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直在與他接觸,不過他的態度曖昧不清,我總感覺這個陳棱也很猶豫,一面覺得大業天子於他有恩,另一方面,江都朝廷授他國公爵位,拜他為宰相,這些都份量不清。可一方面,我們如今兵強馬壯,聲勢如洪,他也有些猶豫。」

  羅成聽了只是一笑。

  「說到底,還是待價而沽。之前形勢還尚未十分明確,所以陳棱還不肯投我們。而現在,我們出兵入關,接連大勝,這陳棱於是便又開始心動了。」

  「這樣,你派人再跟陳棱接觸一下,就說只要他肯歸附,我表奏東京至德天子,依然加封他為陳國公,並授他左武衛大將軍之職,食實封五百戶,賜田一千二百畝,加贈太子少師。」

  羅成對於陳棱其它的倒不是太在意,關鍵兩處,一是他現在代表著江都朝廷在江淮最後的統治,他若歸附,則江淮便沒有楊家其它勢力了。

  二來,羅成對於他曾經征討琉求國很感興趣,據他所知,這個流求國其實便是後世的寶島台灣。

  他攻琉求時是大業六年,距離眼下不過才七年時間。

  羅成對流求國很感興趣,所以對於曾經打過流求,還得勝過的陳棱很看重,有機會,他希望將來能夠再派兵登流求,將這塊海東之地,納入疆域。

  第770章 四面楚歌

  派張亮去與陳棱聯絡後,羅成便在臨沂停下行軍步伐。

  倒不是羅成料定陳棱定會歸附,而是因為現在臨沂集結了三個軍的兵力,七萬餘人,還有徵召的數萬民夫。

  如此龐大的軍隊和民夫,人吃馬嚼是非常恐怖的。

  羅成的這支軍隊又是自遼東跨海遠征而來,行到臨沂時,羅成便面臨著糧草供應跟不上的問題,只能先暫緩進軍腳步,等後面糧草調集過來。

  說來這幾年,中原毀於戰火,山東之地也好不到哪去。西面運河畔的平原諸郡,本是產糧區,可卻受戰火摧殘最嚴重,人口流失,田地荒蕪。

  魯中地區,則俱是山地。東萊半島倒是較安穩,可那地狹人廣,難以自給。

  這一年多來,山東本身就養了數萬兵馬,而此後羅成又不斷派兵南下,再到現在,又率兩軍登陸,於是乎,這小小的山東,現在足足有六個軍的兵馬,多達十五萬之眾。

  靠著魯中山區和東萊半島,哪裡供應的了。

  所以羅成還得從遼東跨海運糧過來,這就是極大的負擔了。當初楊廣徵遼,那是徵發了幾百萬民夫運糧去遼東,現在羅成則要運糧回山東。

  雖說軍隊數量只有楊廣初征遼東的一成多點,可這也是個大工程。

  等候糧草的同時,羅成乾脆讓麾下的三個軍開始就地屯田種地,反正閒著也是閒著,邊屯田邊訓練。

  他還把三個軍加以調整,使得原本力量最弱的左神機軍補充了不少經驗豐富的遼東軍官,以及忠武軍老兵。

  烽火連城。

  這民生都打崩潰了。

  「確實,先前李淵從江都北上,把江都、彭城、下邳、東海諸郡大肆搜刮一空,要不然咱們還可以南下因敵於糧,以戰養戰。但現在南面諸郡,全都是一片空城,咱們要是過去了,不但得不到補給,還得救濟分糧給那些饑民呢。」

  都不需要陳棱搞堅壁清野,實在是李淵已經搜刮過一次,弄的十分乾淨了。

  這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草。

  越是大軍團,越怕糧草不濟。

  哪怕羅成這樣的戰神級人物,擁有七萬多的大軍,沒糧也是寸步難行。

  「這個時候,我倒還真有些羨慕竇建德和李密了,這兩人,一個占了黎陽倉,一個占了興洛倉,這都是大隋朝幾十年的積蓄啊,現在他們靠著這些糧食,可以盡情的折騰,不顧一切的暴兵,四處搶地盤,咱們就不行了。我在遼東辛苦屯田好幾年,這次出兵,杜如晦還再三交待,最多能支撐半年,半年後就得崩。」

  剛接替薛萬均成為左神機軍副軍使的郭孝恪笑著道,「畢竟將士們也不是鐵打的,這一天不死,就要吃要喝,再者,打仗還得消耗軍械。不說其它,光是軍中那些戰馬和馱騾,一天都不知道要嚼掉多少糧草。」

  「所以才更羨慕李密他們嘛。」

  從這方面來看,羅成也不得不說李密其實也還是很有些水準的,他當初決定北上攻洛陽,其實眼光不錯,他成功的奪了洛口倉,然後這才有了此後不斷暴兵的局面。

  「大帥,李密現在日子可不好過。李淵一路向西,連破了數郡,搶了他無數錢糧,甚至走時還強行帶走了無數百姓同行入關,這算是狠狠捅了李密一刀。不過最狠的還是王世充和裴仁基、衛文升他們,硬是殺了李密一個措手不及,讓李密沒能擊敗竇建德。」

  羅成搖頭。

  「李密還沒到完的時候,這老小子精著呢,他跟竇建德本要決戰,結果才打了幾仗,各自損傷萬把人而已,可那邊一插手,他立馬就主動跟竇建德休兵罷戰,握手言和了,這份果決,可不是誰都有的。」

  李密雖然吃了些虧,可還沒傷及根本,李淵破他些郡縣,搶他些人口,又如何?李淵還不是只能搶了就跑,李淵又不能留下來占領他的地盤,所以這點損失根本影響不大。

  充其量,只能說李密錯失了一個解決李淵,除掉後患的大好機會而已。若是等他破了竇建德再回過頭來,李淵確實可能永遠回不去關中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