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密聽了,覺得還不錯。

  「伯當所言基是,如今東都軍士氣高漲,武器精良,力求決戰,有不可抵擋之勢,我們應當避其鋒芒,更要小心東邊的羅成。便依伯當之策,不出一月,王世充必疲於奔波,士氣崩潰,糧盡而亡。」

  可此時卻有許多將領如王當仁等卻反對,他們認為,在洛陽城下已經耽誤了太多時間,若再耽誤下去,只怕先崩的就是魏軍了。

  「王世充兵力有限,且屢戰屢敗,我們現在各方面都占優勢,沒理由反而避戰不出,咱們就應當跟他打,一戰滅掉王世充,趁機奪下洛陽,然後爭奪天下。」

  再繼續這樣頓兵洛陽城下,只怕士兵們都要跑光了。

  李密一聽,這似乎也有些道理。

  一時間,他便又猶豫起來,不知道要如何決定了。

  王伯當說不跟王世充拼,耗死他拖死他。可王當仁等又說當趁秦軍現在還在消化山東淮南新得之地的機會,抓緊時間滅掉王世充。

  其實李密的心裡是很傾向於王伯當的策略的,因為現在王世充更急於求戰,如今也銳氣正盛之時。

  但他又不是不承認,王伯當的這個策略,打法難看。

  不夠硬氣。

  尤其是在這會,魏軍其實在洛陽城下好幾年了,士氣早就已經低的不像樣子。李密這幾年靠著倉城之糧,一心打仗,根本不顧後方的生產,所以治下地盤雖大,可盜賊橫行,手底下的兵更跟賊沒什麼兩樣。

  沒有半點百姓基礎。

  幾年不下洛陽,手下的兵也士氣很差,已經有不少人馬,投向了羅成、李淵等人。

  若是現在王世充來戰,不敢迎戰,只怕會更被認為是怕了。

  王伯當這個時候再次發言,認為硬打硬才更容易兩敗俱傷,然後讓羅成所趁。

  那邊王當仁李公逸徐圓朗等將領,卻齊齊噓聲一片。

  「王世充算什麼玩意?難道咱們打不過羅成,還打不過王世充?這幾年,咱們號稱擁兵百萬,可是除了打贏了張須陀,還贏過誰?羅成不敢打,李淵不讓打,竇建德打不過,難道現在連王世充也不敢打了?」

  這些年,他們也就只能隔幾個月把王世充揍一頓了。

  在他們眼裡,別人欺負不了,可王世充還是能打一打的。

  「就是,打這麼多年仗,難道越打膽越小了?」

  有人鄙視王伯當。

  他們對王伯當是羨慕妒忌恨,因為王伯當是李密的學生,所以就算王伯當屢屢敗仗,可他分到的錢糧兵員都是最多最好的,地盤也是最大的。

  眾將現在是為反對而反對,反正王伯當說不硬碰硬,他們就說王伯當膽小懦弱。

  眾人起鬨之下,李密也不由的頭大了。

  第803章 北邙山

  「好,既然諸位都希望痛痛快快打一場,希望早點滅亡王世充,殺入洛陽城,那麼我李密就帶領大家打這一仗,速戰速決!」

  那邊王伯當聽了,不由怔住。

  「魏公,不可意氣用事。」

  可李密這時也沒其它選擇了,諸將都要打,他也只能打。

  李密雖然決定打,但也還照顧了王伯當的情緒,特派他駐守金鏞城。

  然後他親率大軍在北邙山安營紮寨,派王當仁等在偃師城北擺開陣勢。

  意圖十分明確。

  兵來將擋,與王世充決戰。

  魏軍約十萬左右,是數十萬軍中精銳,數量上遠勝東都軍,可也有一個弱點,就是山頭太多,李密親自指揮的也就不到五萬,還有一半以上是李公逸等人的兵馬,這些人雖也是魏軍,可實際上都是自成體系。

  魏軍還有一個缺點,上次魏夏大戰後,魏軍的士氣進一步的低迷跌落,因久攻不下洛陽,使得魏軍普遍士氣不高。

  甚至心生厭倦了。

  而出東都來決戰的王世充士氣倒不錯,可卻缺少糧食,兵員不足,力求速戰。

  魏鄭兩軍都欲決戰,想早點吞掉對方,都不想再在這個爛泥潭裡繼續了。

  「魏鄭決戰開始了,這場戰爭不會有勝者。」

  偃師城中,幾名大秦親軍都尉府的密諜正在匯集情報。

  「裴行儼將軍已經來了。」

  偃師城北。

  王世充雖然數次敗於李密之手,可這次他卻依然還是率先發起進攻。

  面對魏軍兩面布防,他選擇的突破口是偃師城北的王當仁軍。

  八百騎兵率先渡過運河,向河對面的魏軍發起了猛烈的衝鋒。騎兵隊伍中,一面面永通旗幟在飄揚,看著這些旗幟,鄭軍騎兵似乎覺得自己神靈護體,刀槍不入,一個個奮勇爭先,無比勇猛。

  八百重裝騎兵,硬是殺出了千軍萬馬的氣勢。

  這支原東都驍果軍中的重騎兵,如一把燒紅的刀刃切入了牛油之中,一下子就沖開了一個大大的缺口。

  魏軍的防禦很糟糕,幾乎不成樣子。

  雖然兵力雄厚,可兵無戰心。

  面對著全副重甲的具裝鐵騎,他們幾乎是轉頭就走。

  邙山上,李密看的真切,眉頭緊皺,他想不到王當仁在軍議時喊的倒是響亮,可真打起來卻這麼拉稀。

  情節之下,趕緊命令兩員大將,率本部的部份騎兵趕去支援。

  李密這幾年,雖然在東都困頓不下,但也並不是毫無作為。他從當初單獨北上,到如今稱雄中原,其實也一直在打造嫡系精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