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侯莫陳長史、魏司馬,毫無疑問,高句麗人在詐敗。而據我推測,乙支文德正是那支我們一直想要尋找的高句麗大軍主帥。」

  據俘虜交待,乙支文德是高句麗朝廷保王派里最有名的將領,是國王心腹,也是南部褥薩,國王在年初,就已經讓乙支文德負責統領鴨綠江一帶以及平壤王都的所有力量,讓他負責保衛平壤。

  而據他們的交待,現在平壤一帶共集結了十五萬人馬。

  主帥正是乙支文德,不過乙支文德並沒有把十五萬人馬全放在平壤,而是平壤放了八萬,薩水一帶放了七萬。

  「諸位,現在有一好一壞兩個消息,好消息是來護兒率領水師已經到了平壤附近,正沿貝水向平壤進發,其率領的艦隊載有府兵十萬。而壞消息則是宇文述七戰皆捷,實際上是中了乙支文德的詭計,乙支文德早已經打探到了九軍缺糧,所以故意連敗,引誘宇文述等深入,尤其是讓他們不得休息,不斷追擊,使得諸軍疲憊。」

  「消息準確嗎?」侯莫陳乂問。

  在戰場上,尤其是這千里敵境腹心之中,可以說是兩眼一摸黑的狀況,對於外面的情報,是很難及時掌握的。

  有的時候,得到的消息也不一定就是真的。

  而每一步決定,都需要有充足的情報佐證,若是情報錯的,則據此做出來的決策自然也是錯的。

  很多時候,兵敗就是緣自於情報的不足或錯誤。

  戰爭迷霧之下,誰也無法清楚的看清楚局勢,進而做出足夠準備的對策。有的時候,怕的還不是沒情報,而是有無數的情報,真真假假,難以判斷。

  聰明老道的主帥,必須有足夠的經驗來判斷出真假情報,並且能夠隨時的根據形勢,審時奪勢的調整部署決策。

  「應當八九不離十。」

  羅成也不敢保證他的推斷完全正確,雖然他是從結果來推斷過程,但也有無數的變化可能。

  只能說,可能性極大。

  如今情況是,在平壤附近,有五支軍隊。

  隋軍有來護兒海路十萬大軍在平壤之西南,還有宇文述等二十六萬餘大軍在平壤北數十里外的薩水南。

  另外還有羅成的這三萬人在平壤北面二百多里的薩水江口。

  而高句麗人有十五萬大軍,兵分兩路,平壤八萬,薩水附近七萬。

  從兵力推斷上來看,隋軍完全占據優勢,足足有四十萬人馬。

  但隋軍的弱勢在於,水陸兩軍現在還完全隔斷,沒能夠建立起聯繫,無法有效協同作戰。

  甚至,宇文述他們八軍,軍中糧草不足,而且一路追擊乙支文德,已經成為一支疲兵。

  羅成軍雖兵精糧足,機動力量也強,可兵少。

  相反,這裡是高句麗人的主場,這裡還是他們的都城,高句麗人不論是地利還是人和,都明顯占優,特別是他們對整個戰場局勢的把握來看,明顯是強過於隋軍的。

  「我們現在離宇文述他們有多遠?」

  羅成問。

  「大約一百四十里,宇文述他們距離平壤城下,只有六十里了。」

  羅成算了算時間,宇文述他們過鴨綠江到現在,已經行軍四百四十里,這才六天時間而已,平均一天七十多里。

  要知道,一天七十里可不少,尤其是現在九軍沒有後勤補給,全是靠自己攜帶糧草器械,又是完全在敵境腹心,一天七十里,還六天打了七仗,這就不得了了。

  「那我們距離他們還有一百四十里之遠。」

  魏徵搖頭,「太遠了,追都追不上了。」

  「是啊,追不上了。」侯莫陳也嘆氣,既然乙支文德是在詐敗,那麼很明顯,這都要到平壤城下了,反擊也就該是時候了,背依平壤堅城,而且平壤還有八萬大軍呢。

  再一個,宇文述他們六天跑了四百四十里,已經是強弩之末。

  這個時候反擊,那真是時候。

  「就是不知來護兒現在究竟到哪了,若是他們現在就能夠出現在平壤城下,那起碼也能牽制住平壤的那八萬人,哪怕只牽制住一半也好。」

  羅成也感覺麻煩了。

  想了想,他道,「先派一隊輕騎快馬加鞭去追上于仲文,告訴他,就說我得到情報,乙支文德是詐敗,他手握重兵要反擊了。讓他們先不要追擊,讓他們先停止追擊,就地休整,說我正趕過去。還有,告訴他們說,來護兒的十萬水師,馬上就能到平壤,我們先與他們聯絡上,再一起協同進軍,會師平壤城下。」

  然後羅成又道,「再派一隊人馬趕到平壤南去尋找來護兒的水師,想辦法跟他們接上頭,說明這邊的情況,讓他們幫我們分擔些壓力,牽扯住平壤的兵馬。」

  說完,羅成下令全軍即刻拔營,「全速前進,趕往平壤!」

  第375章 乙支文德

  距離平壤城六十里的原野上。

  宇文述、于仲文等八軍將校都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

  近二十七萬大軍,連營十餘里。

  「報,營外有自稱高句麗大將乙支文德者來見,說要來請降求和。」

  「哈哈哈,這個乙支文德,打起仗來倒是跑的比兔子還快,我以為他還能跑哪去呢,原來也跑不動了。哈哈,讓他來見。」

  宇文述得意洋洋。

  片刻之後。

  一個身著長袍的中年男子進來,一進帳就向諸將躬身行禮,連稱拜見天朝上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