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現如今遼東朝廷的兵制,早不復早前的十二衛四府制,也沒有驍果軍,遼東朝廷所倚仗的是各鎮邊軍。

  其中羅成的遼東忠武軍自然是嫡繫心腹。

  因此在迎楊暕稱帝後,羅成便將自己的忠武軍賜予了六個軍號,神策神威神武各左右兩軍,便是忠武六軍。

  忠武神策左軍,便是原來的第一軍,神策右軍便是第二軍。

  現在羅成先後派了羅存孝和羅士信帶著三萬多人馬過來,加上最早薛萬淑三兄弟的三千人,加起來便是三萬七千餘人。

  於是羅成現在便以這三萬七千餘人為底子,再加上原山東軍各部,將之整編為威武軍系的四個軍,分授左右神勇和左右神機四個軍號。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還是把原來山東軍這些雜牌烏合,整編成精銳能戰之兵,把他們與南下忠武軍混編,也是為加強控制,讓他們成為嫡系。

  這樣一來。

  羅成便有忠武六軍義武四軍,整整十個軍的編制,這將是由他直接控制在手的。

  而嗣業的宣武、劉武周的義武等則暫時還不是直接控制。

  原本忠武軍有四軍十萬,現在三萬餘人南下,遼東的忠武軍也正進行著一輪大擴軍。

  兵馬數量大增,戰力肯定下降,但為應對眼下局勢,這也是必然的。

  好在遼東之前全民皆兵的訓練方式,再加上蕃兵可用,倒也不懼無兵可用。

  新編的威武系四軍,便以羅貴統神勇左軍、以羅存孝統神勇右軍,以李秀寧統神機左軍,以羅士信統神機右軍。

  宣讀完畢。

  李秀寧卻最先站起來。

  她是從臨沂趕來的,現在駐臨沂有兩萬餘人馬,有羅承宗和薛萬淑兄弟輔佐。

  「之前局勢緊張,我便也出力相助,如今局勢漸明,五郎也終於可以抽出空來派兵入山東,我一婦人,便可功成身退了。」

  李秀寧不接左神機軍軍使之職。

  羅貴也道,「我一把年紀了,在後面搞搞後勤就行了,這帶兵打仗的事情也就不摻合了。」

  李靖這個時候站出來道。

  「這個任命,是秦王殿下慎重考慮之後決定的,山東能有如今的局勢,有這麼好的結果,全靠了你們一眾的努力。我等雖然率兵南來,但你們的功勞卻是無法抹殺的。因此,新編四軍,只是為了彌補山東軍的戰力不足而已,並不是要吞併山東軍的。」

  李秀寧道,「我不過一弱女子,之前也是打著五郎的旗號,並無半點功勞。再說,山東能有如今的局面,也主要是阿舅和大娘子以及大哥二哥,還有諸位山東的鄉親們的功績。」

  這話也算是給單彬彬面子。

  畢竟單彬彬是羅家大婦,她之前也是統領兵馬安撫山東,現在單氏沒做軍主,她卻為一軍之主,只怕單氏心裡會極為不滿。

  本來單彬彬確實很不滿,見李氏這樣說,倒也心裡舒服了些。

  「妹妹獨統一軍,鎮守臨沂,可是功績不小。而我之前雖也招募兵馬安撫郡縣,可此前已經把兵馬交給了父親和大哥他們,因此自然也不適合再來當這軍使。」

  羅貴看著兩兒媳這交鋒,不由的嘆氣。

  最後他拿出了羅成父親的身份,做了些調整。

  他回遼東城去,入朝輔政,幫助兒子。

  然後以單彬彬為威武神勇左軍軍使,以羅繼祖為副軍使,以單雄信為行軍參謀兼都押牙兵馬使。

  羅存孝為威武神勇右軍軍使,以程咬金為副軍使,以裴行儼為行軍參謀,以蘇定方為都押牙兵馬使。

  李秀寧為威武神機左軍軍使,以薛萬均為副軍使,以郭孝恪為行軍參謀,以長孫無忌為都押牙兵馬使。

  羅士信為威武神機右軍軍使,以周德威為副軍使,以李靖為行軍參謀,以李君羨為都衙牙兵馬使。

  每軍編兩萬四千人馬,步騎輔兵共四十八營。

  相比起原來的忠武軍編制,騎兵明顯減少,輔兵增多。

  一些精銳兵種,如重裝騎兵、重裝步兵等,也大大減少。

  可總的來說,山東的兵馬,數量增加了,體系更加明確了,戰鬥力總體是提高了。

  四軍重新調整。

  單彬彬的神勇左軍駐齊郡,羅存孝的神勇右軍駐東平郡,李秀寧的神機左軍駐瑯琊,羅士信的神機右軍駐於魯郡,居中策應。

  四軍使統一聽從山東節度使,也就是威武軍帥羅貴的指揮,李靖兼任威武軍行軍參謀。

  按羅成的計劃,是要邊防禦備戰,同時一邊進行整編調整。

  並且,要在年前就完成整編及新部署。

  「大帥命令,不管是李密還是李淵又或竇建德或陳棱,他們要爭奪東郡等四郡,那隨他們爭打,我們不管。但只要他們敢繼續東進,就要堅決而不猶豫的反擊,但擊退之後就可以了。」

  老四聽到這樣的命令很不服氣,「哪有這樣打仗的?」

  「魏國公請勿急,現在各方聚集中原,群雄逐鹿,我們不必急著先上場,先上場的未必就是贏家,好飯不怕晚,後發一樣可以致勝!」李靖安撫他道。

  第749章 馬踏冰河

  遼東城。

  大元帥府。

  羅成正跟魏徵、侯莫陳乂、房玄齡、杜如晦等議事。

  「淵太祚已經再派使者前來,奉上降表以及山川地圖和戶籍表,稱願去王號,歸納朝廷。為表忠誠,請大帥派出郡丞、都尉等官員前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