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敵當前,兩邊還能暫時相忍,可外敵一走,內亂必生。

  當楊廣剛渡遼河,宇文述他們都還剛撤到新城一帶時,原遼東城主淵蓋蘇文,已經在扶餘城召集兵馬。

  召集兵馬不是要追擊隋軍,反擊做戰,收復失守諸城。

  他是要召集東部聯盟的各路兵馬,要率兵前往國內城,準備逼高建武和乙支文德把淵太祚交出來。

  那邊召集兵馬,這邊乙支文德自然也是立即著手準備,兩邊劍拔弩張,暫時還沒打起不來,不過是因為隋軍還沒完全撤離。

  任由斛斯政這個漢奸如何上躥下跳,高句麗人都沒空理會。

  臨朔行宮。

  「陛下,捷報!」

  「齊國公奏捷!」

  侍者欣喜的入殿稟報。

  「羅成又報捷了?」皇帝心情大好,雖然匆匆撤返,可畢竟撤退的也還順利,再者剛過臨渝關時就收到個好消息,羅成兄弟回師迅速,已經連平了叛軍兩路兵馬,先降王薄再敗王勇,降俘十萬叛軍。

  而張須陀裴仁基在虎牢關下,也是擊退了楊玄感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河間楊善會、杜如晦也把李密阻攔不得北上。

  「快告訴朕,又是打了什麼大勝仗!」

  「稟陛下,齊國公自南陽發來八百里加快捷報,五月十三日,於南陽新野擒斬偽楚帝楊玄感,並擒斬楊賊兄弟楊玄縱等五人,擒得叛軍五萬餘,陣斬八千餘人。」

  一聽這個消息,楊廣忍不住騰的站了起來。

  「楊玄感被擒斬了?」

  「回陛下,這後面附有詳細的剿滅叛軍經過呢,楊玄感一路西逃,在南陽城下攻城三日,欲破城奪糧,裴仁基和衛文升率六萬兵馬趕到,一日十戰,十戰皆勝,叛軍崩潰,一路南逃。而羅帥早就率領八千輕騎趕到南陽之南的新野攔截潰軍,一日夜俘賊數萬。」

  「羅帥親自攔下楊玄感,並與之交手,槊挑楊玄感,斬他於馬下。」

  「壯哉,想不到羅成居然能夠單殺楊玄感,真是厲害。」

  「哈哈哈。」

  皇帝哈哈大笑,心裡痛快萬分。

  他對楊玄感那是恨的咬牙切齒,要不是他,此時只怕東征大軍已經圍攻國內城了,二次東征就會勝利,高句麗就能滅亡。

  正是這個楊玄感,害他再次東征失敗。

  而且楊玄感的叛讓,讓他極惱怒的還在於他曾經那麼信任於他了,結果他卻在背後捅他刀子,尤其是他帶了極差的頭。

  「陛下,衛文升已經將楊氏兄弟處以磔刑。」

  「便宜他們了,應當將他們抓回來,讓百官以箭射之,再處以車裂之刑,然後再凌遲,最後磔,再挫骨揚灰,焚之。」

  幾名內侍都跪下。

  「恭喜陛下,平滅叛逆。」

  楊玄感做亂,前後不過兩個月左右時間,旋起旋滅。

  可楊廣的臉色卻又沉默下來,皇帝不開心。

  就因為楊玄感這樣一個跳樑小丑,致他二次東征大敗。

  「陛下,衛文升也有本上奏,他彈劾齊國公姑息養奸,放縱逆黨。」

  內侍遞上衛文升的奏摺,楊廣看過。

  「那些賊子,居然如此響應楊逆,都該殺。」

  「陛下,齊國公也另有本上奏。」

  羅成早料定衛文升會彈劾他,於是另寫了個奏章詳細說明情況,並提出請求把那些降俘的叛軍,都流放到遼東四郡以充實遼東,讓他們開荒拓土,以供養軍需。

  本來還對羅成很不滿意的楊廣,看到這奏章後不由的沉默。

  半天后,楊廣嘆聲氣,「羅成雖年輕,但卻實有出將入相之才能,你看他在這俘虜的處置問題上,眼光和手段就都比衛文升強的多。殺光雖能解一時之氣憤,但確實不如流放到遼東去。」

  「召虞世基他們前來。」

  皇帝旨意,幾位帶有參與朝政銜的宰相就都來了。

  虞世基幾人也聽說了南陽大捷消息,進來就恭喜皇帝。

  「嗯,諸位愛卿先看看這道奏摺。」

  大隋宰相本來就是三省的長官,尚書令、內史令和納言。三省本來是門下省和中書省以及門下省的,不過楊家為了避諱楊忠的忠字,於是改中書省為內史省,改中書令為內史令,改門下侍中為納言,但三省還是三省,這三高官官也就是當朝宰相。

  不過楊廣繼位後,為擺脫那些有威望的大臣掣肘,所以如今只有一個蘇威任納言,而內史令和尚書令都沒有授人,甚至右右僕射這兩個尚書省的副官都沒授人。

  三省除了門下省納言,尚書省如今只以左右丞主持,內史省也只以侍郎主持,為了讓心腹虞世基等人能行宰相之實權,楊廣不得不給他們加了個參與政事的頭銜。

  現在有這頭銜的就五人,便是稱之為大業五貴的蘇威、裴蘊、裴世矩、虞世基以及宇文述。

  宇文述還有遼西,此時另四貴都在,他們看過奏章後,都沒急著開口。

  「不知此奏摺何人所上?」虞世基先問。

  「你先別管誰上的,就說寫的如何吧?」

  虞世基暗暗打量皇帝眼色,認定皇帝很贊同這個奏章,於是便道,「可行,而且很不錯。」這就是虞世基這些年一直受寵的原因,他對皇帝的建言,根本不是按事實出發,而完全是看皇帝的喜好來做出的,真正的一味諂媚奉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