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宦官說現在這座偏殿外面有叛軍把守著,不讓出入。

  「停到西院流珠堂吧!」

  蕭後倚在棺邊,看著簡陋的小棺里,重換上了天子衣袍的皇帝。

  「陛下,臣妾只能如此了。」

  宦官宮人們都嗚嗚哭泣,卻只引來外面的叛軍的斥罵之聲。

  另一邊的外廷朝堂之上。

  宇文化及高坐在平日皇帝才能坐的龍椅上。

  一名名叛將齊聚,此外,昨夜沒被殺死的隨駕百官也都被通知請來,正站在殿外。

  虎賁郎將元禮告訴宇文化及,昨夜殺了尚書右僕射袁充、右翊衛將軍宇文協、左屯衛將軍獨孤盛,以及千牛宇文皛、千牛獨孤開遠等人,另外梁國公蕭矩及他兒子也被殺了。

  「李淵帶著他的兒子還有幾個女婿,另外千牛柴紹等趁亂逃出城,去沈光和陳棱的江北大營了。」

  『這老賊!』宇文化及有些慌亂。

  接下來大家商議的重點就是兩個,一是現在皇帝殺了,那接下來是擁宇文化及稱帝登基,還是什麼?另一個則是離這裡不遠的江北大營的那幾萬驍果軍怎麼辦?

  李淵逃出城時還是黃門侍郎,是宰相,而陳棱是淮南安撫使,沈光是驍果左一軍的折衝郎將。

  司馬德堪說我等直接在此擁立許國公為帝。

  「不可不可,李淵陳棱一夥還未歸降,暫時不可稱帝。」

  宇文化及還是有些擔憂李淵他們殺回來的,所以他認為現在不急著稱帝,而是應當要先想辦法收服李淵他們,而他能想到的就是先擁立一位宗室,這樣也能借朝廷之名行事,總比馬上就稱帝,讓李淵有討逆之名為好。

  於是最後宇文化及便決定自稱大丞相,總理百官,這是仿當年楊堅篡位北周之舉。

  「大丞相,請問該立誰為帝?」司馬德堪問。

  裴虔通說皇太孫楊倓現還關押著。

  「不可,楊倓為皇太孫,向來聰果,肯定不會配合。」宇文化及急忙打斷,楊倓作為皇孫,被立為皇太孫,向來表現極佳,尤其是昨夜本來李淵匆忙之際還是派人去通知他逃離的,結果他卻要先入宮報信。

  幸好玄武門早讓他們給控制了。

  這樣的人,肯定不好控制,哪怕只是個傀儡,也得挑一個好控制的才行。

  皇帝楊廣被殺,趙王楊杲也被殺。

  僅剩下一個皇子楊暕則早已經在遼東被羅成擁立登基稱帝。

  現在宮裡便只剩下了一個皇太孫楊倓,但宇文化及不肯立他。

  於是大家只能找別人。

  「不如擁蜀王楊秀如何?」宇文化及問。

  蜀王楊秀是皇帝楊廣的兄弟,曾長期出鎮蜀地,後來楊廣奪嫡為太子,楊秀十分不滿這個二哥。於是楊廣便和楊素合謀,誣陷楊秀使用巫盅詛咒文皇帝和皇帝最寵愛的幼子漢王,於是被文帝下旨剝奪官爵貶為庶民並軟禁在內侍省。

  後來楊廣繼位後,繼續軟禁楊秀,並把他的七個兒子也一起軟禁,此後皇帝出巡,也必然要帶著楊秀父子。

  第734章 自立

  昨夜兵變時,楊秀父子就被關在驍果軍營中。

  此時楊秀才四十四歲。

  可司馬德堪等人都認為不妥,畢竟若說楊倓不好控制,那這個楊秀更不好控制。

  「秦王楊浩平時為人謙卑,不若立他?」

  宇文智及這時出言道,他保楊浩,除了楊浩是皇族外,還因為楊浩跟他關係向來不錯。楊浩是皇帝楊廣兄弟秦王楊俊之子,他是在開皇二十年病逝的。

  楊浩是楊俊長子,但當年因為楊俊病死其實是由楊浩的母親崔妃下毒謀殺,所以後來崔氏被賜死。雖然楊浩得繼承王位,可實際上無職無權。

  楊浩這些年一直是夾著尾巴做人,之前還曾經捲入過楊玄感叛亂中,坐罪免職。

  「那就立楊浩,其餘宗室、外戚,無論老幼一個不留。」

  司馬德堪以為,可以讓蕭後下旨立楊浩為帝,然後居於別宮,派兵監守,只讓他簽署發布詔敕而已。

  「可!」

  宇文化及也認為讓蕭後來出面立楊浩為帝比較好,於是乎,這麼大的事情,便就此決定。既然立了楊浩,那麼皇太孫楊倓自然留不得,而蜀王楊秀和他的七個兒子,還有齊王暕的幾個兒子,也一個不能留。

  此外,皇親國戚如獨孤家,此前就因獨孤盛和獨孤開遠抗拒被殺,所以乾脆也全殺了。

  不等擁新帝即位,宇文化及便馬上分封百官。

  他以弟弟宇文智及為尚書左僕射,以宇文士及為內史令,以司馬德堪為左驍衛大將軍,以元禮為右驍衛大將軍。

  對於其餘附逆從亂者,皆加官晉爵。

  對於江北大營的李淵、沈光、陳棱等人,宇文化及也授李淵為納言,授陳棱為尚書右僕射,授沈光為左翊衛大將軍,並召他們入朝拜見天子。

  而另一邊,宇文化及又讓司馬德堪、元禮、趙行樞、陳伯圖等驍果軍將們加強城防,準備與江北軍作戰。

  而暗裡,他還扣押了江北營一些將領的家眷,以此為要挾,迫他們歸附。

  另一方面,他又加封彭城的來護兒為太保,晉尚書令,並授右翊衛大將軍,讓他回朝。因來護兒有好幾個兒子在江都,此時都在他手中,所以他讓其中一子去彭城宣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