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重新拿起這封信再看了一遍,最終李秀寧卻只是搖了搖頭。

  她喃喃輕嘆。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現在是羅家婦,為羅李氏,羅在前李在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出嫁從夫,不再從父。對不起,父親,女兒不孝了。」

  放下這封信,她又拿起第三封,卻是公公羅貴派人送來的。

  羅貴說眼下起兵在即,所以讓李秀寧回東萊,那邊更安全,臨沂這邊,他會派老二承宗來守。

  「召諸位將軍校尉們前來議事,我有重要事情通知。」李秀寧叫來親兵。

  ……

  彭城。

  光祿大夫、內史侍郎、參知政事榮國公來護兒趕到碭山,他先到的彭城,可陳棱在碭山大營,於是便又一路趕來。

  陳棱扼守的碭山,處於彭城郡、梁郡、譙郡三郡交匯之處,背靠碭山,前俯運河通濟渠。

  「榮公,你來晚一步了。」

  一見面,陳棱就有些遺憾的告訴來護兒,在他接到朝廷的密旨之前,李秀寧就已經早一步以回去剿匪平亂為由,帶著兩萬餘鄉兵走了。

  「現在李秀寧已經進駐臨沂,她有兩萬鄉兵,另外還有一支千人的突厥騎兵,是從遼東渡海來的。」

  來護兒聽了,嘆息一聲。

  「朝廷此前對羅家的處置態度一直是猶豫不定,結果爭來爭去,倒是錯失了許多時間。」

  「榮公,那現在如何處置?發兵征討?」

  來護兒搖頭,作為宰相,前來彭城,那他就是位在河南山東的安撫使節度使之上,甚至連淮南安撫使,也要受他節制。

  可以說,只要來護兒一句打,那麼陳棱就要發兵。

  不過身為宰相,雖然權大,但要權衡的東西也多。

  「我來,不是要指揮打仗的,我是來消彌這場兵危,而不是來發起這場戰爭。」在朝中,來護兒也是調解派,不是蕭瑀那樣的強硬鎮壓派。

  「不打?可羅成已經露了反跡,處處舉動,都是在調兵布將,若是我們再不抓緊時機進剿,等他調派得當,到時我們就被動了。」陳棱認為,調和是不可能成功的,羅成不可能交出兵權,到如今這地步,就算羅成真交出兵權,朝廷也不可能還留他們周全。

  所以說,最後只有打。

  晚打當然不如早打。

  可來護兒卻也有自己的苦衷,打,拿什麼打呢。

  他這次來,皇帝倒是給他派了一軍驍果,可是一路上,來護兒越看這支兵馬越是嘆氣。足足兩萬五千人的驍果右一軍,但卻沒有幾個真正能戰之兵。軍中充斥著大量強抓來的民丁,還有流民乞丐,甚至是許多是之前牢中關押的囚犯和招安的叛軍。

  這樣的一支人馬,哪怕裝備還不錯,可又有何用。

  真開打,來護兒並沒多少勝算。

  連勝算都沒有,那還急著打什麼?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作為一個合格的統帥,不能打無準備之戰,更不能主動去挑起一場沒有半點勝算的仗。

  「羅成還未起兵叛亂,所以我們現在還不能主動挑起戰爭,或許事情還有轉機也未定。」

  來護兒還有幾分期盼,朝廷已經派密使前往關外遼東,那或許是唯一的希望了。

  在結果沒傳回來之處,來護兒不準備先開戰。

  當然,不先開戰,不代表就無行動。

  他與陳棱一番商議後,決定將碭山的兵馬主力撤回彭城,這裡只留幾千人駐守。而後,來護兒親自坐鎮彭城,讓陳棱率兵北上前往魯郡,這裡古稱兗州,是齊魯山區與黃淮平原的接匯之處。

  與臨沂一樣,占據魯郡,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司馬德堪率領的驍果軍一萬人駐下邳,而宇文化及率一萬人駐東海。我們四軍連成一線,封鎖山東。」來護兒道。

  陳棱驚訝,「宇文化及,他怎麼也來了,他不是被流放到河西敦煌去了嗎?」

  對此,來護兒無奈的解釋,皇帝在召回宇文述的同時,就已經同時下旨召回宇文化及兄弟了。宇文述死在交趾,可宇文化及和智及還是回到了江都。因為宇文述之死,皇帝甚至還讓宇文化及襲了許國公之爵,甚至還讓他出任了右翊衛將軍,這次還特意派他也隨軍前來。

  陳棱聽了,只能無語搖頭,一聲嘆息。

  對方是羅成、羅嗣業、張須陀這樣的猛人,而他這邊卻是宇文化及、司馬德堪這樣的傢伙,這仗怎麼打?

  現在他還真有幾分希望來護兒說的轉機能出現了。

  第698章 討逆

  面對著銅鏡。

  楊廣不由的開始思考,他為什麼會落到如今這個田地。

  出身於關隴貴族的楊玄感、李密反他,被他破格提拔的江南、關東士族出身的裴蘊、虞世基、裴世矩矇騙他,那些草莽之輩張金稱高士達就不提了,可如今連羅成兄弟也反他。

  一陣清涼的秋風吹過,皇帝覺得腦袋有些昏沉,他咳嗽了幾聲。

  奪嫡成功之前,皇帝曾經在江都鎮守了九年,他最好的年華就在這裡,那個時候是他一生最輕鬆最開心的時候,也是舒適的一段日子。他早就習慣了這裡的氣候,尤其是江南的秋天,沒有北方的乾燥,總是讓他愜意。

  可是現在,他有些煩江淮的天氣了。

  他想回洛陽,想巡關中,甚至想要再次前往塞北,前往遼東,前往西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