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時候,也派人來上表奉正朔。

  其實一開始,李襲志也是不鳥羅成這邊的,羅藝想向李襲志借道回中原,他都不肯。

  而現在,李襲志卻主動派人來遼東,正是因為如今蕭銑、林士弘等叛軍,都想把手伸入嶺南。

  而自古入嶺南,最重要最便捷的道路,便是自湖南凌陵郡,經湘水翻越五嶺,沿著秦朝修的靈渠運河入廣西桂林的始安郡,然後可沿灕江南下,入郁水,直至廣州。

  李襲志只一郡之地,既要防北邊想入嶺南的江漢蕭銑、江西林士弘,還要防著嶺南的那些豪酋俚帥們,各個都想吞併他,無奈之下,也只得求到羅成這邊,希望在安南的羅藝能夠救援他一下,畢竟相比起那些反王、酋帥,他一個關隴出身的士族官員,自然還是更願意奉中原王朝正朔,而不論是楊侑還是楊侗,明顯都不如楊暕這邊。

  而這次正旦大朝,跟李襲志這樣的太守郡丞還有不少。

  此外還有如杜如晦的叔父杜淹、李靖的兄弟李客師等不少貴族士族子弟,也紛紛趕來遼東,加入到這個新朝廷之中。

  這是大勢所趨,也算是民心所向。

  現在許多地方都開始改用至德年號,尊奉遼東天子,表示擁戴和效忠。

  第755章 降服

  正旦大朝會後,羅成沒有留下來跟皇帝交交心談談話,而是直接去見屈突通和封德彝、李百藥等人。

  封德彝倒是轉變的很快,被軟禁了一段時間,當了幾個月寓公,徹底體會到了無職無權還沒自由的那種透心涼感覺。

  其實封德彝早就已經不介意投奔羅成了,關鍵是這段時間他數次提出要見羅成,可外面守衛的人根本不理他。他封德彝想依附羅成,還沒人給他機會呢。說來封德彝也是一把年紀五十出頭了,他跟李靖算是同輩人。

  李靖跟他一樣,之前都反羅成,可現在聽說李靖如今依然深得羅成信任,官拜山東道節度參謀並任威武神機軍副軍使,還被羅成請他擔任羅士信的老師。

  這段時間,封德彝每天都會寫一道奏章給羅成,也不管看守會不會送給羅成,反正一天一道。至於內容,除了表忠心說要奉正朔外,也還寫了不少其它東西,既有理政治國的方案,也有遼東發展建議,其中不少東西還是非常有料的。

  不得不說,封德彝其實也是個很有實幹之人,只不過這人向來喜歡攀附權勢,揣摩上意,阿諛奉承。

  他出身於渤海封氏,祖父是北齊太保封隆,父親則是隋通州刺史封子繡,年輕時就已經以才聞名,智識過人。後來楊素在江南平亂時,招募他為行軍記室。因後來見封德彝很有本事,於是便將侄女許嫁給他。

  當羅成來到他那間遼東城的小院時,這傢伙面色激動,見到羅成駕臨,也顧不得什麼臉色了。

  說來他好歹也曾是內史舍人,還出任過安東道觀察使,這都是重職要職。內史舍人這個職務,更是被稱為儲相。

  說來這個內史舍人,當年還是他幫楊素修仁壽宮出謀劃策,才因功升了這個內史舍人。

  當時楊素負責營建仁壽宮,在考慮如何建造時,就是封德彝向他建議說應當規模宏大,裝飾奢華,還說皇帝向來節儉,但皇后年紀大了,肯定更喜歡奢華。後來宮殿修好,皇帝果然大怒,但皇后卻非常高興,於是不但無罪反而有功。

  「封公在做何呢?」羅成笑著問。

  封德彝站在羅成面前,微躬著腰,微笑著道,說自己這段時間正在研究天下形勢,還說想到一些平定中原之亂的策略,說要獻給羅成。

  「不如你現在跟我說說。」羅成道。

  封德彝於是便開始陳說起來,別說,還真是說的很有條理,也很有建設設。

  難怪楊素和虞世基這兩大權相,都曾經對他十分倚重信任,確實是有兩把刷子的。

  「還想出來做事嗎?」羅成也沒繞圈子,直接問他。「若是封公你無意仕途,我願送你回河北渤海老家,贈你盤纏程儀。」

  封德彝也並不客套,直言說自己才剛五十出頭,如今朝廷又正是用人之際,因此他願意再出把力。

  「先前是某不識時務,妄圖與秦王殿下做對,如今卻也明白,現今這天下,唯有秦王殿下才能堪定混亂,重安天下。封倫不才,也願意相助殿下。」

  這番露骨的表忠心話,讓羅成很滿意。

  他對封德彝這類人看的很透徹,其實這世上有無數封德彝這樣的人,他甚至可以說是許許多多世族名門出身的公子哥的代表。

  他們既不缺學識,也不缺幹才,可這些人卻又缺少點筋骨。

  楊廣還在時,封倫錯判形勢,所以便想扳倒羅成,可沒料到局勢變化這麼大,所以現在眼看著羅成的聲勢這麼大,便明智而果斷的要換主。

  好多士族名門也這樣,誰實力最強就依附誰,他們改換門庭也絲毫不覺得扭捏害羞,他們只關心在意一點,你有沒有足夠的實力,你有足夠實力他就投你,你沒有這實力,他就棄你而去。

  總之,他們就是要站在勝者一邊,要依附強者。

  不是強者也駕馭不住他們這些人。

  不過羅成很有自信,而他晾了封德彝這麼久,也是要讓他明白,他羅成並不是非要用他不可。

  主動權,是握在他羅成手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