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李密懶得理會朱粲。

  這些府兵很勇敢,李密是親自領會過的,尤其是他們戰場上的鬥志極強,哪怕被圍攻到那般地步,依然不降。

  但凡今天他麾下的兵馬,能有一半他們的鬥志,也不會打這麼久,損失這麼大。

  李密等這四千餘俘虜都吃飽了後,才過來勸降。

  其實他勸降的話也很簡單,沒有威嚇,沒有逼迫。他只是告訴這些鬼門關走了一趟的人,如今天下,皇帝昏庸,一味好大喜功,不體恤民眾,暴隋無道,天下百姓苦其久矣。

  他李密不是叛亂,而是起義。

  是要率領天下百姓,推翻暴隋,解救天下蒼生,還天下太平,讓百姓安穩。

  繼續跟著昏君有什麼意義呢?

  如今全天下都起來反昏君暴隋,大家難道還要替他們賣命?

  可就算為昏君賣命,昏君會感謝大家嗎?

  「你們千里迢迢去雁門救駕,楊廣可有過半點感謝?據我所知,他不但沒有賞賜去勤王的將士,反而把要賞的將士殺了一萬多。這就是楊廣,一個昏君,一個暴君,他不值得你們護衛。」

  「我李密,也曾經是八柱國家之後,自幼讀聖人之書,本來也是公侯貴族,名門大閥,可謂是一世富貴,享之不盡。可我為何卻執意要反?不為個人,只為重還天下太平。」

  李密的口才很好,沒說什麼太多空話套話。

  他直接的告訴這些百姓,若是大家加入他一起推翻暴隋,建立新朝,那麼每個人都是開國功臣。

  只要加入他的,首先就能均田。

  每人一百畝地,若是家中還有家人的,只要成丁,就一人百畝。未成丁的中男,也給五十畝。甚至是妻子,也給五十畝地。

  說到做到,絕不減扣。

  另外,每個加入他的,都將獲得府兵身份。

  這意味著他們不但能分到田地,而且這田地還將是不需要繳租納調的軍田。

  府兵制推行以來,魏周隋幾朝,想當兵可不容易,當兵有著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僅能分到足額的田,還能夠擁有一條不錯的出路。

  在這個時候當府兵,就如同明清時代的讀書人一樣,府兵有機會通過戰爭得功授官,明就如明清的讀書人通過科舉就能夠出仕為官。

  這是一條普通人改變命運的道理,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道路,畢竟這個時候雖有科舉,可其實也跟普通人還沒什麼關係。

  正常年月,一般人是當不上府兵的。

  可現在,加入李密的魏軍,他們就是府兵,就能授田分地。

  「很快,我們就能攻破洛陽,橫掃河南,到時諸位的家鄉也都能恢復太平,恢復寧靜,你們也很快就能在家鄉分到田地了。」

  加入魏軍,一切既往不咎。

  而拒絕,則是死。

  李密又對他們發誓,承諾這些都是真的。

  不少府兵動心了。

  雖然他們已經是朝廷府兵了,可一來朝廷現在動亂不安,說不定哪天就真沒了。再一個,他們多數人,其實都是近年新點的府兵,這些新府兵跟舊府兵不同,最大區別就是點了府兵後,沒分到足額的田地,多數人只分了二三十畝地,可依然要自備武器。

  再一個,如今的府兵太危險了。

  絕大多數人在沉默,在猶豫。

  也有一小部份人在罵李密。

  這些人多是張須陀的老部下。

  李密冷冷的揮手。

  於是便有人過來,把他們全都拖了出去,一刀一個的當著俘虜們的面斬殺。

  足殺了一百餘個。

  「你們別和他們一樣,好好考慮一下吧,你們不僅要考慮自己,你們還有家人,還有妻女父母,為他們考慮考慮。何必為暴隋陪葬呢!」

  終於。

  許多人被說動。

  他們表示願意歸附。

  李密十分高興,為了表示對這些人的信任,他直接把他們編到自己的嫡系魏武卒中,有人帶頭,接下來便有更多人選擇跟隨。

  李密一下子新得了近四千府兵,這些人在張須陀麾下,四處剿匪,作戰經驗豐富。

  而現在,全都投了他。

  再加上李密戰後從其它人馬中挑選了一批敢戰者補充到魏武卒。

  他的魏武卒於是一下子擴增到了一萬,連他的驃騎內營都增加到了五千之眾。

  第二天。

  李密便又派兵重新進占滎陽城、虎牢關、興洛倉城等,兵馬再次逼近到洛陽外圍的偃師城下。

  而且經此一戰,李密在叛軍中名聲大振。

  張須陀在河南鎮守多年,其威名遠揚,如今卻死在了李密之手。

  雖然戰後一直沒有搜到張須陀,不過李密還是對外宣稱已經找到張須陀的屍首。

  但暗地裡,李密依然還是派出輕騎,四處搜查張須陀。

  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新勝之後的李密野心勃勃,雖然沒有急著馬上進攻洛陽,可卻已經開始藉機整合各路反軍,除了自己嫡系的魏武卒和驃騎內營一萬五千人,李密還讓王伯當整編兩萬人為中軍。又將其它諸部整合成前後左右四軍,每軍各兩萬人,每軍設左右大將軍,各統一師萬人。

  他親率內軍駐守虎牢關,派王伯當統前軍駐守興洛倉,然後派出前後左右四軍,分路數路,開始攻略河南道東部各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