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君雅連忙道,「公主的這個提議不錯,咱們派出一些精兵,撒出去,不跟遼兵硬碰硬,咱們專打他們後方的糧草輜重運輸隊。」

  這時竇紅線也繼續道,「當此國家危難之際,兒臣請求母后允許,讓兒臣率麾下女營去襲擾遼兵後方。」

  曹後道,「打仗的事情,自然有諸位將軍們,公主豈能出去犯險,還是留在都城吧。」

  可竇紅線卻不肯聽這個後娘的,她脾氣向來執拗,決定的事情,一般是不會更改的。

  「雖然母后願意與臣民共守樂壽,也有堅壁清野的計劃,但面對遼兵的四路來攻,我們依然勝算渺茫,我們不能坐在這裡期待著敵人犯錯,我們只能主動出擊,哪怕是險,也必須得冒,只有出擊,才能有一線生機。」

  說完,竇紅線居然不再等曹皇后回話,便扭身轉頭便走了。

  很快,曹後便得知,竇紅線出了宮,便去了她的女營,點了三千女兵便直接拔營離開樂壽城外大營,向北而去了。

  曹皇后聽了,也只以拿手指揉捏著太陽穴,這畢竟不是自己親女的,其實曹皇后比起竇紅線這個繼女,也大不了幾歲。

  「算了,由她去吧,相信陛下也清楚公主的脾氣。」

  夏國北境,莫州。

  此地當大湖狐狸淀之北,拒馬河之南,據九河下游,河湖相連,水路交通便利。

  不過竇建德攻奪河間之後,改河間、渤海二郡為莫瀛滄三州,又因北面的范陽上谷等未拿下,而此處地勢低洼,到處都是河湖鹽鹼地面,居民本就稀少,加之這些年戰亂匪患,使得這裡更是人少。

  為了防範北面之兵南下,竇建德接受了謀士建議,在與范陽邊境上設立瓦橋、益津和淤口三關。

  同時還利於這裡的地形,瀦水這塞,故意壅塞九河中徐、鮑、沙、唐等河流,使這裡形成了曲折八百里,寬達六十里的水上長城。

  整個莫州北面,與范陽交界之處,全是湖泊沼澤,這讓瓦橋三關便成了必經之路,夏軍只據三關,便可防範陽南下之敵。

  當然,現在數路大軍並不只是從范陽南下。

  嗣業駐於瓦橋關北的雄縣,面對著莫州三關,羅嗣業倒是不懼,只不過現在春雨連綿,道路翻漿泥濘,江河暴漲,他的後勤糧草卻跟不上了,他不得不暫停進攻步伐。

  從外面巡察一圈回來,嗣業進帳,抹了把臉上的雨水。

  「這該死的雨天,派去其它幾路的傳令兵出去了沒有?」

  「節下,已經派出去了,按節下吩咐,我們讓其它幾路兵馬暫停進攻,先原地駐紮,待這場春雨過去,後勤的糧草補充到了後,再次進攻。」

  「嗯,小心為上,別被一時勝利沖昏了頭腦。郭絢都已經衝到信都郡去了,可他的補給還在范陽,隔著有三百多里呢。」

  一名校尉道,「郭節帥也可以就地補給吧?」

  「幾萬人馬,糧草豈是那麼好補充的,還是先穩穩再說。」

  郭絢的幾萬人馬中,主要還是范陽兵、北平兵,以及招降的上谷賊和恆山賊,其中還有他派去的劉弘基一支騎兵,但現在這季節,這地形,到處都是河泊,騎兵在這個時節根本無法發揮出威力來,還不如步兵好用。

  第772章 後院起火

  遼東、升龍府。

  杜如晦忙的腳不著地,甚至都有點焦頭爛額了。

  二月二都過了,春耕開始,可是遼東一下子撒出去了十萬青壯入關打仗,這對於僅有二百萬人口的遼東來說,這無疑是讓人頭疼的。

  今年春耕,這些青壯是不可能趕回來種地了。

  他也只得行文各郡縣,讓他們安排各屯百姓互相搭夥幫助,把這春播完成。

  不過這還不是讓杜如晦現在最頭痛的事情,最頭痛的是現在遼東不但少了十萬青壯,而且每天都有許多封加急的快信自關內送到遼東,幾乎都是催糧催軍械的。

  這簡直跟催命一樣。

  他這邊雖然確實倉中有糧,可關鍵是要把這些糧送到關內去,可不簡單,而且還不止是要送到一處去。

  齊魯的羅存孝羅士信兄弟倆催著要糧草,臨沂的羅成郭孝恪催著要糧草,甚至連在江淮的輔公祜和杜伏威,也來信,說能不能想辦法也給他們用船運些糧食過去支援一下。過去這一年多,他們一直在打仗,如今四面皆敵,糧草也成了大麻煩。

  更別說,馮孝慈王君廓羅嗣業郭絢等在河北,也催著給他們運糧。

  隨便一路都要他的命,現在四五路都向他要糧,杜如晦頭痛萬分。

  他忍不住跟屬下官吏抱怨,「要我說,現在應當暫停下進攻了,之前我說能撐半年,可現在看來,三個月都撐不了。」

  幾個忙的家都好幾天沒回的下官也是道,「對啊,這次春季攻勢,咱們取得的戰果不少,要不乾脆就收兵,把占領的地盤先穩固一下,組織屯田春耕,等夏收之後再打也行啊。」

  只是話雖如此,可他們也清楚,這兵馬出去,不可能說收就收的,尤其是如今形勢這麼好,怎麼可能收的了。

  河北諸路更是捷報連連,已經奪了半個河北了,現在正要一鼓作氣滅了竇建德,好收復整個河北呢。

  「沒有辦法,只能想辦法,我們得把糧食送到河北和山東去。」

  「可我們哪有這麼多人手,還要春耕呢,這春耕耽誤了,今年夏天就沒的收成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