什麼呢?

  朝廷將頒給他們一塊皇商御用木材商的牌子,甚至在他們提供的木材上,允許他們在上面銘刻自己商號的名字。

  甚至如果不想負擔太大,可心細分承包。

  有的商人專門承包修建,有的商人專門負責擔供材料。

  朝廷可以細分下來,把整個紫微宮劃分成若干個項目,比如一座殿就劃成一個項目,再細分為承擔修建、提供材料。提供材料的,又細分為提供某單樣材料,修建的又可分為修屋頂的,修地面的,修屋內,修院子的等等。

  「商人們自己招人,自己出錢,然後幫朝廷修皇宮,最後只得一個皇商牌子,他們會肯?」陳叔達覺得不太可能。

  「有何不肯呢?能得到這塊御賜牌子,他們就有了我大秦朝廷的信用擔保,甚至以後他們經商時,官府也會給他們律法制度允許內的方便,朕還可以專門讓少府寺負責管理這些皇商,若他們遇到不公,比如官員權貴敲詐勒索之內的事情,可以直接向少府寺上告,少府寺將專門派人調查負責,這樣便可以避免商人被地方官員欺壓而上告無門的情況。」

  這還只是表面上的好處,而成為了皇商,對商人而言,也是一種品牌的提升,對他們的產品對他們的商號而言,能得到極大的品牌提升,這都不是一般的提升。

  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廣告方式。

  你可以登報紙打廣告,也可以搞宣傳促銷,但這些都不如成為皇商,直接成為紫微宮修複合作商帶來的效益高。

  你能為皇帝修宮殿,那你的商品肯定是天下最好的啊,否則,怎麼可能為皇帝修宮殿呢。

  商人看似又出工又出力的為皇帝免費修宮殿,但皇家和朝廷的信用,卻是價值巨大的。

  這就好比央王的廣告標王一樣,幾秒鐘的廣告,要幾個億甚至更多,可他們也願意。或者說,如同那些大型賽事的贊助商一樣,搶著掏錢送錢也要贊助,還不就是因為能帶來更大的效應嘛。

  宰相房玄齡一直沒發言,只是很認真的聽著。他與蕭瑀和陳叔達他們不同,他跟羅成相處的時間更長,對皇帝了解更多。

  知道皇帝不是那種胡言亂語的人,能在這場合說出這話,肯定有過細緻的考量。

  「陛下,臣以為,只要不是強迫商家,只要他們是自願的,就行。」

  「商家怎麼可能自願呢,就算紫微宮再細分,那也得要一百萬貫的費用,哪怕招一百個商家,也得平均一萬貫一家,這一萬貫錢難道是小錢?誰捨得白扔出去?」蕭瑀認為房玄齡這宰相有些太過於奉承皇帝,他脾氣向來耿直,在楊廣面前都敢直言,更別說如今羅成又是出名的納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