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數的關隴府兵得輪番去打仗平亂,無數關隴百姓得支糧運輸。

  可皇帝卻好像視而不見,只知道每次誇讚滅吐谷渾之功,誇讚設四郡之偉。

  因此瘐質多說了幾句實話後,惹皇帝大不快,瘐質見皇帝如此,也是心灰意冷,以生病為由請求回老家種地去,結果皇帝一看,他還跟我耍小性子?

  然後也耍起脾氣來,直接命人把人抓起來扔牢里去了。

  也不知道瘐質是不是真病了,還是有人故意要阿諛皇帝,結果這位大師剛進大牢,一天都沒挨過去,居然死了。

  羅藝又看了一遍眼前的這份東西,最後還是在上面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呈奏上去了。

  紫微宮。

  羅藝的奏章楊廣看過後,極為不滿。

  「朕不是已經授派八大慰撫使平叛剿匪了嗎,一些跳樑小丑也敢稱王稱帝,可在我大隋百萬府兵面前,不過朝露而已。」

  就連楊玄感這樣的頂級貴族造反,都被三月而平,劉元進奪七郡之地,也被羅成一戰擒殺,所以楊廣始終認為,就算現在下面確實有不少的賊匪做亂,但也不過是小問題。

  「移駕回西京的準備如何了,淵太祚可有趕來?」

  皇帝在下達罷東徵令之後,已經給稱降的淵太祚封朝鮮王,並下旨讓他前來洛陽朝見。他還打算要帶淵太祚和吐谷渾的慕容順,還有西突厥處羅可汗,東突厥始畢可汗,以及契丹汗大賀咄羅等一起祭祀太廟。

  「陛下,事情有變。」

  「有變,有什麼變?」楊廣一聽就惱了,他十分看重此事,之前兵民不肯再征,他無奈之下接受高句麗請降,在皇帝看來,高句麗是真降,因為他們不降就得玩完,所以他認為,自己一道詔令,淵氏肯定就得前來朝拜。

  畢竟這位剛弒君的高句麗權臣,若是不能得到他楊廣的冊封認可,他這個朝鮮王就做不穩。

  「回陛下,淵氏說天寒路遠,再加上年老體弱,所以無法親來洛陽拜見,因此他派使臣代他前來朝賀。」

  楊廣的臉色迅速的變化,變的極為難看。

  淵太祚居然敢不來。

  當年他北巡突厥,接見始畢的時候,曾經就讓奚、契丹、室韋、靺鞨、高句麗等諸尊長們前來拜見,高句麗王高元不肯前來。

  於是楊廣就以他不臣為由,開始準備東征。

  想不到淵太祚居然也敢不來。

  「陛下,許國公求見,說有緊急軍情稟報。」

  「宣。」

  楊廣冷冷的吐出一個字。

  宇文述大步進來。

  「陛下,大事不好,羅成在遼東叛亂了!」

  皇帝一聽,心裡咯噔一下。

  「不可能,羅成怎麼可能背叛朕?」

  「陛下,此事千真萬確!」

  第536章 玄武門兵變

  「陛下,羅成抗旨不遵,拒絕解散兵馬,非如此,還公然逆旨而行,集結五郡八萬兵馬圍攻安市城。」

  宇文述跟著皇帝多年,最是了解皇帝的心思。

  經歷了楊玄感的叛亂,又有李氏當有天下這句譏語,現在皇帝疑神疑鬼,充滿犯忌之心。向來得皇帝信任的術士瘐質,只因皇帝不聽諫要回老家,結果就被皇帝扔進了大獄。

  羅成幾次三番打他宇文家的臉面,宇文述豈是那般大度之人,不是不報,只不過時機未到。他向來信奉一句話,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要人命。他就如那陰暗角落裡的毒蛇一般,現在,他認為時機到了。

  公然抗旨不遵,拒絕解散兵馬,足夠了。

  「當真?」皇帝冷聲問道。

  「千真萬確。」

  楊廣不說話了,他就那樣坐在那裡,外表看似平靜,可宇文述知道,皇帝越是如此,越說明他心中已經震怒到了極點。

  他心裡暗暗得意,羅成啊羅成,你不是囂張跋扈們,也終於有落到我手裡的時候。

  「陛下,停止東徵令已下達,陛下也讓關外六郡只保留兩萬六千兵馬駐守,可現在羅成公然抗旨不遵,拒絕遣散其餘的八萬之兵。」

  往小了說是抗旨,往大了說那就是擁兵自重,圖謀不軌。

  是心懷反逆,當誅。

  「陛下之前連下十八道詔令,催羅成進軍安市,可羅成一直不肯奉詔,各種理由推辭,又是要分田又是要秋種築城等等,如今陛下下詔停止東征,羅成卻反而在這個時候抗旨出兵,還調集五郡八萬之兵,老臣嚴重懷疑,羅成這是要舉兵叛亂。」

  「陛下,不可不防啊,萬萬不可再出一個楊玄感。」

  楊玄感三個字一出,楊廣心裡一驚。

  對啊。

  他之前那般信任楊玄感,不但授他禮部尚書,還讓他參預朝政,甚至都準備讓他加參知政事銜了,二次東征還讓他擔任督運糧草的重責,可結果呢,他說反就反,害他滅高句麗功虧一簣。

  「立即給羅成下旨,令其停止攻打安市,讓他馬上依旨遣散六郡八萬之兵回中原。」

  宇文述馬上道,「陛下,羅成已經抗旨了,再下旨只怕也未必會聽。臣以為,王仁恭、屈突通二將忠心耿耿,可先傳詔二將,讓二人想辦法先控制羅成,再當眾宣詔解除羅成之帥位,收其帥印,最後是立即將他押回京師。」

  「還有,羅藝如今在京,也當防他幾分,陛下可先將羅藝控制起來,以防萬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