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須陀在馬上,更是一記馬槊就把一個長槍兵洞穿擊飛。

  在他身後,是一騎又一騎的輕騎兵,他們就這樣猛的策馬撞進了賊軍的陣中。叛軍那薄薄的一層盾牆,就如雞蛋殼一樣脆弱,連凝滯都沒做到,便被官軍一舉突破,殺入陣中。

  第650章 李密獵虎

  一個又一個官軍騎兵,手裡挺著馬槊、騎槍,帶走一個又一個的賊軍。

  長矛斷了,那就拔刀再戰。

  刀光如影,右揮右砍。

  跟在後面的官軍步卒們揮舞著橫刀、挺著長矛滾滾而來。

  他們邊砍邊吼。

  那股氣勢,一往無前。

  李公逸的這支千人步陣,瞬間崩潰。

  烏合之眾與訓練有素的官軍,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士氣軍心還有軍紀。

  雖然兩邊的廝殺的人,以前都只是農夫百姓,甚至可能會是同鄉鄰居。

  但一邊是接受過嚴格軍紀,能夠做到齊心協力,能夠承受更大的衝擊。

  可叛軍們,卻往往只能打打順風仗,他們的抗衝擊能力更差,甚至裝備也差,訓練也不足,還沒有良好的指揮。

  同樣是步兵。

  官軍就算衝鋒,也還保持著火隊的戰鬥陣形,互相配合。可賊軍哪怕早早擺好了一個方陣,但僅僅一輪衝鋒,他們就潰散了。

  因為有人怕了,懼了,然後轉身而逃了。

  沒有人去頂上被沖開的缺口。

  而叛軍的指揮官,臨場的指揮更差,戰鬥一開始後,幾乎就已經沒有指揮了,全都各自為戰。

  這使得那些叛軍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在對面整個官軍的衝擊。

  官軍則恰恰相反,他們總是一火一隊砍殺面前的一個或幾個敵人,永遠都是優勢。

  揮刀。

  揮刀,再揮刀。

  叛軍左支右擋,可躲了這刀,那邊又來一刀。

  遠處還有幾支叛軍隊伍,可他們只是遠遠的觀看著,甚至都不敢上前一步。

  他們就那樣眼睜睜的看著這支千人的友軍方陣,幾乎在瞬間就崩潰瓦解,然後四下潰散。

  張須陀透陣而出,卻沒有繼續追擊那些潰散的賊軍。

  他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前方重重圍困中的賈務本和他的前鋒。

  轉眼功夫,一個千人步陣崩潰,足有上百賊軍倒在地上。

  張須陀率領著數百輕騎衝鋒在前,戰旗在他身邊飄舞。

  數量更多的步卒跟著輕騎之後,一邊吼叫一邊奔跑。

  戰場上,他們的吼聲震天動地,讓人畏懼。

  「頂住!」

  前方,又一個千人左右的步兵陣攔在前路上。

  這些叛軍雖畏懼官軍,可卻也在賊首們的喝令下,勉強集結成一個方陣,他們還是那老樣子。前面集中了盾牌、長矛,然後中間是部份弓箭手,再然後就是各種各樣武器的步兵,拿著什麼長槍、大矛,甚至是鐵叉、木棍、鏈枷等農具的都有。

  他們緊緊靠在一起,似乎如此就能為他們帶來一些安全感。

  而在他們後面不遠,還有一個方陣已經在等候。

  李密為了彌補義軍戰鬥力不足,士氣不高,意志不強的缺點,他特意沒有把叛軍全都擺在一起來抵擋張須陀。

  相反,他以大海寺為戰場,在這個靠著運河的戰場上,布兵十餘里,全都是以一二千人組成一個又一個的方陣,而且都是無序的分散在這廣闊的戰場上。

  平地里,松林間,溝邊,河邊,村莊裡……

  這些叛軍千人陣很多很多,但都沒聯在一起。

  他就是要讓張須陀去衝去破,但就算破了一個,也不會馬上影響到下一個。哪怕這些方陣,連擋住一次衝擊的能力都沒有。

  可他們起碼能夠攔截一次。

  就算被沖潰也沒關係,散亂後,花點時間又能再集結起來。

  他這種戰術,其實就如長安或洛陽城裡的坊區設計一樣,全都是隔離的單獨體,戰鬥的時候,就算敵軍攻破一坊,可也不會影響到下一個坊。

  此時的船廠,製造海船時,也開始採用類似的理念設計造船,那便是水密隔艙。

  李密就是把無數的叛軍,編成一個又一個單獨的方陣,然後投在這戰場上,這使得張須陀哪怕擊潰一個又一個方陣,但並不會影響到其它的方陣。

  他們是單獨的。

  而張須陀每衝破一個方陣,總也得留下十幾具甚至是幾十具屍體。

  越衝到後面,他們越疲憊,留下的屍體就越多。

  李密用實際行動,給所有的叛軍首領們上了一課,人海戰術該怎麼打,怎麼才能揚長避打的與官軍斗。

  張須陀依然還在衝擊。

  確實無人能擋。

  可他們的面前,那些幾百上千人的方陣,似乎無窮無盡。

  擊潰一個,馬上就又出現了一個。

  甚至他不知道的是,當他擊潰又一個軍陣不斷向前的時候,他最開始擊潰的那些軍陣,已經又慢慢的重整起來,然後又列陣待戰了。

  騎兵們的長矛折斷了。

  戰士們的橫刀砍缺了。

  弓箭手們挽弓的手也早已經無力。

  戰馬沖馳的越來越慢。

  李密站在代海寺的高塔上,已經能夠看到越沖越近的張須陀軍,他們大約還有五千左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