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月十五。

  宇文述、于仲文率左翼一二三四軍右翼一二三四軍過鴨綠江南下。

  而羅成率左五軍卻沿鴨綠江西岸往下游前進。

  兩支人馬分道揚鏣,各奔東西。

  六月十六日,宇文述等在鴨綠江東,終於遇到了來阻擊的高句麗軍,約三萬高句麗兵出陣攔截。

  兩軍交戰,高句麗軍大敗,宇文述率軍追擊。

  一日之間,七戰七捷,高句麗軍屢戰屢敗,最終一路南潰。

  宇文述率軍乘勢追擊。

  二十日,宇文述率軍越過薩水。

  就在同一天,羅成四萬兵馬,經過五日夜的奮力攻城,終於將只有三千守軍的大行城攻破。

  此戰,羅成所部傷亡千餘。

  戰後,羅成留下亞將宋老生率四千車兵,六千輜重兵駐守大行城,並留下許多器械糧草牲畜車馬等,全軍只攜帶肉鬆炒麵以及所用武器,然後輕裝簡行,越過鴨綠江口,一路向平壤奔去。

  依然是在同一天。

  來護兒與周法尚,率領的水師第一支艦隊抵達平壤附近的貝江入海口,滿戴著三軍十萬人的龐大艦隊,由幾萬江淮水手操船入江。

  白帆點點。

  船頭甲板上,榮國公,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頂盔貫甲,手按長劍,「直驅平壤,攻破敵都,生擒高元!」

  他身後,來六郎與費青奴兩員猛將目中都透露著濃濃戰意,恨不得能夠直接飛上平壤城頭,殺他個痛痛快快。

  第373章 攻入平壤

  十萬大軍乘坐千餘艘戰船,浩浩蕩蕩跨海而來。

  貝水江中,千帆破浪。

  兩岸到處都是升起的烽火,無數奔逃的高句麗百姓。

  「大帥,是否先在江口靠岸,設營築壘?」副帥周法尚問來護兒。

  來護兒此時想的卻是直搗高句麗王城,根本沒想過要做什麼其它打算。「按聖上計劃,宇文述的九軍應當已經到平壤城下了,我們路上耽誤了些時間,已經延期了。這個時候,就不要再上岸立什麼營壘了,直接到平壤去,與九軍匯合。」

  寬闊的貝水江面,見不到一艘高句麗人的戰船。

  平壤城距離貝水入海口約二百里左右,雖然平壤距離海邊直線距離很近,但貝江曲折蜿蜒,倒是大大增加了距離。

  「據說當年商朝滅亡之後,殷商貴族箕子來到朝鮮,以平壤為都城,是為箕子朝鮮。平壤城,也因此被稱為箕城。

  到西漢時,燕國人衛滿逃到朝鮮,取代箕子朝鮮,建立衛滿朝鮮。後漢武帝派兵滅亡衛滿朝鮮,占據平壤,在半島北部設立四郡,使半島直接納入中原的管轄之下。

  其中平壤一帶即為樂浪郡,是為漢四郡的中心,樂浪郡治朝鮮縣,在貝江南面。」

  來護兒指著那塊寬廣的平原道,「這裡可是塊好地方啊,山川水美,土地肥沃,比起遼東來氣候溫暖的多,而且土地肥沃的多。只要海路通暢,其實距離中原倒也並不是很遠。等我們拿下半島,到時便能重新恢復樂浪郡了。」

  來護兒原來是南陳人,水性是極好的,他看著這貝江兩岸的土地,感覺好像回到了江南一樣。

  擁兵十萬,來護兒便豪氣沖天。

  船隊浩蕩前進,一直抵達平壤城處六十里之處的江西灣原。

  來護兒第六子來整大步而來,低聲稟報,「父帥,費青奴派人回報,就在前方,發現了高句麗人鐵索攔江,他們在西岸平原上,聚集了五萬人的大軍。」

  「哈哈哈,想不到高句麗人也還有點種,我還以為,我一直殺到平壤城下,都看不到一個抵抗者呢。來的正好,居然敢出城來浪戰,那就殺他們落花流水,到時正好一舉乘勝拿下平壤城。」

  來護兒心情大好。

  五萬高句麗人,也敢出城浪戰?

  他可是帶著千餘艘船,船上滿載三個軍十萬人馬,更別說還有幾萬人的水手船員。

  「大帥,當心高句麗人有詐。」副帥周法尚提醒,在他看來,高句麗人確實沒有理由在這裡來野戰。

  「可知高句麗主帥是何人?」

  來六郎道,「據說是國王高元之弟高建武,高建武是國王高元的異母弟,據說驍勇好武,有些本事。」

  「哼,王室子弟,再有本事,又能強到哪去,高句麗居然不派出名將宿臣統兵,反而派了個王子來,這是自尋死路。傳我命令,艦隊準備在西岸登陸。」

  周法尚親自陣前督戰,結果高句麗人並沒有來守灘。

  來護兒等率兵輕鬆登上西岸。

  「報!」

  「高句麗國王高元親自陣前,高句麗列陣十里。」

  來護兒眯眼打量前方,江西原上,高句麗軍密密麻麻,一個又一個的軍陣擺在那裡。

  「看樣子,高元是打算拼死一戰了,這根本不止五萬人。」

  「約摸得有八萬人。」前鋒將領費青奴稟報說。

  「就算來十萬我都不怕,原以為高元會堅壁清野,這樣我等野外所獲,只能攻堅。可現在硬是要來浪戰送死,我們一日之內便能殲滅他們,殺入平壤城。」

  那邊,高句麗人乘隋軍還未立穩陣腳,便主動的發起進攻。

  高元之弟高建武親率著數千敢死隊率先來攻,後面一個又一個的高句麗軍陣緊隨出擊。

  來護兒哈哈大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