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招安條件就一個,聽從朝廷調遣,討伐叛將羅成。

  「陛下,以左才相、李子通攻江南杜伏威。」

  「以李密、竇建德攻山東羅貴。」

  「以王須拔、盧明月攻遼西,以魏刀兒等河東賊匪攻劉武周!」

  「甚至可以派人去聯絡遼東的高句麗、漠北的突厥,聯兵討逆!」

  右僕射袁充語出驚人。

  第699章 萬事俱備

  初秋時分。

  西遼河畔,兵馬連營十餘里。

  高高的望樓上吹起雄壯的號角,來自庫莫奚的五千五部戰士,來自契丹八部聯盟的八部八千戰士,又有來自霫族的八部八千戰士,再加上羅成帶來的四千忠武軍牙兵,足足兩萬五千人馬。

  烈烈風中,忠武軍的紅色戰旗異常鮮艷顯眼,旗上面首次出現了一隻白色猛虎。羅成的身後,是節度使雙旌雙節。

  秦瓊、尉遲恭兩員大將統領著忠武牙兵,戰士們扛著長矛,背負著鐵甲,打著綁腿,迎著風,站立在各自的馬旁。

  而奚霫(xi)契丹三族的兵馬,也都是攜刀帶弓,牽著戰馬。

  秋高,馬肥。

  這正是出兵的好時節。

  以往草原上這個時候,也終於趁季節出兵,要麼部落間劫掠,要麼南下打草谷。但是今年,三部都在忠武軍大帥羅成的統領下,一起南下。

  他們將尊王攘夷,打那不服王化的淵氏朝鮮。

  羅成的帥帳中。

  羅成分派任務,他以契丹八千人為前軍,以奚軍五千人為左軍,以霫軍八千人為右軍,然後他自率四千忠武軍牙兵為後軍。

  「本帥再次重申,此次征討淵氏,目標為攻奪扶餘川,一舉將扶餘川四十餘城盡皆拿下。還是那句話,跟著本帥打仗,絕不會讓你們吃虧。攻下扶餘川後,城池、土地、人口歸我,其餘錢糧、牲畜、戰馬、鎧甲、武器,誰奪下了就是誰的,我絕不索要。」

  奚王楊國慶,契丹王楊國忠,還有霫王多濫葛末都不敢怠慢,很恭敬的接下羅成的令箭,然後立在兩側。

  霫王多濫葛末是多濫部的首領,同時也是如今霫族八部之首,霫與契丹一樣,都是採用的部落聯盟制度,原來霫人歸附於突厥時,不敢稱汗,只稱俟斤。後來突厥對東部控制較弱,於是他們便也在朝見中原天子後,自稱為汗。

  不過讓人有些驚奇的是,這個多濫部其實跟霫族並不是同族,霫部有八部,這八部霫人都是黃頭白膚,因此早前曾被中原稱為白虜。

  而多濫部卻是赤黑皮膚的人,因此也被稱為赤狄。

  霫與奚倒是有些相似,因為奚人也是金髮碧眼的白膚為主。

  赤狄的多濫部,卻成為黃頭白膚的霫人之首,這關係有點複雜,但其實也不罕見。就如同西北的吐谷渾,汗王慕容家族便是從東北遷過去的鮮卑慕容部的,而吐谷渾的主體,卻是羌人、氐人為主。

  霫人因主體多部多是金髮碧眼白膚,因此也稱為白霫,他們確實也是屬於鮮卑的一支,而奚與契丹算起來也是鮮卑一支,都是出自鮮卑中的宇文氏一族。

  多濫部嚴格算起來,應當算是鐵勒人的一支,但多年來跟霫部混居生活,早已經有點不分彼此了。

  多濫葛末紅髮赤膚,高大魁梧,拍著胸脯對羅成道,「阿爹你但請放心,有我們為你衝鋒陷陣,定保滅了淵氏。」

  最初這阿爹本來是咄羅喊起來的,結果現在三部汗王,也全都喊羅成阿爹。

  對於習慣強者為尊的部落來說,喊句阿爹很尋常。

  「其實你們也不用太擔心,在扶餘南面,我已經構築了鐵嶺、金山等軍鎮城堡,駐紮一萬餘精銳,同時,其它幾路也各派出了兵馬去牽扯淵氏,所以這次我們打扶餘川會很輕鬆,也會有大收穫。」

  因為此前奚契兩部隨羅成去打突厥,事後也確實得了許多好處,因此他們對於羅成的話還是很相信的。

  會盟誓師之後,兩萬五千大軍開拔南下。

  除了這兩萬五千的戰兵,後面還跟著三部的一支家丁隊伍,趕著成群的牛羊在後面,這些牛羊便是他們軍隊的軍糧。

  多日行軍,一路向東。

  前方一直向東流的遼河,在前方轉折向南,而扶餘城,也就在河東岸的一百二十里外了。

  羅成下令在此紮營。

  這裡便大約是後世的雙遼附近,距離南面的鐵嶺軍鎮,還有約三百里。

  兩支大軍已經南北包夾了扶餘川,而在南面,新城、遼東兩路兵馬也前出威脅著淵氏,使得他們難以派出大軍增援扶餘。

  雖然與鐵嶺還相距三百里,但兩軍的斥候卻已經接上了頭,前鋒斥候各前出百餘里,順利取得聯繫。

  這時羅成才得知了許多重要的消息,他在草原這段時間,不少消息已經嚴重滯後了。

  「李靖辜負了大帥你的信任,他自鐵嶺鎮逃離,試圖乘船去江淮告密,在渤海被王君廓將軍親自抓回,如今關押在遼東城中,等候你的發落。」

  「杜伏威將軍在江南已經正式舉旗,占據了江南的丹陽、毗陵、宣城、吳郡四郡的大半城池,現有約三萬兵馬。」

  「還有馬邑那邊,王仁恭一直不肯投過來,王君廓將軍與影衛的兄弟策劃了一場兵變,劉武周殺了王仁恭,自稱為都督,已經控制了馬邑、樓煩和雁門三郡,掌握了馬邑軍兩萬餘兵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