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聞楊廣正調兵準備南下,杜伏威便先下手為強。

  之前他也一直在打造戰船,暗中做著渡江準備。

  表面上,杜伏威一直派兵屯京口,實際上他一直在悄悄的撤走兵馬,只是每次晚上撤兵,一次只撤一點,然後還經常白天讓少量兵馬打著許多旗號過來,讓對面誤以為杜伏威又增兵京口。

  如此一段時間後,其實京口已經只有不到五千人馬。

  京口即為今鎮江,因最早孫權曾定都於此,號為京城,遷都建鄴也就是南京後,便改京城為京口。

  自此以後,立國於東都者,均以京口為重鎮,東晉時,郗鑒經營京口以挫蘇峻之亂,遂建為雄鎮,號稱北府,與西府歷陽、南州姑孰一起拱衛京師建康。桓溫專擅朝政,視京口為眼中釘。

  當年隋朝滅陳,賀若弼便是自瓜洲渡率先渡過長江,攻占京口,與自採石渡江的韓擒虎合圍建康城。

  正因京口重要,所以大家的目光都盯著京口。

  卻不知,其實採石隔江與橫江渡相對,其地突向江心,有極好的渡江碼頭,是古代長江最易渡江之處。

  當年秦始皇南巡,也是由此處渡江。

  連孫策攻取江東,也由此渡江。

  一般來說,若由北向南渡江,則從採石比京口好渡江,因為京口那邊江寬,且河湖密布,北方的騎兵不易行軍。而採石以北,卻隔淮西而直面中原,騎兵容易抵達施展。

  不過若從南往北攻,則京口比採石要好渡。

  可杜伏威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他有老兄弟輔公祏相助,又得羅成的三個義子來助,於是便自軍中抽選健壯勇武者,號為上募,裝備和待遇皆是最好,每戰必用之為前驅,戰後則要檢查傷勢,若傷勢在前,必有重賞。

  若傷勢在背後等處,則有重罰。

  此五千上募中,有三千丹陽刀盾兵,最擅長跳蕩衝鋒,又有兩千輕騎,這在江南之地,兩千騎兵已經是很強的實力。

  這支精銳秘密訓練,悄悄的分批調往採石。

  然後在冬季長江水淺之時,於暗夜裡乘坐趕製出來的戰船渡江。

  一舉就攻破了採石渡。

  歷陽和江都,被稱為淮東根本。

  歷陽的失守,可謂是打了江都一個措手不及。

  據說當時杜伏威留輔公祏鎮守丹陽,親自率闞棱三將率五千上募渡江。

  在夜襲採石渡官軍時,激戰正酣,結果被一個官軍神射手射中。

  杜伏威應箭落馬。

  正當大家擔憂之時,杜伏威結果卻又帶著箭上了馬,揮刀直指遠處那隋將,大吼道,「不殺汝,不拔箭。」

  然後,這個猛人就這樣拍馬揮刀直衝而去,一路直衝到了那人面前,一刀將那將斬於馬下,於是隋軍崩潰。

  「趕緊調驍果軍去攔截!」

  「詔李淵率兵去平亂……」說到一半,皇帝又想起李淵現在未必可信,於是改口,「詔來護兒任東南宣撫使,河南、淮南、山東三道皆受其節制,詔蕭瑀為關東宣撫使,河北、河東、漠南三鎮皆受其軍制。」

  「再詔陳棱立即南下,指揮淮南軍討伐杜逆,令司馬德堪、宇文化及立即率下邳、彭城之驍果軍回江都護駕!」

  歷陽。

  烏江。

  歷史上楚霸王自刎之地。

  杜伏威剛攻下烏江縣城,此時他麾下的兵馬已經多達兩萬餘人,輔公祏又為他送來幾支兵馬。

  在烏江城中。

  杜伏威與闞棱等諸將商議接下來往哪打。

  有的將領認為當往攻廬江,奪取合肥,理由是孟讓被部下李密所殺,現在廬江郡人人不安,李密雖有派人來接掌廬江,但軍心不安。

  此時正是出兵奪取的好時機。

  而廬江又是淮西要鎮,占據廬江,北可攻河南,西東掃淮西。

  「不,我此次過江而來,豈是為趁機搶地盤的?我是來攻江都,來擒昏君的。所以,我的目標只有一個,江都城。」

  闞棱表示支持。

  要打就打江都。

  「江都有十萬驍果!」有人提醒。

  「十萬驍果?我看連十萬頭豬都不如!」杜伏威不以為然。

  「傳令,全軍休整一夜,明日一早,越過滁水、翻過六合山,我們殺到江都去,擒昏君!」

  十月底,當陳棱率領著八千兵馬剛趕到江都西面的六合時,前線已經接連傳來壞消息,杜伏威兵鋒正盛,已經出歷陽郡,攻入江都郡境內,連奪全椒和清流二縣,正往滁水北岸的六合縣而來!

  第728章 江都保衛戰

  六合,滁水。

  陳棱率八千兵馬臨河駐紮,築起柵欄。

  而杜伏威與陳棱隔江相望,此時其兩萬餘兵馬除留守歷陽、烏江以及全椒、清河四縣的幾千人馬,還有兩萬兵馬。

  「陳棱想要借江攔我!」

  闞棱看著對岸的隋軍道。

  杜伏威手指著滁河,「就這麼淺淺的江水,也想攔我大軍?」他隋羅成東征西討,渡過的江河無數,甚至還跨過海,長江黃河濟水遼河鴨綠水渤海灣,哪個不比這條江更寬更深。

  「節下,現在冬季枯水期,前面滁河水面寬約二十丈,深處約有一人深。」

  「想不到這條小河還挺深。」聽到探馬回報,杜伏威有些意外,深處一人深,那就是無法直接過河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