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守門士兵又打量了他們幾眼,發現這隊人確實一個個都挺高大健壯的,又問了幾句,才知道這些人都是來自清河郡漳南縣的民壯。這個竇建德是漳南縣的一個地主小豪強,原來還任過里長,後來因犯事外逃,直到遇大赦才返鄉。

  這次皇帝東征,大征南北府兵,又徵召各地百姓青壯為民夫。漳南縣裡見竇建德勇武,又在鄉里有威望,於是便讓他帶領漳南縣的民夫。

  歷史在這裡拐了個彎。

  原來的歷史上,大業七年時,天下已經亂起。王薄在長白山唱響了無向遼東浪死歌,揭竿起義造反。

  而緊跟著,河南河北出現了許多造反者。

  歷史上,也正是在這種反旗四起的情況下,本就曾經因犯事逃亡過一段日子,結識過許多豪強遊俠的竇建德,便拒抗東征。雖然縣裡徵召他為二百人長,讓他東征,可他卻千方百計的想辦法逃避了這次入遼東征。

  甚至他還暗地裡幫助同樣不願意東征的同鄉孫安祖,為他號召了二百遊俠亡命等,讓他們去高雞泊據地落草。

  但是如今。

  長白山的王薄,早就因為被羅成幾次打擊圍剿,東逃西竄不敢露頭。如大野澤里的孟海公、王當仁等豪雄,更是成了喪家之犬。

  本來在豆子崗小有聲勢的平原劉霸道,也被羅成剿的雞飛狗跳,亡命天涯去了。

  羅成這隻小小蝴蝶,扇動的翅膀,硬是讓大業七年的形勢有了些變化。

  然後竇建德或許是沒有看到天下反的局面,居然很老實的聽從了官府的徵召,帶著本縣民夫到了涿郡集合,又被編到了第一軍的民夫營,一路到了遼河邊上。

  當羅藝要在民夫營里挑選補充兵時,竇建德居然有幾分立功之心,帶著老鄉孫安祖以及妻弟王伏寶和小兄弟劉黑闥,老朋友高士達等報名參加。

  這些人都十分驍勇,順利的通過了考核。

  最後被分配到前廂營來。

  其實讓竇建德他們起功名之心的,還是羅成。

  劉黑闥是竇建德手下的一個仰慕者,非常仰慕竇建德的豪俠仗義,他比竇建德年輕不少,他打小父母早亡,本跟著兄嫂過日子,可沒缺少管束,便嗜酒而好賭,又好吃懶做,還變的狡詐蠻橫,惹得哥嫌嫂厭,經常有了上頓沒下頓。

  每次沒飯吃了,劉黑闥便跑去找本鄉的里長竇建德,每次去,竇建德總會資助他。

  所以,後來劉黑闥便認竇建德當大哥。竇建德犯事逃亡的那段日子,劉黑闥便忠心耿耿的陪伴在他身邊,四處逃亡。

  劉黑闥雖說年輕,又很無賴。但是這種人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膽大。

  若是在盛世之時,這樣的人一般難有什麼大的成就。可偏偏在亂世,這種人便往往能夠趁勢而起。

  往遠了說漢高祖劉邦,年輕時就是個遊俠無賴。往近點說,羅成的四哥羅存孝以前便也是個這樣的無賴。

  還有他麾下的王君廓、郭孝恪也都是這樣的無賴兒。

  第一軍里,羅成兄弟幾個的名聲太大了。

  尤其是經過荒原一戰,以及這次的左翼掃蕩後,他們兄弟的名聲就更大了。而羅家兄弟幾個以前的出身,經歷,自然也都被人扒出來流傳。

  劉黑闥每每聽過後,總覺得熱血沸騰啊。

  羅成不過十八歲,人家出身也只是個鐵匠兒子,可現在呢,從擒藍面鬼到現在成為左廂都將,統領六千人馬,才不過兩年多時間啊。就已經成為朝散大夫,鷹擊郎將了。

  這簡直就是他們這些出身普通之人的勵志偶像啊。

  劉黑闥與竇建德他們聊天時,最常說的一句話說是,那羅成能行,咱們為啥不行?

  羅成兄弟幾個雖說勇猛,號稱四虎,可劉黑闥自認為也一樣驍勇猛悍,並不會比羅成差。他常勸說竇建德孫安祖他們幾個,說以我們兄弟幾個的本事,那絕不比羅成差啊。

  可人家羅成現在是十八歲的鷹擊郎將,統領六千戰兵,六千輜重民壯,我們兄弟幾個呢,虛長那麼多歲,可現在卻僅是群民夫而已。

  咱們就應當也大膽些,憑咱兄弟幾個的本事,既然來遼東了,豈能不掙他們校尉偏將什麼的回家?

  他說的多了,竇建德也慢慢的就真的心動了。

  是啊,他們又不比羅成兄弟們差,他們章丘那群人,一個個都是都將偏將校尉的,難道他們漳南縣這些人就差了?

  前廂大營里。

  補充的兵員陸續到達。

  有來自其它幾個戰兵團的,也有來自輜重營的,更多是來自民壯營的。

  羅成兩千人馬,荒原一戰折損五百,羅藝補充給他了,掃蕩一戰,又損失幾百,現在又擴編成六千人的四個團,他便還缺了四千多人。

  好在基礎是有的。

  他任命了齊國遠和賈潤蒲為騎一團、騎二團的偏將,任命了羅嗣業和羅存孝為步一團和步二團的偏將。

  這樣做,有點任人唯親的感覺,但羅成可不管這些,既然兩個兄弟能擔此大任,他當然也不介意用他們。

  四個偏將,都帶著各自原來的營為基礎,擴編組建新的團。

  輔公祏這次也如願意做上營校尉,有了自己的營號和將旗。

  四個團偏將都在營里立起了自己的將旗,然後擺開桌子,迎接入營的補充兵。

  「名字?」老四存孝坐在那裡,對過來的竇建德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