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王世充的人馬,他此前只餘三千,奪武關後,短時間內收降唐軍萬餘,又重招回舊部三萬多,還又強拉了兩萬多的青壯。

  因此,現在王世充交給單雄信的軍冊上,足有六萬之兵,光看數量很嚇人。

  但單雄信去檢閱了下,發現兵員良莠不齊,明顯就是充數的,因此他乾脆經過一番簡單的考核,從中擇優錄取了約兩萬人留下為兵,編了四十八營,抽調麾下將校擔任軍官,又讓王世充麾下的軍官為副協助,將這兩萬餘人,分別駐於三郡各要害處,至於三郡中還未降的城池,他也暫時不理會,主要還是盯防藍田方向的關中唐軍出關。

  一直等了好幾天,也沒有見唐軍來。

  數日後,倒是羅存孝率軍親至。

  一支支步騎趕到,輜重糧草也在不斷運來。

  羅存孝一來,對那些還不肯降的城池可就不客氣了。

  他集中兵力,一座座城打過去,雖然守軍反抗意志很強,可卻兵馬極少,在絕對的優勢唐軍面前,並沒能抵抗多久,尤其是新整編的那兩萬餘人,攻城很積極。

  二月初。

  斥候回報。

  說唐軍伐木運石填塞藍武谷道,封堵武關入藍田的谷道,在藍田關屯駐數萬重兵,由淮安王李神通親自指揮。

  「這麼說,唐軍竟然嚇的不敢出關來戰?」

  羅存孝聽聞這個消息,不由的哈哈大笑。

  「既然他不敢來,那咱們去,他以為伐木堵塞谷道就有用了?不過區區二百餘里的道路,攔的住本王嗎?」

  羅存孝下令,集結兵馬於武關,準備大舉進攻,直攻關中藍田,殺進灞上,攻入長安。

  可一封聖旨打斷了羅存孝的計劃。

  皇帝派來使者,叫停了這次進攻計劃。

  皇帝詔封王世充為淮南縣開國侯,實封八百戶,賜爵田一千四百畝,賞金三百兩,絹千匹。

  並授光祿卿之職,召立即入朝。

  而王世充麾下諸軍將,也各量才錄用授官,連王世充等在洛陽等地的家眷,也皆接入北京落戶安置。

  「為何要停?」

  羅存孝不高興的問使者。

  「李孝恭率兵五萬屯於藍田關,而李世民留李神通三萬人守潼關,自己率五萬人自蒲津入河東,正往太原去。」

  使者告訴羅存孝最新的情報。

  「楊義臣死了,蕭瑀已經有所搖擺,陛下正率軍趕往太原,所以現在關鍵是爭太原。」

  皇帝要求羅存孝的中原軍團,依然擔負牽制關中,威脅河東南面的重任,以配合這次太原爭奪。

  「須要當心你強攻藍田關之時,潼關唐軍出關,殺入河南。」

  太原現在的局勢很混亂,楊義臣新死,蕭瑀態度動搖,但李淵在河東這兩年也安插了不少人馬,所以現在要爭分奪秒,跟李世民搶時間。

  「陛下讓魏王你返回河南,將都統行營駐於陝縣。至於商洛、弘農、淅陽三郡,便都交給曹國公和虢國公二位將軍。」

  使者又特意向單雄信和黃君漢二將轉達了皇帝對他的交待。

  「暫勿與蕭銑交戰,若蕭銑不來進犯,也勿攻梁。」

  在中原大局未定之前,朝廷要儘量避免多個戰線開戰。

  「陛下讓單黃二位將軍守好武關、朱陽關,守土安民,協助朝廷派駐的官員安撫流民、均田授地、恢復生產。二位將軍的兵馬,也要一邊守關一邊開墾軍屯。」

  第831章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太原。

  「溫司馬,你說如今局勢,我該如何應對?」

  不過四十出頭的蕭瑀卻已經頭髮花白,一張臉滿是滄桑。他是西梁明帝之子,生下來便得封王爵。

  可還未成人,西梁這個小小的傀儡國就被隋朝吞併。他少年之時,是隨著嫁入隋朝為晉王妃的姐姐,一起在晉王府生活的。

  隋朝既是滅亡他家國之人,可楊廣又是他的姐夫,甚至能當的他半個父兄的人。

  但是現在,蕭瑀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了。

  楊義臣尚在時,那位被隋文帝自幼收養在宮中長大,賜姓名為楊義臣的尉遲,對隋向來忠心耿耿。

  哪怕大隋朝早就崩掉了,可他卻一直還在堅守著。

  有他在,蕭瑀倒也不用困擾要如何選擇,可如今他死了。

  不過五十出頭的楊義臣,為了楊家操勞太多,心血耗盡而死。

  楊義臣死了,隋朝最後的靠山也就倒了。

  司馬溫彥博是蕭瑀的心腹,字大臨,大原祁縣人。

  他是北齊大學士溫君悠次子。

  他出身太原溫氏這樣的名門士族,在隋朝擔任過文林郎、通直謁者,最後成為蕭瑀的司馬。

  溫大臨不僅有才有能,而且溫氏也是太原本地的名門大族,勢力不小,雖不如太原王氏,可也是頂級士族。

  「相國是如何打算的呢?」溫大臨反問。

  溫氏三兄弟才名滿天下,溫大臨不僅是才情高,這謀略也高。

  對於如今的局勢,他其實看的很透。

  蕭瑀長嘆了一聲道,「如今咱們守著這太原,可實際上已經是危如累卵。之前僅僅是面臨著雁門樓煩馬邑三郡的劉武周,可他們打不過來,我們也攻不過去。這兩三年,我們雖奮力拼搏,可也不過是剿滅了一些流匪亂賊,擊退了魏刀兒王須拔宋金剛等這些馬賊山匪流民,可現在羅成要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