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莫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老三難得的替羅藝說了句好話。

  「得,我倒成小人了,你這麼喜歡羅藝,可惜羅藝沒讓你給他當嗣子,否則你現在就是襄陽侯了。」

  老四這欠揍的話惹來了老三一記凌厲白眼。

  迎接兵馬入營,羅成便請來這兩千人馬中隊頭以上軍官議事。

  他直接提出了要把這兩千人馬,按兵種補充進各團營。

  原本,羅成以為這個要求,會讓羅藝的麾下很為難。

  誰知道那個一臉大鬍子,可一開口卻一口北地音的校尉慕容長生卻很痛快的應下了,還說一切都聽從羅虎牙安排。

  尉遲亮也嗯了一聲表示贊同。

  於是羅成欣喜的道,「多謝諸位的理解。」

  一百重騎自然拔給羅士信,於是他的重騎營便立即翻了一倍,擁有二百騎。

  五百輕騎,則被羅成全都補充進了自己的親衛騎營,他的這個親衛營便也一下子擁有了六百騎。

  一千五百步卒,則被羅成拿來與老三老四的兩個步團混編,擴編成了三個團。

  羅成在會上直接任命慕容長生為偏將,就統領他的親衛團,為了讓慕容長生有些面子,羅成把這六百人的營升級為團。

  而新編步三團,由李如珪出任團偏將,尉遲亮則被編為重騎營的副校尉。

  第303章 羽翼豐滿

  這邊羅藝的兩千人馬剛安排妥當,侯莫陳乂和馮孝慈二人也帶著兩千人馬到來。

  羅成跟馮孝慈以及侯莫陳乂也算是老相識了,這時也不客氣,笑著便一手挽一個進了營。

  「我們這次帶來兩千人馬,比不得羅虎賁的兵強馬壯,但太守說了,羅郡丞為前鋒過河,那也是咱們遼東郡的大事,所以必須全力支持。」

  「四百輕騎,一千六百卒,人已經帶來了,如何安排編伍,全聽郡丞的,我們哥倆這次來,也不回去了,就留下來隨郡丞一起過河。」

  看侯莫陳乂這爽快的樣子,羅成那自然是更加歡喜。

  「那就真的是太謝謝李太守了,也多謝侯莫陳參軍與馮參軍相助。」

  「都是自家兄弟,客氣啥。」

  雖然馮孝慈和侯莫陳乂都是四十出頭的大老爺們,可跟羅成這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卻是直接稱弟道弟起來,這份熟絡倒是讓一邊新來的慕容長生和尉遲亮好生羨慕。

  侯莫陳乂跟慕容二人一樣,也是鮮卑人,但他是三字複姓,姓侯莫陳,名乂。這個姓帶著很濃郁的鮮卑人特色,鮮卑人姓氏除多是複姓外,三字姓也很多。比如步六孤、可地延、莫那婁、吐谷渾等等。

  其實鮮卑人本來沒有姓,部族名便算是姓。後來拓拔氏建立北魏後,便大力推行定姓族,把姓和族分開。

  再到後來,積極漢化,更是把那些帶有明顯部族印記的複姓、三字姓等改成漢人單姓,比如勛臣八姓,穆(丘穆陵)、陸(步六孤)、賀(賀賴、賀蘭)、劉(獨孤)、樓(賀樓)、於(勿忸於、萬忸於)、嵇(紇奚)、尉(尉遲),讓此八姓改為單字漢姓,然後還規定說這八姓跟關東四姓相同,都是可以直接做到高官,是為甲姓。這相當於晉人的九品中正制相當,都是定出姓氏門第來。

  在後世的時候,中國根本沒有鮮卑這個族,但與消失的契丹族不同的是,鮮卑族其實不是消亡了,而是同化在了漢族當中。

  在古代中國,鮮卑族算的上是被同化的最徹底的一個胡族,蓋因為鮮卑人本身就很積極的主動漢化,後來鮮卑建立的魏朝滅亡,那些鮮卑貴族更是漢化的徹底。

  就比如現在隋朝有許多鮮卑貴族,甚至還都是貴族高官,但他們哪怕有些人還沒放棄複姓、三姓,可實際上無論是他們的衣著服飾,還是他們的語言習俗,都已經變的跟漢人沒什麼區別了。

  侯莫陳乂雖然有個三字姓,但也就是外貌比漢人稍有些不同,但其實說話之類的並沒什麼不同。

  李景早跟羅成說過,侯莫陳乂最擅長的是謀略,尤其是軍略。

  所以羅成便請侯莫陳乂做了他的行軍長史。

  那兩千人馬,大部分確實也都是新拉起來的隊伍,可好在他們裝備都很齊備,於是羅成便把四百輕騎直接補充進了慕容長生的親衛團,一千六百步卒,則跟三個步團混編,羅成乾脆又新建了一個步團。

  他從民兵營里又補充了幾百人進來。

  於是他這個先鋒軍,便擁有了三個輕騎團,四個步兵團,外加一個重騎營,全軍一萬二千戰兵,形成了一個滿編的戰時野戰軍。

  馮孝慈也統一團步卒。

  坐在帳中,目光掃過諸將,羅成頓時有股子兵強馬壯之感。

  「將軍,先鋒軍戰兵一萬二,我建議分成中前後三廂。」魏記提議,兵馬多了,自然也有不同的統帶之法。

  侯莫陳也點頭同意魏徵提議,他說分廂的作用是為了在戰時,能夠分兵。一廂就是一路,這樣先鋒軍隨時可以分路出擊,互相攻守配合。

  羅成從諫如流。

  目光掃過諸將,他心中已有了合適的都將人選。

  「前廂,由斥候輕騎團、步一團組成,三千人馬。授羅嗣業為都將!」

  老三有些意外的站了起來。

  「將軍,嗣業資歷淺薄,不敢擔此重任。軍中有齊偏將、李偏將、馮參軍、侯莫陳參軍、慕容校尉、尉遲校尉、賈偏將等都資歷比我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