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還有許多惡劣的消息。

  諸如現在江淮都不太平,孟讓在淮西山南攻占了十郡之地,左才相也已經流竄到江南,奪占數郡之地。

  左才相曾經的部下李子通,如今自立之後在江淮被李淵圍剿,也跑到江南。他在丹陽被郡丞杜伏威擊敗後,又逃到了江北的海陵,距離江都不過數十里地。

  李淵繼續追擊,他又逃到江南,一直逃到餘杭郡去了,朝廷大將吐萬緒在討伐他時,中伏身死。

  現在孟讓占據淮西山南十郡之地,以大別山為大本營,號稱齊王。

  左才相流竄江南,占據鄱陽、九江、豫章數郡,自稱越王。

  李子通流竄到餘杭,還占據了會稽、東陽、永嘉數郡,自稱吳王。

  這些人都號稱擁兵數十萬,但各個都有幾萬人馬。

  更不用說本是孟讓手下的李密召集占據河南八郡之地,威逼洛陽,其實已經自號中原盟主。

  至於竇建德、王須拔、魏刀兒、盧明月等等,也個個兵強馬壯。

  皇帝想不到,他自認為一片歌舞昇平的江都,居然曾經被叛軍兵鋒相距不過數十里而已。

  如果蘇威所寫的這些屬實,那就太可怕了。

  楊廣呆呆的坐在宮殿,他失神發怔許久許久。

  他只覺得自己失去了太多太多東西。

  張須陀兵敗重傷,趙才戰死,樊子蓋病死、吐萬緒戰死、魚俱羅也戰死了。

  這麼嚴重的情況,宰相們卻一直瞞著他,甚至連代北大敗突厥的消息都一直隱瞞著他。

  他們想做什麼。

  晚上。

  楊廣直接去了皇后的宮殿。

  「梓童,你最近跟蕭瑀有書信來往嗎?」

  蕭後不明白皇帝怎麼突然又問起這個來,他那兄弟因為太耿直,之前拜相沒多久,就被皇帝貶去了隴右。

  「有些書信來,不過不多。」

  「為何?」

  「聽說現在道路不靖,賊匪眾多。」

  皇帝嘆惜一聲,「把你兄弟給你的信都拿來給朕看看。」

  信一封一封都看過,每封信內容不多,部份是親人間的思念,剩下的也有蕭瑀向皇后告之關隴的一些形勢,還有一些他聽聞的。

  蕭瑀也在信中不止一次的請皇后多勸諫皇帝,說如今天下亂成一鍋粥,裴虞幾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這時楊廣才想起來,之前皇后確實多次勸諫過他,可他每次都聽不進去,甚至因此,使得他最近都減少了來皇宮的宮中。

  看完這些信,皇帝對蘇威的血書又信了大半。

  蕭瑀這個小舅子以前是在他身邊長大的,出了名的耿直,雖然因此很不得他喜歡,但楊廣卻很相信蕭瑀的品性。

  「梓童,朕有好久沒見到吉兒了,有些想她了,明天你讓她進宮來。」

  皇后一下子明白皇帝的意思,讓她出面召公主入宮,而不是皇帝直接召入宮。

  「好的。」

  第二天。

  出雲公主帶著兒子入宮見皇后,中途皇帝到來。

  「不必行禮,坐。」

  皇帝打量著女兒,已為人母的女兒似乎豐腴了點,「這孩子越看越像羅嗣業,他們羅家人都是眉如刀鋒,鼻樑高挺,天庭飽滿。」

  「將來定又是一員驍勇善戰上將軍呢。」皇帝抱著外甥哈哈笑道。

  「最近嗣業可有來信?」皇帝似不經意問道。

  「有。」

  「他來信都說了些什麼?」

  「駙馬的來信,女兒看後總是很疑惑,因為與我在陛下身邊聽到的總是不一樣。」

  「比如?」皇帝問。

  「比如說馬邑大捷。」

  「你把嗣業跟你說的,跟朕好好說說,朕想聽聽有什麼不同。」

  ……

  「陛下,虞世基、裴世矩和裴蘊都在欺君,蘇相總算還有幾分良知,把實情相告。」

  皇帝長嘆幾聲。

  「朕都想不到,他們會如此期瞞於朕,他們可都是朕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重臣。」

  「陛下既知真相,還請罷撤這些奸佞之臣。」

  皇帝卻道,「這事不簡單,若操之不當,只怕會起大亂。」

  「父皇,其實事情也沒有那麼複雜,三人雖為相,把持朝政,可驍果軍卻是忠於陛下的。此外,淮南安撫使李淵、山東節度使來護兒他們都是可信任的肱骨之臣。」

  「只要陛下一道旨意,他們便能拔亂反正,清理君側奸佞。」

  「朕是擔心驍果軍中也有他們的人。」皇帝道。

  被宰相欺瞞這麼久,這不是簡單的期瞞這麼簡單,也不僅僅是三人騙他,而是江都行宮朝廷的許許多多人都在一起期瞞於他。

  皇帝擔心牽一髮而動全身。

  「陛下,驍果軍折衝郎將沈光向來忠心,而隨駕的來護兒也很有威望,再加上江淮安撫使李淵、彭城都督陳棱都忠心耿耿,隨時可護駕。而在外,又有安東道節度使羅成、定襄道節度使羅嗣業等在,陛下不必擔憂幾個奸佞之臣能翻起多大的亂子來。」

  「兒臣請陛下賜一道旨意,兒臣願替父皇去一趟驍果左一軍大營見沈折衝,替父皇宣旨,令他率兵入宮護駕,然後再調李淵率江淮兵捉拿欺君奸臣,重還大隋一個朗朗乾坤。」

  以前皇帝自己裝睡,誰都叫不醒。現在皇帝終於醒來了,那麼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