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在觀看敵軍數量。

  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將,他能很快判斷出敵人的數量。

  「沖在前面的是輕騎,約摸萬餘,後面好像還有大隊步卒,估計得有兩三萬之眾,甚至不止。」

  麥鐵杖很快的做出了判斷,看來高句麗人也早就盯著西岸。

  隋軍今日過河,他們便傾城而出,要來個半渡而擊。

  出動了起碼五萬步騎,這絕對是傾城而出,要拼死一戰了。

  麥鐵杖回頭看了眼後面,不遠處,明黃傘蓋很耀眼,那是皇帝所在。

  今年才三十八歲的麥鐵杖,卻已經官至左屯衛大將軍,而他的出身更是極為草根,說來經歷十分傳奇。

  他出生於南陳,年輕的時候十分驍勇,且步行如風,跑及奔馬,能日行五百里。他這人年輕時性格開朗,最喜歡喝酒,好交結朋友,重信義。

  後來便混起了社會,結夥為盜,只是後來失手被廣州刺史捕獲,於是被罰為官府奴隸,後來就專為皇帝執掌御傘。

  要說麥鐵杖也是厲害,他都淪為奴隸給皇帝打傘了,可還是不甘寂寞。經常趁著陳後主退朝後,步行跑一百多里,晚上到南徐州翻牆而入去打劫偷盜。

  然後第二天早晨還能趕回來,依然替皇帝打傘。

  這樣幹了十幾次,終於被人認出來,告到官府,官員報到皇帝那,可皇帝說每天早上麥鐵杖都在啊,不可能去做賊。

  可官員也說了,有很多人證指證就是他,於是一位官員就說可以驗證一下。於是當天,皇帝以百金懸賞,招募可以送詔書到南徐州給刺史的人,麥鐵杖立馬就出來了,懷揣詔書而去,次日早晨及時回奏。

  這下就不打自招了。

  不過雖然事情弄清楚了,可陳後主卻還挺憐惜他的勇猛敏捷,居然只是在警告他一番後,卻放他回家了,這下甚至連打傘奴都不用做了。

  可陳後主放了麥鐵杖,麥鐵杖卻並不怎麼感恩陳後主。

  不久隋軍征討南陳,麥鐵杖居然跟來護兒一樣,游過長江去參軍。

  麥鐵杖這人也確實有本事,不但能跑還能打,他到楊素軍中,屢立軍功。有一次楊素派麥鐵杖到江南偵察,他頭戴草把,在夜間浮水過江,然後弄清了敵營情況後回報。後來又再次來敵營窺探,結果這下被捉住,被敵帥派了三十個兵押送他,結果押到半路,軍士們吃飯,他就喊餓,人家解開手讓他吃飯,這傢伙一把奪了人家的刀,一把刀砍死了三十個押送敵兵,然後割下了他們的鼻子懷揣而歸請賞。

  因為打仗勇猛,麥鐵杖在平陳以及後來的江南平叛之中升為儀同三升,只是他大字不識一個,後來江南平定,便讓他退伍回鄉了。

  直到開皇十六年,大將軍李徹欣賞他勇武,特徵召他到京城任命他為車騎將軍,仍隨楊素北征突厥。

  等到楊廣繼位,麥鐵杖又跟隨楊素征討楊諒,每次作戰總是身先士卒。之後當了兩任太守,居然也乾的有聲有色,於是很得楊廣賞識,最後居然一路升到了左屯衛大將軍。

  楊廣重用麥鐵杖自然是因為既能打又還能安民,而且這人雖然以前是跟著楊素的,可畢竟沒什麼根底,他還是比較喜歡用這樣的寒門的。

  麥鐵杖對皇帝的賞識重用,也是十分的感激,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十幾二十歲時的麥鐵杖了,那個時候的他是沒有敬畏感恩之心的,只圖江湖爽快。

  「隨我來。」

  麥鐵杖提起自己的大刀,便縱馬上浮橋。

  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不能在東岸搶下一塊陣地來,那麼今天的渡河只怕能成。而皇帝就在後面觀戰,今天就必須過河。

  虎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大聲聽令。

  「叫吾三子來!」

  麥鐵杖三子都在軍中,聞令而來。

  「孟才、仲才、季才,你們一會換上淺黃色的衣衫,我久蒙國恩,今天應是為國捐軀的時候了。一會戰鬥肯定很兇險,如果我戰死,你們將富貴。在忠與孝上,希望你們多努力。」說完,他讓三個兒子在後隨軍。

  錢士雄大聲道,「請大將在西岸指揮,由我等衝鋒陷陣即可。」

  麥鐵杖哈哈大笑。

  「大丈夫的性命自有所在,豈能用艾炷燙鼻樑,用瓜蒂噴鼻孔,治黃不差,而死在婦人懷裡呢?」

  「陛下就在後面看著我們,今日,我當親為前鋒,為陛下衝鋒陷陣!」

  說完,麥鐵杖率先沖向東岸。

  高句麗人如潮水湧來,而遼河上卻只有三座還未完工的浮橋。

  麥鐵杖不管不顧。

  策馬來到橋盡頭,此時橋還有丈余未通。

  麥鐵杖棄馬,奔跑一躍而過,跳上東岸。

  他一人持刀傲立,面對著千軍萬軍。

  「來吧!」

  「戰個痛快!」

  錢世雄也跟著一躍而過,跳上東岸。

  虎賁郎將孟金叉也一躍而過。

  許多左七軍將士跟著躍上東岸,但更多的士兵還擠在浮橋上。

  架橋的工匠們拼命的架橋,許多士兵直接跳入水裡,幫著架橋。

  那邊,高句麗輕騎如風,已經殺到。

  孟鐵杖舉起大刀,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只是,身後才只數十人而已。

  更多的兵,卻還依然被堵在浮橋之上,西岸,十萬大軍,卻因為浮橋限制,一時不得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