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新年將近,可皇帝卻在京郊校閱兵馬。

  參與受閱的有十萬人馬,忠武軍和忠孝軍,然後是新組建的兩個藩軍懷化軍和歸德軍。

  四軍雄壯,威武赫赫。

  皇帝親自校閱四軍之後,率忠武軍和懷化軍親征南下,而由忠孝軍和歸德軍留守宿衛京師。

  皇太子嘉文監國,太子太師張須陀、太子太保屈突通、太子太傅周德威三將負責留守輔佐。尚書左僕射侯莫陳乂、尚書右僕射杜如晦、中書侍郎房玄齡、門下侍郎魏徵負責主持朝政。

  當魏王羅存孝擊敗李建成大軍後,朝中不少大臣都認為皇帝不必再親征太原,只要擇一員大將掛帥便可以。

  但皇帝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計劃。

  對年輕的皇帝來說,不管老四有沒有打下河南,有沒有擊敗東征的李淵兵馬,他都會按計劃發動這場御駕親征太原的戰役。

  這場戰役,意義重大,必須盡全力。

  ……

  關中,長安。

  李世民快馬加鞭,將南下的八萬兵馬拋在身後,只率百餘衛隊急馳南下。

  他要馬上回到長安,阻止朝廷遷都。

  長安城中。

  李淵手提著帶血的劍,他剛剛親手砍掉了陰世師和骨儀的人頭,這兩位曾經協助衛文升留守關中的大臣,陰謀造反。

  事泄。

  李淵得知情報後,沒有絲毫的手軟,立即派兵將所有涉案之人均逮捕,並且沒有經過審訊,直接處死。

  他甚至親手砍掉了陰世師和骨儀的腦袋。

  渭水河邊。

  被處死的叛亂官員將領以及他們的家眷足有三千多人,河水都被染紅。

  可不殺不行,不殺,位置就不安穩了。

  尤其是在這個多事之秋。

  「丞相,大捷,趙國公淺水原大捷!」

  渭水河邊,一道大捷讓本來憂心忡忡的李淵,眉頭舒展了開來。

  「還是二郎了得,他的勝利救了我們。」

  李淵欣喜的大道,可一邊的李建成聽到這捷報,尤其是聽到父親的話後,卻是嘴角抽動不已。

  他在弘農大敗,損兵十餘萬,想不到上次在淺水原大敗過一次的二郎世民,這一次只有幾萬人,卻能頂住薛仁杲二十萬大軍的圍攻,甚至還反敗為勝上報大捷了?

  這樣一來,他這個唐王世子也顯得太無能了些。

  第825章 唐帝

  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

  長安城中的天子率滿朝文武,出長安城來到渭橋邊迎接凱旋的李世民。

  天子親迎,這是多大的榮耀。

  渭橋邊。

  李世民都被這個大陣仗弄的有點暈炫。

  李淵同皇帝一起乘著金色馬車,他招手讓兒子上來與皇帝同車返京。

  「臣不敢。」

  楊侑還沒來的及說話,結果李淵倒是先一步道,「上來吧,你挽救了朝廷,你是大功臣。」李淵甚至未經皇帝楊侑同意,就直接加封李世民為太尉、使持節、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

  他直接把兒子李世民拉上了皇帝的馬車,父子二人在車上旁若無人的說話,皇帝楊侑卻仿佛一個車夫僕人。

  許多臣子將這一幕看在眼裡,卻無人吭聲。

  陰世師、骨儀等三千多人剛被處決在渭水河邊,現在誰還敢再反李淵呢。

  李淵自己不過是宰相,卻越過皇帝直接授封兒子為三公,哪怕李世民的功績再大,也不應當無此無禮的。

  回到長安城,便開始有不少人給李淵上表勸進,請唐王受禪登基。

  大將軍府。

  李世民請求李淵不要遷都。

  「雖然我軍在弘農敗了一仗,但並沒有到就要遷都的境地,如今我剛擊敗薛仁杲,生擒了這位西秦皇帝和他的百官,隴右之地順勢可下,朝廷已無後顧之憂也。現在潼關還在我手上,我已經調來八萬兵馬回援,關中可保無憂。」

  李淵欣喜的牽著兒子的手,「先前東西兩路危急,為父才有遷都的想法,如今既然二郎大敗了薛仁杲,又有大軍來援,遷都之事不再議也。」

  他嘆惜了一聲,「只是你若是能早一個月敗薛仁杲也好,那時早一個月揮軍回來,我便讓你掛帥東征,定能大敗羅存孝,將河南洛陽盡皆奪取也,如今,可惜可嘆。」

  「父親,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時之得失算不了什麼。河南被羅成奪去也沒關係,我們再打回來就是。」

  「好,為父就是喜歡你這話。」

  為了表彰兒子的功績,李淵稍後就給兒子送來了數位美人,其中就有陰世師的女兒,還有一位更曾是李淵想為李世民尚的出雲公主。

  江都之變的時候,這位公主雖然逃出了城,可後來還是被攔截,最後與驍果軍隨蕭後一起回了長安。

  如今,李淵把出雲公主賞賜給李世民為妾。

  「你若是敢靠近我一步,我就當場自盡,血濺你一身。」

  太尉府。

  楊吉兒手握著一把匕首抵在自己的頸上,她看向李世民的目光很是不屑。

  「你們李家父子卑鄙且又噁心。」

  李世民面色發紅,那隻獨眼更是布滿血絲。

  「這事我並不知情,我也沒料到唐王會如此,你放心,我不會傷害你的。」

  可出雲公主卻毫不領情,只是不屑的看著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