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藝遠在安南,所以暫時還不會危及到朝廷,就算真反,他實力不強,而且也距中原遙遠,但是不怕。

  但必須得防著羅成和羅嗣業、羅貴父子三個。

  安東的羅成最強,所以先不動他。為保中原安穩,兩個宰相親自去安穩局勢,一個坐鎮太原,一個坐鎮彭城。

  「若順利,自然可收回定襄、山東兩鎮兵權,則羅成雖在關外兵強馬壯,但亦孤軍無援,必不敢胡來。若羅嗣業和羅貴反,兩位宰相坐鎮太原和彭城,也可組織兵馬攔截防禦,不讓叛軍長驅直入。」

  蕭瑀話中已經對未來形勢做了最壞的預估,已經不僅僅是想著下旨收兵權,而還想著萬一羅家反了,朝廷如何反制。

  來護兒這時道,「蕭僕射的策略不錯,但還是不要把事情弄太僵。臣以為,陛下可以下詔,升羅嗣業左驍衛大將軍,並調羅嗣業回御前統領驍果軍。再下詔,授封張須陀為左翊衛大將軍,入朝為兵部侍郎。授封羅貴為銀青光祿大夫,入朝為禮部侍郎。」

  來護兒就沒蕭瑀那般激進直接,而是留了一線。若羅嗣業羅貴他們願意入朝,那自然是最好,既可順利拿回兩鎮兵權,同時他們入京後,羅成一來孤立,二來也將投鼠忌器。

  總之,只要羅家不反,那朝廷沒必要把事情做絕,因當慢慢來。

  若是皇帝不高興給羅家升官,那等這次危機過去,隨時還可以再給羅家人來個明升暗降,給個虛銜閒職掛起來就好。

  可蕭瑀還是認為來護兒此舉是在縱容。

  「如陛下再縱容,只怕羅家父子會更加跋扈!」

  「此前羅成便敢擅殺節度副使段達,如今羅藝又劫殺宰相宇文述,他們無視王法國綱,自恃手中握有兵權,於國曾立過些許戰功,於是便目無法紀,囂張跋扈。如陛下不嚴懲羅家父子,那麼此先例一開,以後各鎮節帥都如此擁兵自重,陛下和朝廷還何以號令天下?」

  皇帝一面覺得蕭瑀說的很有道理,若是姑息縱容,不但會有極壞的影響,而且以後羅家更難制。可另一面來護兒說的也有道理,削藩不是不行,但若是太急了,又恐會逼反羅家。

  一時他左右為難。

  既想趁機削藩收四鎮之兵權,又恐羅家反了,一時騎虎難下,猶豫不決。

  第692章 遷都南京

  江都宮,御苑。

  楊廣憂心忡忡的對蕭後道,「如果羅嗣業和羅貴不肯交出定襄、山東兩鎮兵權,只怕要開戰了。」

  剛剛乾掉四奸賊,重新臨朝聽政的皇帝,現在才發現,原來大隋已經如此虛弱不堪,天下居然亂到了這個地步。

  以前什麼都不知道,倒也活在美夢之中。現在清醒了,也沒人敢再矇騙他了,但真當天下各地的真實情況奏報到他面前時,他又驚懼恐慌了。

  這天下號稱擁眾十萬以上的反王,已經有十幾個了,甚至有好幾個都直接稱帝了,而朝廷地方的官員兵將居然拿他們沒辦法。

  更別說那些多則萬人少則幾千數百的賊匪,更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如今嚴重威脅著朝廷的是河南的李密,三敗王世充,圍攻洛陽。

  河北的竇建德和王須拔、盧明月,差不多是三分河北,官軍已經完全不在優了。好多郡,官軍都是只能龜縮在一些郡城、軍府之中,而叛軍占郡縣鄉。

  河東、山南、江南,到處都是叛軍,賊匪。

  西北的吐谷渾還復國了,而西域的西突厥如今又強盛起來,屢屢犯邊。

  蕭瑀此前奏請皇帝御駕回京,可回哪個京?

  洛陽現在被李密圍著打,興洛倉被李密占了,黎陽倉被竇建德占了。現在山東威武軍,又有反叛的可能,洛陽根本就回不去。運河被叛軍堵劫,滎陽和虎牢也還在叛軍手裡。皇帝怎麼回去?

  那去西京?

  西京大興現在倒還算安穩,可隴右也在鬧兵變叛亂,吐谷渾又已復國,更別提西突厥還在進犯河西。

  大興城一樣前景不好,更別提四處兵亂後,大興城無法得到關東的漕糧補給。

  沒有糧食,僅靠關中平原,根本無法借給西京。

  「陛下只要任用忠賢,這天下必然能重歸太平。」蕭後安慰皇帝道。

  楊廣嘆聲。

  本以為殺了裴世矩等人,這朝堂就清淨了,這天下也就太平了,可現在才發現,事情根本沒有什麼改變,依然是一團糟糕。

  洛陽回不去,西京呆不下,就連這江都只怕也不安全了。

  萬一羅家真反了,那羅成率部南下,只怕將長驅而至。

  「皇后,朕意欲渡江去丹陽。」

  「去丹陽?」皇后不解這個時候,皇帝為何有這種念頭。

  「江都無險可守,一旦羅成不肯聽詔,若是他起兵,只怕一時難擋。朕須做好萬全準備,朕準備過江,去丹陽,恢復金陵,以金陵為大隋南京。」

  金陵有長江之險,還可以依託淮河屏藩,作為緩衝。

  再者江南,尤其是大江南岸的這數郡,還是比較富裕的,產糧大區。萬一局勢不可收拾,那也還能求占據江南半壁江山,先保全下來,再徐圖反攻。

  「陛下,局勢已經到如此地步了嗎?」

  「這是做最壞的打算,朕重用裴蘊虞士基裴世矩羅藝羅成這些人,本以為他們沒有根基,非關隴軍閥,也非山東士族,料能好掌握些,可誰知道,這些人,人心更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