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若是犯罪,身為貴族封侯,還可以議貴,讓他們能夠享受到特別審訊,以享受貴族待遇,並還能得到一定的減免。

  正因如此,三個郡公二十二個侯爵,羅成還真沒有什麼捨不得的。

  這些公侯們的永業田,羅成可是直接給他們授在自己的地盤上,至於那點封戶祿米,這才多少一點啊,隨便跟他們互市交易下,賺到的都不止這點了。

  「那他們的爵位是世襲嗎?」

  「一樣的,都是降等世襲,每承襲一次,降等一級。當爵位降到男爵之後,再往下便稱爵士,或獲得和男爵一樣的政治權力,能夠給子孫門蔭資格,可以讓子孫入國子監讀書,進三府侯選侍衛,但不再享有食封戶、爵位永業田等經濟權力,也不再有資格直接侯選官職。」

  「全都降等世襲?」

  「對,不設世襲罔替之爵,若有封侯有特大功勳,可由皇帝下特旨,令其爵位不降等傳給其子,但一道特旨只管一次承襲。」

  你如果代代有大功勳,自然能夠代代請得特旨不降等承襲,可如果沒有特殊功勳,則每代都要降一等。

  直到降至男爵後,再往下便只有稱為爵士,爵位不再能享有永業田和食封戶。

  「那這降等後,這爵位的食封數和永業田?也要降?」

  「嗯,按爵位相應降低封戶數和永業田,其餘的則收回。」

  什麼東西都要有制度,有制度可依,就不會亂。

  「異姓不得封王。」

  羅成最後提出了這一點,這是許多朝代在立國之初都會定下的一條,雖然往往最後都會打破這條,但真到了那個時代,其實也是管不了了,一般那個時候都是國難邦危之時了。

  同時,所有得爵的封侯,都不享有開國之權,就是並不真正的建立一個封國,諸侯也不允許有自己的私人武裝,連國官都沒有。

  這樣一來,這爵位其實就僅相當於是一個加官,一個榮銜,能得些實際的經濟好處,政治特權而已,但並不會太大權力。好比一個國公,可能得到的封戶收入,也就是相當於一個一品官的俸祿收入而已。

  現如今遼東朝廷,暫時還只是封了少數爵位出去,但官將們原有爵位還是承認的。羅成正醞釀著要重新調整爵位,比如給許多有功將士們授封爵,畢竟之前楊廣改爵,使得有爵者很少了。

  封爵,當然也能夠激勵下將士們的。

  之前魏徵提議,要給羅成加封秦王之爵,楊暕倒是沒異議,反正他現在呆在六合宮裡,實際就是被軟禁在宮裡,別說出不來,就是宮裡的人也出不來,外面的人也進不去。

  羅成也基本上不去見他,使的這位現在算是明白上了羅成的當了,可又有什麼辦法呢。

  加封秦王,羅成沒同意,他認為現在不是時候。

  「諸位,現在扶餘城拿下了,雖還有周邊諸城未下,但已經不用擔心了,我認為,現在可以開始調整部署,準備入關南下了。」羅成道。

  扶餘城也打下了,奚契霫三藩現在也徹底倒向他們這邊,遼東的後患解除,羅成認為時機已到。

  「馬上就入冬了,冬季也出兵嗎?」房玄齡問。

  「冬季本來不適合出兵,可獨孤篡捅了我們一刀,而且捅的很傷,我們必須得做出回應,打下北平范陽,我們就能夠與嗣業的涿郡、雲內相連,如此一來,遼東忠武軍、定襄宣武軍、代北的義武軍聯結一起,便可橫掃中原!」

  三軍合在一起,但不用擔心被各個擊破。

  而遼東的糧食也可以支援代北的義武軍和定襄的宣武軍,兩軍的兵力,又可壯羅成忠武軍軍威實力。

  「好,我們開始籌劃準備。」

  「淵太祚還沒有回應嗎?」

  「已經回復了,他的使者剛到遼東城,說請求大帥罷兵,願意和談。」

  羅成呵呵一笑,「別急,先晾著他,等士信把整個扶餘川掃平攻占,我們再來跟淵太祚談,到時主動權便全在我!」

  第722章 張須陀奉詔

  十月。

  柿子樹的葉子已經落盡,只留下枝頭上累累的柿子在經過幾場秋霜之後,變的艷紅。

  山東,東萊郡,蓬萊港。

  張須陀披著貂皮袍子,卻依然止不住的咳嗽。代海寺一戰,雖然被親衛拼死救走,可那場戰鬥中留下的累累傷痕還是太重了,直到現在也沒有痊癒,並且隨著天氣越來越冷,這傷勢反而又復發加重了。

  「老師,你還是去遼東吧,到那裡安心養好傷再說。」

  單彬彬過來看望張須陀,還帶來了遼東朝廷的最新旨意,加張須陀太子太保銜,授驃騎大將軍的散階,又授他兵部尚書之職,要召他入朝。

  靠在躺椅上,張須陀雙眉緊鎖。

  門生羅成對他向來尊重,如今還給他請封了齊國公的爵位,特授他實封一千五百戶,賜遼東永業田三千畝,又賜給高句麗奴、突厥奴百人。

  可張須陀卻高興不起來。

  他沒料到自己為隋征戰半生,扶保大隋,最後門下卻出了一個要篡隋的學生。

  「遼東天冷,我還是願意留在山東。」張須陀道。

  「老師,如今中原局勢混亂,江都已經招安了李密,授封他為魏國公、太傅、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尚書令,江都要對我們山東出兵了,而李密就是先鋒,來護兒和陳棱、宇文化及等人也將合擊我們,眼下山東並不安穩,還是請老師去遼東,那邊五郎軍中有醫術高明的大夫,也有不少好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