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再然後便是江南士族,江南士族最早自然是在衣冠南渡時的那些北方現下士族與吳地本土士族,不過侯景之亂時,王謝顧朱等大士族幾乎毀盡,如今也唯蕭、沈幾支。

  不過現在看來,山東豪強已經隱隱興起,以羅成為代表的這支勢力竄起很快,他們與現有三大集團比起來,沒有多少根基,缺少資歷和聲望,就如羅成一樣。

  可正是因此,蘇威覺得這才是山東豪強們興起的根本,因為皇帝就喜歡用這種。當初用關東士族來打壓關隴集團,又用江南士族來牽制關東士族。

  現在無疑是想用山東豪強新打造一個豪強集團,用以徹底取代關隴軍事貴族們,畢竟皇帝雖出身於關隴軍事集團,但卻比誰都忌憚懼怕著這個集團。皇帝興建東都,遷都洛陽,把天下中心東移,也是在進一步的減弱北隴集團對朝廷的影響力。

  皇帝總是喜歡這樣干,不過相比起文帝來,無疑更加激進,也更加草率了一些。

  楊玄感的叛亂,其實就是最好的證明。

  羅成入朝之後,會擔任何職呢?

  蘇威輕輕笑了起來。

  他老了,朝中二十餘年,三起三落了,好多事情也看淡了,更看透了當今天子的性格。這是一個想到什麼,就要做什麼,誰也勸不住的皇帝,他會只聽他想聽的話,做他想做的事情,至於其它,是絕不會去管的。

  「年輕人還真是運氣好啊,恰逢天子偏偏又需要這樣一個人,真是上輩子燒多了高香啊。」蘇威感嘆著。

  第490章 功高難賞

  「朕該如何封賞羅成呢?」

  皇帝一面喝著蕭後煲的海參鮑魚湯一面問。

  海參和鮑魚都是旅順太守羅嗣業進貢的,這位年輕的旅順太守眼下正在涿郡薊城,皇帝想要好好的考慮一下這位出雲公主駙馬的候選人。

  初次見面之下,皇帝還是很滿意的。羅嗣業很年輕,長的也高大,人冷峻了一點,但談吐不錯,以前只聽說羅成兄弟幾個打小在齊郡章丘鄉下長大,沒讀過多少書,打小隨父親打鐵種地,本還以為多少會有些粗魯,一見之下才知,其實羅嗣業挺不錯的。

  一問之下才知,羅嗣業其實識不少字,也是讀過孝經論語等幾本聖賢書的,字也寫的還不錯,筋骨有力,筆力遒勁。

  問了些打仗的事,行軍布陣羅嗣業很老道。再問了點如何治理旅順的方略,也都還回答的不錯。

  兄弟羅嗣業有如此優秀,那麼羅成估計就更優秀了。

  「陛下想怎麼封呢?」

  「有功不封,將士寒心,可功高也難賞。」楊廣嘆道,羅成上次因為一個假死,搞的他追封為忠武遼王,後來死而復活,也只能封了齊國公之爵。

  現在羅成不說二次征遼殲六萬高句麗軍,奪建安、卑沙二城,這回平亂,又立大功,降俘十餘萬叛軍,還親自斬殺了楊玄感。

  這不封賞就說不過去了。

  「陛下何不晉羅成開府儀同三司散階,這也是升賞。」皇后道。

  開府儀同三司,這和光祿大夫一樣,都是從一品階,但是排在光祿大夫之前,算是散階最高一級了。

  不過這個也僅是散階而已,並不是真正能開幕府,也享受不到同司徒等三公一樣的待遇。

  「光授開府儀同三司,不夠。」

  皇后想了想,「那陛下就把楊氏家族的財產都封賞給他。」

  「這倒是可行。」

  楊素兩朝為相,楊素的叔父和兄弟也都曾經為相,家族富庶無比,把楊家產業賜給羅成,倒不失是個好辦法。

  「朕覺得,乾脆把楊逆的楚國公爵位也給羅成。」

  楚國公和齊國公都是國公,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但另一方面來講呢,隋朝的爵位制度,其實也是按東周列國大小實力來排序的。

  比如當初楊堅給五個兒子封王,長子楊勇封太子,次子楊廣封的就是晉王,然後第三子封的是秦王,第四子封的是蜀王,第五子封的是漢王。

  晉和秦明顯就是大國,蜀和漢則要小些。

  楊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楊昭封太子,前兩年死了,還剩下兩個兒子,一個封齊王一個封趙王,太子的三個兒子,則分別封代王、越王、燕王。

  齊趙明顯在代趙燕之前。

  當年楊素早先是封越國公,後來進位楚國公。

  明顯楚國公又是排在越國公之前。

  周朝之時,楚國雖向來被稱為蠻楚,但卻是最早稱王的國家,然後才是齊魏秦等國。

  這麼說來,齊國公改封楚國公,也確實算是升。

  「那陛下打算召羅成入朝之後,所授何職呢?」

  「暫時還沒想好,朕有意想讓羅成統領驍果軍,不過又覺得以他之才,如果只留在京中還是太浪費才能了。」

  其實皇帝心裡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他是想如今楊玄感叛亂已平,接下來可以準備三征高句麗了,不過兩征之後,楊廣對於再次御架親征興趣不大了。畢竟上次,他已經在遼東城下,用一場大捷宣告了自己的武功,所以三征,他打算選一員上將為帥統兵征遼。

  這個人選,他有三個人選,一是李景,二是楊義臣,三就是羅成。這三位大將,李景資歷最老,也很能打。楊義臣是當年反對楊家代周的尉遲迵的族人,不過當年楊義臣父親是反對叔父尉遲迵的,最後還在與叛軍交戰中戰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