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麼一來呢,就是七軍城,二十八軍堡。

  「除此七軍在二十八軍堡外,其餘的二百餘座中小山城,便不必再分兵駐守了,只於要害之處,分設兵站、烽堠,各駐三五人或一組人就好。」

  長孫順德的意思,是要把高句麗那些大大小小的幾百座山城,除一些半山半平地的山城,或那種山谷型山城保留外,其餘的那些險要的山城,則全都廢除。

  把裡面的人,全遷到更開闊的平原地帶去。

  讓他們去建立屯莊,墾荒屯田,在地少的山區,則設立牧場,牧牛養馬養羊。

  「過去這種遍地立寨,滿山築城的做法,已經不適合當今玄菟的需要了,咱們現在沒必要留著這些對抗時代的山城,對吧?我們高句麗,現在又沒有意圖再借這些山城抵抗朝廷之心,對吧?」

  兩個對吧,問的淵太祚心中冷汗直冒。

  他當然不能說是對的。

  可如果真如長孫順德所說,只保留這七大城二十八軍堡,那麼幾百座大小山城遺棄之後,這對於淵氏來說,自然就相當於自廢武裝。

  先前他已經只留了兩萬四千人的郡兵,其餘的都收回武器鎧甲,解散還鄉。

  然後羅成便調走了他一萬人,只剩下了一萬四千兵。

  而按四番法,這一萬四千人,當值在守的便只有三千五百人。而不當值的那萬餘人,人在鄉中,武器卻都鎖在軍城的甲仗庫中。

  要是現在再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城堡壘給毀掉遺棄,遷去無險可守的平地山谷中立屯莊建平地城,一旦有事,他都不敢想像會是如何結果?

  過去七百年,高句麗能夠一直屹立遼東不倒,最大的倚靠就是這些山城堡壘。

  「郡丞,幾百座山城,這是數百年來百姓們的家啊,若遺棄毀去,大家必然捨不得。」

  長孫順德呵呵的笑著。

  「是玄菟郡百姓們捨不得,還是淵使君你自己捨不得啊?」

  他笑中帶刀。

  「搬下山其實是有好處的,大大的好處,你說呆在山城中,生活又不便利,邊上田地又少,出來耕種非常不便啊,長此以往,大家日子怎麼能富的起來,好的起來呢?咱們秦王有句話常放嘴邊,說要想富,得先修路。這修了路,就自然有財匯聚而來。」

  「咱們不必死守著那些不適合居住的山城,咱們住到平地去,可以建更大的房子,還能帶上一個不小的院子,住的豈不更舒適。而且在那些適合耕種的平地邊上建立屯莊,耕種生產也方便,就能種更多的田地啊。」

  當然,郡府這邊,還可以帶頭搞點產業嘛。

  修起路來,就能貿易,外面的商貨能進來,價格更便宜,這裡的特產啊礦藏啊也能開發銷出去。

  高句麗有什麼特產嗎?

  當然是有的,主要的就是人參、貂皮、鹿葺,然後還有狐皮啊鹿皮啊,以及種馬、戰馬,並有珍珠啊,各種山珍等,當然,美女也是一種特產。

  此外,金銀銅鐵這些也是有些礦藏產出的。

  長孫順德希望淵太祚能夠在玄菟郡推行高句麗民下山政策,讓高句麗人從山城中走下山來,在平地上建立屯莊,推行屯田制度。

  「可許多地都是有主的。」淵氏以此為理由推脫。

  「有主的也無妨,咱們可以在全郡內推行量田登記行動,把所有的田地都清量出來,有主的就請拿出田契地契出來,然後在衙門登記,並更換新契。以後,這些田地,便都按朝廷的律法交租納糧。」

  「而無主之地,還有過去高句麗王室、官府的田地,還有那些對抗我天朝之罪人之地,當然都得通通入官,這些入官的公田,我們可以均田給無地百姓,也可以佃租給百姓。」

  淵太祚又說因之前戰爭,使得大量從遼東平壤等地逃過來的百姓聚集在玄菟郡,一郡之地足有三百多萬人口,這麼多人口,僅玄菟郡一郡之地,再怎麼屯田也養不活。

  「這也不難,現在遼東諸郡正缺人口,我們可以把一些無地的高句麗部百姓,動員他們遷往遼東遼西旅順扶餘新城諸郡去屯田。」

  淵太祚被長孫順德頂在了牆上,進退不得,一張臉皺的跟朵菊花似的。

  第761章 不愛江山

  正月。

  遼東的冰雪還未化去。

  但遼東的幾條主幹道上,已經是兵馬行軍不停。

  除了長孫順德帶去玄菟的四千郡兵,還有宋老生在樂浪的一軍外。羅成在關外,僅留下了一個軍駐守。

  他讓張須陀與羅貴一起留守遼東。

  然後自己徵召各路兵馬開始南下。

  忠武軍先前編有六軍,先期南下山東和在平壤的占了兩軍。

  現在又留守一軍,所以此次南下的忠武軍有三個軍,這還是已經把此前的郡兵也編入其中的結果。

  三個忠武軍共七萬二千人馬,然後奚契霫三部編了一個軍兩萬四,突厥與靺鞨、高句麗人又編了一個軍。

  總共是五個軍,共十二萬人馬。

  一個個營匯集起來,最終集結成團,然後一個個團匯集,又集結成廂,最後再合為軍。

  這一次,羅成親自率軍出征。

  皇帝楊暕也到遼東城外送行,他頒給羅成金甲金劍,賜他黃鉞金印。

  紅色的巨旗上,白虎嘯天。

  五個軍共十二萬人馬,從關外各地匯聚往旅順、大連二港,他們將在那裡乘坐船隻,然後分赴山東東萊,和河北的秦皇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