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以凌敬、宋正本、孔紹德、張玄素為代表的宰相文臣們認為,此時南下救援白馬城,將處於被動之中。

  可曹寶不但是夏國大將,還是竇建德的大舅子。

  更何況,曹寶南下東郡,帶走了衛州的兵馬,若東郡一失,衛州也將不保,衛州和黎陽倉對夏軍來說非常重要,不容有失。

  所以在會議上,劉黑闥劉雅王伏寶等一干大將,都力請發兵南下。

  「王伏寶、劉黑闥聽令!」

  竇建德最終決定全力救援東郡,本來他已經決定撤出河南,可現在,只能打下去。

  為了能夠救下曹寶,甚至爭奪四郡,竇建德不但把王伏寶劉黑闥這兩員大將派了出去,同時把劉蘭成、劉世徹這些河北猛將也盡數派出。

  夏軍的動作很快,從商議到出兵,僅用了很短的時間。

  而這個時候,距離王伯當圍東郡,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時間。

  王伯當的十萬大軍,浪費了寶貴的半個月時間,雖然表面上戰績輝煌,連奪四郡四十餘城,可實際上,都只是奪些空城。

  關鍵的白馬城,依然還在曹寶手裡。

  這些天,王伯當一直在派人打造衝車、雲梯等攻城器械,他甚至還派人在白馬城的外圍,也修築了一道土牆,把白馬城圍的跟個鐵桶一般。

  同時,他還派出重兵布在黃河岸邊,準備隨時攔截南下的夏軍援兵。

  從這些布置看,王伯當其實極有可能是在圍城打援。

  他是希望夏軍南下救援白馬城的。

  第751章 忠武軍第二

  黃河北岸。

  王伏寶和劉黑闥兩人正在激烈的爭吵著,他們率軍南下迅速,但到了此地後,卻有了爭執。

  面對著斥侯回報說黃河南岸有大軍駐守攔截的消息,王伏寶認為當穩妥起見,先等後面的夏軍大部隊到來再南下。

  而劉黑闥卻認為救急如救火,當先以這支先鋒殺過河去。

  最終,劉黑闥對王伏寶道,「如果你不願過河,我一軍獨出。」

  這讓王伏寶只得同意劉黑闥行險的計劃。

  「我們現在只有八千人馬,而對面卻有八萬兵馬,並且李密隨時可能率大軍趕到增援,現在東郡就是個巨大的陷阱,我相信李密肯定早就在外圍等著,就等我們過河了。」

  劉黑闥卻道,「八萬又如何?兵貴精不貴多!」

  王伏寶只得道,「那我們這八千人,必須快速搶渡,然後與敵軍決戰,我們將以寡擊眾,甚至是得面臨著被半渡而擊的危險。」

  「我知道,那又如何?」劉黑闥道。

  竇建德的夏軍,自起事以來,遇到過的敗仗屈指可數,在各路義軍中,算是極順利的了。而他們從豆子崗中的一夥製鹽草賊,到如今占據大半個河北的大夏將校,這順利也讓他們極度自信。

  尤其是在擊敗了名將李景之後,更是讓他們的這股信心膨脹無比。

  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

  王伏寶和劉黑闥兵行險招,在夜晚率軍急速渡河,在南岸的魏軍還未反應前,便搶先渡過了黃河,在南岸迅速的集結列陣。

  此時,黃河南岸大營的魏軍偵知情況後,也迅速的趕來,將他們堵在了河邊。

  夏軍背水列陣。

  這是夏軍與魏軍的第一次正面做戰。

  朱粲的那次應當不算。

  魏軍對於夏軍的作戰方式並不了解,他們只是把夏軍當成了一般的反軍,甚至是當成了自己一樣的軍隊。

  而在這些魏軍的眼裡,反軍一般都意味著軍紀差、裝備差,甚至是戰鬥力差的普遍情況。

  他們並不知道。

  其實竇建德的夏軍,雖起於草莽,可戰術思想卻始終是在羅成的影響之下。出身於羅成軍中的竇建德劉黑闥王伏寶等人,到現在都沒有忘記曾經在羅成麾下時取的過的那一場場硬仗的勝利,因此他們也就一直在學習模仿羅成的戰術。

  夏軍向來的戰術思想,都是好鋼用在刀刃之上。

  夏軍兵馬雖然也不少,可卻始終有戰兵輔兵的區分,也有跳蕩、先登、選鋒這樣的精銳中的精銳。

  甚至這次南來的八千兵馬中,還有一支具裝甲騎。

  劉黑闥親自率領一千重騎,雖然這些重騎比不得羅成的鐵騎,只是半具裝甲騎,騎士僅上半身配重甲,戰馬也僅前半部分配厚馬鎧。

  可這樣集中精銳打造出半具裝甲騎的做法,在其它義軍中也是極為少見的,就算有的也弄,但一般也就是十幾騎幾十騎頂多百來騎,還多是作為主將的親兵衛隊。

  很少把成千數百的精銳,組合在一起組建重裝騎兵的。

  劉黑闥手下的這支半重騎,也不過千人,是集夏軍全軍之力才打造出來的,裝備最好,兵員最好,這些人個個戰技出眾,弓馬嫻熟。

  而王伏寶此時的麾下,也還有一支重步兵,足有兩千。其中陌刀手一個營,精銳跳蕩刀牌手一個營,精銳弓弩兵一個營,另外還有騎馬的步兵一個營。

  這兩千精銳步兵,完全可以以一當十。

  相比之下。

  魏軍更注重的是數量,李密號稱擁兵百萬,實際上吞併孟讓所部後,他的兵馬達到六十萬眾。

  可其中太多烏合之眾。

  而真正的精銳,魏武卒,卻是由李密直接掌握,相當于禁衛軍一樣的拱衛在他身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