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成聽了不由一笑,宇文化及別看是左屯衛將軍、通定鎮鎮將、遼東郡尉,但這裡面有多少水份誰又不知道,真要是讓他過河,估計不用羅成坑他,他也頂不住高句麗人。

  借高句麗人之手,也來個借刀殺人,挺好。

  「好,那就有勞魏記室替我給幾位將軍去信一封,讓他們幫宇文公子吹捧吹捧,好讓皇帝把這位左屯衛將軍派來增援我們!」

  帳中一片哈哈大笑,都對此期待萬分起來。

  「還是魏老道陰險,他娘的,殺人不用刀,殺人不見血啊。」老四誇讚道。

  魏徵翻了翻白眼,什麼話到了老四嘴裡,怎麼都這麼難聽呢。

  第320章 激怒

  玄菟。

  一個中原人念念不望的名字,他代表的是曾經大漢朝的輝煌,是漢人們無不追憶的榮光。在漢帝國的時代,那是開疆拓土的時代,北逐凶奴,開拓西域,還東征南討,雖然漢朝最後還是亡了,但卻是以強而亡。

  而漢王朝那句有名的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更是讓無數後來人而讚嘆,這就是漢家的風骨,漢家的傲氣,漢家的威風。

  伴隨著這句雖遠必誅,漢帝國北逐凶奴,橫掃西域,甚至也東征滅了衛滿朝鮮,在遼東這片地方,建立起了漢之四郡,玄菟,也正是這四郡之一。

  玄菟,成為漢帝國強大的標誌之一。

  就猶如幾年前,楊廣討滅吐谷渾,在青海建立了西海、且末等四郡一樣,或者說,楊廣的青海四郡,其實就是在模仿當年漢帝國的遼東四郡。

  當然,隨著漢帝國的消亡,玄莬城也不再聞名,甚至許多當世之人已經遺忘了這個名字。

  雖然,現在的遼河邊還有一座玄莬城,但早已經不是曾經漢之四郡的那座玄菟城,他不過是一遷再遷,最終遷到了遼河畔的一座小城。

  城池小,而且無險可守,一座平地城,與遼河防線上那兩百多座山城相比,這無險可守。

  不過羅成帶著兩萬人來後,經過了這段時間的努力,半個月後,玄莬城已經有了不錯的防禦力量。

  一城二堡,三處聯防。

  玄菟城無險可守,但玄莬城也有他的可貴之處,那就是人口眾多,錢糧軍械堆積如山。

  羅成把玄菟城五十里內的百姓全趕到了城裡,連城外的牲口糧食也都帶回來了,如今的玄菟城就跟個巨大的臨時難民營地一樣。

  一城二堡里積聚著兩萬隋軍,以及近五萬的原高句麗玄菟百姓。

  不過那五萬人中,有一萬多昔日漢家後裔,如今已經成為了羅成可靠的幫手,他們中的青壯組成了一支千人的郡兵營,三千人的鄉兵團。

  由契丹人、奚人、突厥人、室韋人、靺鞨人等組成的部族民兵,也達到了三千之數,被羅成分配給一城二堡,協助城防。

  如果沒有羅成的這次提前渡河。

  或許過完年,新城城主便會把玄菟城中積聚的錢糧軍械全都搬走,甚至玄菟的人口也會後撤,到時玄菟不過是前線的一座無險可守的空城罷了。

  可是羅成的出現,讓這座小城,將再次名動天下。

  因為天氣寒冷,大雪紛飛。

  羅成攻破玄莬城的第三天,相距百里的新城城主才得知這個消息,然後他又花了五天時間研究對策。

  最後他決定出兵奪回這座前哨站,他向周邊各山城和堡壘下達命令,抽調兵馬。可天氣惡劣,各地出兵緩慢,等他在新城集結了兩萬兵馬之時,已經距離羅成奪下玄菟城整整半個月了。

  雪絲毫沒有融化的跡像,整個遼河兩岸,一片白茫茫。

  甚至這場雪未化,過幾天又下一場雪,雪越積越厚。

  這讓新城的反擊行動,變的無比的緩慢起來。

  等這支各處調集起來的兩萬大軍出發,花了十天時間,才趕到距離玄莬城四十里的蓋牟。

  又一場暴風雪不期而至,高句麗軍不得不在蓋牟城避風雪休整。

  這一等,又是十天。

  當他們再次出兵,這時距離玄菟城失守已經過去了三十五天。

  這天黃昏,兩萬高句麗軍終於到了玄菟城附近。

  可距離玄菟城還有八里,便先遇到了一座插著隋朝旗幟的堡寨。

  堡寨建在山崗之上,占高而守,雖狹小,但險要。

  高句麗軍的影子剛影約出現,那邊堡寨里已經敲響了鐘聲,吹響了號角。

  步卒們登上了堡牆,騎兵跨上戰馬。

  堡門打開,輕騎當先出城,步卒隨後跟上。

  一切井然有序。

  城堡中的守軍這一個多月來,早就已經等候高句麗人多時了。人人都知道高句麗人肯定會來,他們無數次推演高句麗人來後的局面,做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應對策略。

  甚至在堡寨下面,防禦的工事密密麻麻。

  風卷旗幟。

  羅嗣業率領前廂的一半將士依堡而立,他都有些等的不耐煩了。等到現在,前廂將士對高句麗人已經等沒了最後一點恐懼擔憂,他們現在只是求戰心切。

  不管怎麼樣,不管高句麗人來多少,請先打一仗再說。

  羅嗣業沒有龜縮堡中。

  當初羅成在城外設立二堡寨,就是為了節節阻敵,要立體積極防禦,利用城堡防禦,依託有利地形,一點點的殺傷高句麗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