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知道,但我會保護好自己的,請叔父放心。」

  羅藝點了點頭,他側眼看了下遠處的李景,「我雖與李景不太對付,不過李景本事還是有幾分的,你拜他為師,我也不反對。可惜你成親的早,若不然,我替你找一關隴豪門聯姻,比如唐國公府這樣的,其實最好。李淵有一女,嫡出,排行第三,人稱李三娘子,跟你年齡倒是挺符合的,本來是個良配。」

  「咱們畢竟是將門武家,所以最好還是配關隴將門,雖說現在世人爭娶山東五姓女,可對我們來說,不實用。可惜啊,你娶妻太早了,濟陰單氏,雖然也算是地方豪強,可惜於你來說,已經難有什麼助力。」

  羅成打住他的話,「李淵女兒再好,可我也不會去高攀的。」

  「你小子已經娶親,就算想高攀,都沒機會了,算了,就是沒有個強力的妻族,你以後會少許多助力。」

  城主府。

  魏徵把一本本帳本交給李淵。

  李淵讓手下接收,沒一會,那些人就一個個愁眉苦臉的過來稟報,糧庫、武庫幾乎都是空的,而且原本應當有的幾十萬牲畜,帳上也沒多少了。

  「怎麼回事?羅成難道敢貪污私吞不成?」

  一人苦著臉回道,「那魏司馬說了,原本確實是有這麼多的,但左五軍要出征平壤,所以便先從庫中取了補充軍中,以作軍用。」

  「幾十萬的牲畜、十幾萬石的糧食,還有幾十萬的羽箭,上萬套甲冑,各種裝備,這些,都補充作了軍用?」

  「是的,他還給我們寫了張單子,衛尉請過目。」

  李淵接過掃了幾眼,氣的差點暈倒,他剛才故意為難羅成,弄了些破損老舊裝備給羅成,糧食數量還不足數,本來以為能拿捏下這小子,誰知道這小子在這裡等著他呢。

  幾座城池,數萬人口,羅成交接給他的其實就是幾座空城,還有幾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府庫都讓羅成搬空了,他過來不但接收不到錢糧物資,接下來還得從遼西運糧過來,否則這幾萬人口就要成饑民了。

  「他娘的!」

  李淵忍不住罵了句粗口,再無法保持住自己的優雅貴族氣度。

  「衛尉,咱們怎麼辦?」

  李淵長嘆一聲,靠倒在椅背上,他無力的揮了揮手,「先出去吧,讓我一人靜一靜。」

  人都走了,李淵氣的又站了起來,拿起桌上的筆硯等一通亂砸。

  娘的,就不該來這一套,這個羅成羅小五,還真是能氣死人,留給他這麼個爛攤子,他如何回去向皇帝表弟交差啊?

  第344章 瞞天過海

  一千具裝甲騎排列在羅成的面前,威武驃悍,渾身透露著殺氣。這一千騎,可是羅成費盡心血才拉起來的,從最初的十騎,到如今的一千騎,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次擴編都不容易。

  士信手執著黑燕尾旗槊,挺起胸膛高聲地吼道,「無畏衝鋒團接受大將檢閱!」

  這一千騎人馬,來自各處,有來自章丘長白的老鄉團兄弟,也有來自齊郡的老郡兵,更有河北吸收的勇武者,還有在涿郡選入的精銳,更有在遼西從燕雲騎和李景兩處調來的強兵精騎,如今還有部份來自契丹、靺鞨、突厥、室韋等部落蠻騎。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極為彪悍勇猛。

  羅成滿意的點點頭。

  他有一個優點,就是不管大家來自哪裡,可只要真正有才能的人,他都願意使用,並沒有太大的門戶之見。比如說慕容長生、尉遲亮、石猛本是燕雲騎借調來的,馮孝慈和侯莫陳乂是李景的人,還有許多什麼河北兵甚至是部族兵,不管來自哪,可只要願意並肩做戰,羅成都不會吝惜重用。

  另一方面,羅成也一樣的對自己的老兄弟很重用,比如親兄弟士信、存孝、嗣業,他向來都是能放多重要位置就放多重要位置。杜伏威、輔公祜這樣的小兄弟,也一樣信任有加。

  但羅成用人也有他的底線,就是有才能者方用。沒本事,就算是老兄弟,他也不會太過重用,就比如王子明是他二姐夫,跟著他也是最早一批,可如今在軍中,羅成身邊的文僚中,最得重用的反而是魏徵和侯莫陳乂,原因就在於這二人的本事要比王子明強,所以他更重用這二人。

  「無畏衝鋒,很貼切,不過還是不夠霸氣,配不上你們如今的這驃悍戰力。」羅成笑著說道。

  重騎團副偏將慕容長生大聲道,「請大將賜團號!」

  「士信,你是軍主,你覺得什麼稱號好?」羅成問小六。

  羅士信茫然搖頭。

  倒是慕容長生道,「末將覺得三國時曹操的虎豹騎名字威風。」

  小六點頭,「虎豹騎名字不錯,不過我覺得木牛流馬也很好聽。」小六似乎對牛情有獨鍾,有牛的東西他都覺得好。

  「木牛流馬是什麼?」這下輪到慕容長生茫然了。

  小六道,「木牛流馬就是三國時蜀漢大丞相諸葛亮發明的啊,用木頭製作成木牛和流馬,不用人驅畜拉,卻能自動行走,運載糧食。」

  「有嗎?」慕容長生半信半疑。

  「五哥講給我聽的,肯定有。」

  羅成只得笑笑,他以前跟小六講過三國,可這時代還沒有三國演義呢,大家讀過的也頂多是三國志,但三國志可沒有演義精彩。

  倒是魏徵笑著在旁邊道,「晉人陳壽所著三國志、諸葛亮傳確有此記載,其中記道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