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下楊暕滿意了。

  「還有何事?」

  「陛下,羅帥讓我來,請陛下賜下印信。」

  「什麼印信?」

  魏徵很淡定的道,「如今舉兵起事,雖得宣武、義武、威武、鎮海數鎮響應,然則諸鎮並不相連,只怕難以統一指揮,眼下太上皇還在江都,若是我們指揮不一,這仗也不好打,洛陽更不好進。」

  「所以臣斗膽請陛下授封羅帥假黃鉞,以都督中外諸軍事,統一指揮各鎮兵馬。」

  假黃鉞三個字一出,楊暕的眼皮跳了跳。

  這三個字可不簡單,因為這代表著一項極大的權力,假黃鉞,便是賜給臣子代天子征伐大權。

  這比起使持節的都督,雙旌雙節的節度使,還要權力大。節度使不過是節制一鎮,使持節的都督則權利還小些,而這假黃鉞,可是代天子征伐啊。

  「朕賜封羅成為上柱國大將軍!」楊暕道。

  可魏徵卻不答應,柱國大將軍最早是十六國時後燕國慕容垂所設,位於太尉之上,後來北魏亦設立。

  一開始,這個位置還是非常權重的,比三公還大。

  可後來爾朱榮爾朱兆等權臣都當過,再後來西魏的宇文泰,乾脆搞出了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於是這柱國也就不稀罕了。

  當時西魏給柱國大將軍並授使持節、大都督銜。而等到宇文家代西魏立北周后,這柱國就更是遍地走,大將軍多如狗。

  而等到了楊家建立隋朝後,柱國之上更是又設了上柱國,大將軍、大都督更是只是勛官,無半點實權,於是這上柱國跟大將軍都廢了。

  楊暕給羅成授上柱國大將軍,對魏徵來說,一點實用性也沒。

  歷史上不少響亮的將軍名號,剛開始設立時,那都是非常威風也非常權大的,可後來便濫了。

  比如說漢朝的驃騎大將軍,最有名的還是霍去病得封。然後到三國時,最厲害的將軍號便是都督中外諸軍事,又稱大都督。

  南北朝的時候,禍亂天下第一人的侯景,曾經自己封了個將軍號,宇宙大將軍,真是地球都容不下他了。

  再然後便是南北朝時極有名的柱國大將軍了。

  當然,不管是驃騎大將軍還是柱國大將軍又或大都督,如今都濫了,不值錢。

  所以歷史上,後來李淵給李世民封無可封的時候,想出了一個新的將軍號,天策上將,其實跟那什麼宇宙大將軍、柱國大將軍本質上都是一回事,一個將軍號不值錢了,那就再想一個新的出來。

  「那朕就授羅成為太尉!」

  太尉是三公之一,還在司徒司空之前,一般來說是在太師太傅太保這三師之下。早在秦漢時,太尉可是比什麼驃騎大將軍、柱國大將軍都牛逼的多,這是真正統領天下兵馬的大元帥。

  只不過慢慢的,太尉也成了虛銜,從宰相,從統領天下兵馬,到慢慢的就成了個虛銜榮銜,再無實權。

  魏徵當然更不會滿意太尉這麼一個頭銜了,他來的時候,可是帶著任務來的。

  「陛下,羅帥忠心耿耿,保扶陛下,如今天下紛紛攘攘,一片混亂,此時正需要得到陛下的信任啊。」

  「那朕授羅成為元帥。」

  楊暕始終不願意授羅成假黃鉞。

  魏徵見此,便道,「若陛下授羅帥為元帥,還請陛下詔授羅帥開幕府自置官屬,都督中外諸軍事,節制天下兵馬!」

  眼看著不答應,這魏徵就不肯罷休的樣子。

  最後楊暕無奈,也知道如今還得倚仗羅成,於是想了想便只好道,「那朕就拜羅成太師、授封元帥,賜開幕府並允自置官屬,同時詔賜羅成旌節,令羅成都督內外諸軍事,節制天下兵馬。」

  「臣為陛下草詔。」

  魏徵還不肯走,而是直接取來紙墨筆硯,當著楊暕的面揮筆草詔,詔書擬好,遞給皇帝。

  「請陛下署名用印。」

  「玉璽還在太上皇那。」楊暕藉口。

  「請陛下御筆署名,並蓋上私印。」

  楊暕咬咬牙,最後還是拿起筆,蘸起硃砂在上面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從腰間取出一枚金印蓋上。

  魏徵細細看過,滿意的收起。

  「臣先告退,請陛下更換龍袍,稍後臣恭迎陛下往六合宮。」

  等魏徵出去了,楊暕看著那件袞龍袍,突然沒有了半點歡喜之意。

  「權臣,欲做曹操和司馬耶?朕早晚要誅你!」他恨恨道,說完卻又馬上扭頭四下觀望,生怕被人聽去。

  第707章 節制天下兵馬

  楊暕還在對著那件明黃龍袍不滿意的時候,羅成這邊得到魏徵回報後,便迅速的把元帥府架構起來。

  奉旨開府。

  其實開府也簡單,就是在原來的忠武軍節度使府外面,再掛一塊牌子,也算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了。

  不過具體的,肯定也要有所調整。

  羅成為元帥府元帥,負責對內外的軍事作戰,並節制天下兵馬,總判帥府事。

  其下設長史與司馬各一人,另有行軍參謀一人。從事郎二人,軍咨祭酒二人,主簿二人,記室二人,六曹參軍事各二人,另有參軍事六人,錄事二人,典簽四人。

  此外還設立了判官、掌書記、推官、巡官、孔目官等。

  羅成把自己的元帥府劃為分三大塊,其一是負責文書機要的,有判官、掌書記等,主要是為將帥起草報告和文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