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有些惱的道,「我們馳奔兩千里,深入敵後漠南汗庭,圍魏救趙,勤王救駕,可皇帝解了圍,卻馬上把我們忘了。若不是嗣業,咱們就被賣了,要獨自面對始畢的二十萬大軍。」

  第626章 攔路虎

  「讓人震驚,但卻又在意料之中吧。」

  羅成卻沒有什麼太生氣的,皇帝只怕是在雁門城嚇破了膽了。

  在雁門之圍前,皇帝一直還沉浸一個假象之中,那就是大隋依然是天下最強,皇帝威權依然至高無上。

  可雁門之圍打破了皇帝沉浸的這個假像,戳破了大隋強大的泡沫。

  雁門圍城一個月,皇帝的心態肯定也有了巨大的轉變。

  皇帝從極度自負,現在變成了極度的恐懼和不安。

  他正在不斷的懷疑和否定自己。

  被圍前,皇帝不顧羅成的警告,非要跑到塞北來,而現在,雖然各路勤王軍不斷趕來,雁門城下甚至集結了十萬兵馬,加上城中剩下的驍果軍,皇帝身邊已經有十五萬大軍。

  可皇帝卻不敢追擊。

  哪怕明知北面有羅成這位戰神,明知北邊取得了驚人的戰績,皇帝依然不敢出兵。

  他只想著遠離雁門這個倒霉的地方,遠離那些兇悍的突厥人。

  其實歷史上也差不多如此。

  雁門之圍後,皇帝沒多久就南下江都,從此只夢江南好,不肯再還朝,最終就被弒江都,再沒回到中原。

  聞訊趕來的存孝、秦瓊等一干將領聽到這最新消息後,都不由的沉默。

  連老將軍屈通突都忍不住道,「難道皇帝不知道我們大破汗庭,並且義成公主和阿史那思摩已經率六萬騎歸附於我們?」

  他認為,如果皇帝知道這些消息,那怎麼可能不趁機追擊,反而急著去太原?

  若是率十五萬勤王軍追擊,那麼北面還有羅成他們八萬人馬。

  再加上還在源源不斷北上趕來的各路勤王軍,那完全有機會把始畢和他的這支突厥大軍埋葬在長城下。

  可皇帝卻要縱虎歸山?

  「皇帝已經知曉這邊的情況,但皇帝之前卻是下旨要我們提前撤離漠南。後來嗣業抗旨北上,皇帝這才改命令讓我們與嗣業一起夾擊始畢可汗。」

  耿直的老將軍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一張臉憋的通紅,估計心裡已經在罵皇帝昏庸了。

  勤王諸軍不來了。

  只有羅嗣業帶著一萬人馬跟在始畢後面過來。

  就算加上羅成這裡的八萬人,他們總共也才九萬,哪怕再把雲定興和王仁恭那邊的一點兵力算上,也就十萬出頭。

  而始畢依然有十八萬。

  九萬對十八萬,那是一比二。

  問題是這九萬里還有六萬是突厥降兵,誰也無法保證他們有多忠心。

  封德彝忍不住道,「此戰凶危!」

  羅成呵呵一笑,「確實凶危,但只要是打仗,又有哪一戰不是凶危呢。此戰凶危,可卻也是機會。只要我們藉助參合關頂住了,就算不能全殲始畢,也能重創他,然後順勢就可以將整個江南收復,將突厥遠逐於漠北!」

  封德彝依然擔憂道,「可那些突厥降兵未必可信啊,萬一他們陣前倒戈,羅帥可想過後果?」

  「確實無法保證他們的忠誠,但依然值得一試,機會難得,錯過可就沒有了。」羅成道。

  皇帝沒率勤王軍北上,跑去了太原,如果羅成放始畢回到漠南,那羅成和嗣業他們這點人馬,還能在漠南堂堂正正擊敗始畢?

  若羅成放始畢過關,只怕那些突厥人就更難保證會繼續追隨大隋吧。

  放始畢過關,意味著羅成想要北逐突厥於漠北,收復漠南之地的計劃便要失敗。

  而經歷這次雁門之圍後,大隋最精銳的驍果軍幾乎殘了,本來東征就把府兵打殘了,皇帝拉起了一支驍果軍,還算能撐撐場子。

  現在驍果軍也殘了,這大隋以後要靠什麼來維持威嚴強權?

  更別說,始畢這次一巴掌不但扇的楊廣沒臉面,也讓天下人看清楚了朝廷的實力,不但天下蟻民會更加活躍,只怕那些野心家也一樣會更加的蠢動了。

  本就搖搖欲倒的大隋這棟房子,被突厥這一記重錘後,只怕以後日子更加艱難,從此以後,只怕守邊都難,更別說大舉對外進攻了。

  羅成決定打這一仗。

  不僅僅是為威望。

  如果只是為了威望,那他已經突襲汗庭得手,也招降了六萬突厥兵,更別說奪得錢帛牲畜無數,完全可以得意而返。

  他已經賺的夠多了,名利雙收。

  可如果僅僅這樣就退,那他羅成也不過是一個軍閥而已。

  格局太小。

  現在不打這一仗,那將來就算羅成揮兵入關,就算奪了天下,只怕也要花費更大的代價來處理突厥人。

  這就好比當年李唐起兵時,對突厥稱臣納貢,換來突厥人的支持,可後來卻又反手過來打壓唐朝,甚至一次次的揮兵入關。

  李世民繼位後,突厥大軍甚至都一路打到了長安城下,逼的李世民跟突厥頡利可汗在渭河邊殺白馬盟誓,其實就是認慫求和。

  唐朝開國的十幾年,一直是被突厥人按在地上摩擦,好不容易忍辱負重,最後才在李靖李世績等名將的努力下,一雪前恥。

  若是從雁門之圍算起,到唐破突厥,那就是將近二十年時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