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樣的軍制與原來的衛府制不同之處就在於,過去是以軍府為單位,千人左右設一鷹揚郎將統領,只管本軍府,而遇戰事徵召,則是選調府兵,與其它各衛府徵召來的兵混編後,再另派兵將。

  戰時,一般就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了。

  而現在大秦的這個軍制,就不再有戰駐區別。

  廂的都指揮使率廂部駐於軍府,下面兩團六營,團指揮使和營指揮分駐團衛和營所。

  廂團營這樣層層部置,各守廂城、團衛、營所,是層層劃分軍區。

  而廂以上,還有軍使和鎮節度使,只不過按現在的新制度,軍使和節度使若要調動廂府兵馬,則需要額外的兵符將印。

  所有的廂都團衛營所的士兵,也是按輪番值守制度,廂都團衛營所都築有軍城,城中只能駐兵、囤糧、儲械。

  不當值守衛和訓練的時候,府兵們是回到附近的屯莊鄉村家中居住,是與百姓混居的。當然,所有的府兵,都是以就近原則,在軍城附近授給他們田地,至於府兵家人,也按朝廷的均田令另授田地。

  每個府兵在軍城外授田同時,軍城也還會留有一定數量的軍屯田,這此軍屯田要由府兵以及佃戶耕種,甚至軍官們還有額外的職分田,也是交給佃戶耕種收租。

  現在東郡有兩個廂府設立,這就要求他們在廂府所選中之地,劃出相應的田地來,同時還要在附近給府兵家眷們留下足夠的田地授給。

  「徐棱。」

  被叫到名字的年輕人大步上前,「到!」

  「趙成!」

  「到!」

  ……

  白馬城外,廂都指揮使正宣讀名單,被叫到名字的就是被正式授給府兵身份了,每一個被叫到身份的,都滿臉喜色。

  「徐棱,長弓手,戰兵,年十八,勛官為比正七品雲騎尉,軍職火長。現授你大秦山東道左神威軍白馬廂府府兵,授銅製軍牌一面,授白馬廂府外軍田一百畝,再授勳田五十畝。」

  「其父兄等由東郡太守另按均田令授給民田。」

  徐棱激動的上前去,他是原本東郡的人,早先是個無地的佃農,一家人以佃地為生,後來河南大亂,他跟著地主逃往東萊,再又跟著加入了山東自保聯軍,也打了幾次仗,運氣不錯,再後來便整編進了左神勇軍,這次隨部隊移駐白馬。

  他也終於得到了一張府兵軍牌,現在還給他授給軍田勛田,他的家人也將優先獲得授田資格。

  隨著軍牌發給他的,還有一百五十畝地的文書。

  「徐棱,這一百畝軍田為軍府所有,在你為軍府服役期間,交給耕種,免租調,僅納地稅糧,畝納四升而已。這地你不得買賣,年滿六十由軍府收回。至於這五十畝勛田,是你立功得勛所賜,可為你世襲之永業田。」

  「你的家人因是軍屬,所以他們將優先得到授田,其所得田地為民田,按丁授田,男丁百畝,女丁和中男五十畝,其中二分為永業田,死後不收回,可世襲。八分為露田,年滿六十須收回,明白嗎?」

  一名文書對徐棱道。

  「明白。」

  「那這裡簽名吧,會寫自己名字吧?」

  「會,在營里上過掃盲識字課。」徐棱笑道。

  簽名,按手印,然後接過銅製的軍牌,和田地的文書。

  此外,徐棱還得到了一套新的秋衣,包括鞋襪帽子等,都是軍中制式,全是紅色的,一改過去淺黃軍袍。

  「咱們軍府新立,接下來要築廂府、團衛、營所,雖有地方上百姓幫忙,但我們自己也不能坐看,因此大家都得出把力。給你十天假,回去接收好你的田地,安置好你的家人,然後回來報導,記得不要誤了歸期。」

  「是!」

  離開軍營的時候,徐棱穿著嶄新的紅色秋軍服,腰裡挎著橫刀,背上還背著弓和箭。一夥同伴一起離開軍營。

  城南莊。

  一個新的莊子。

  這些年河南遭遇的戰亂最嚴重,且其中還有黃河決堤、蝗災旱災等大災,再加上上次的魏夏大戰,早就讓這裡千里無雞鳴了。

  原住民不是逃了,就是被遷了。

  如今來的都是隨軍過來的家眷,還有原東郡籍的一些百姓,重新過來安置。

  城南莊就是在原來一個村子廢墟上建立的,這裡安置了一百戶人家,其中有九人是府兵,這九人都是徐棱一火的同火。

  且全是弓箭手。

  他們的家眷也都在村里,其餘的九十一戶則是安置來的百姓。

  莊口。

  縣裡送他們來的佐史便對著同行的差役喊道,「趕緊的,敲鑼打鼓響起來,送咱們的府兵光榮回莊了!」

  第795章 光榮之家

  那些差役也都是百姓,被縣裡徵召服役,此時便各個敲起鑼來打起鼓,還伴著嗩吶之聲,這動靜一下子就把莊子裡的百姓驚動起來。

  莊子是在廢莊上建起的,原來的莊子殘破,於是縣鄉便乾脆組織這些百姓,把原來的破屋爛棚全都折了,重新規劃一遍,每戶給量了一塊宅園地。橫平豎直的規劃好,特別是還把折完後的村地基平整了一下,家家都有個小院,後面還帶塊菜地。

  雖然大家互相幫忙,建起的院子很簡陋,泥土牆,茅草頂。

  可村里清理恢復了水井,門前還修好了排水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