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春播三升,夏收兩石,這可是很驚人的。

  要知道,普通的地,往往要播四五升種,可最後卻只能收石把粟。

  平均畝產兩石,這是章丘城外那些田地都不敢保證的。

  越是採訪的多,房杜就越是驚訝。

  「勸桑課農本是我們的職責,可現在羅成卻做的比我們好多了,真是慚愧啊。」房玄齡嘆道。

  「我在想,這羅成的郡兵營有軍屯兩萬畝,山中郡兵還有兩萬五千畝地,這一畝如果能收兩石,那他今年夏天就真是大豐收啊。」

  簡單一算,四萬五千畝地,那不就是九萬石粟。這五百郡兵,平均下來一兵合一百八十石,就算這一半多是郡兵私有,一半才是營屯所有,營屯還有幾百屯奴之功,但還是讓人足夠震驚的了。

  「真是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啊,之前羅成也跟我提過幾嘴,說今年軍屯效果不錯,可我哪料到,會是這麼好的效果,本以為一畝能收個七八斗,就算不錯了吧,那咱們縣今年還能輕鬆點,不用再額外拔錢糧給郡營,誰能料到,他不聲不響,倒是在這裡悶聲發大財。」

  房玄齡捋著自己的鬍子,有些可惜的道,「早不知道啊,早知道今年肯定要拉羅成這個壯丁,讓他好好傳授經驗,然後全縣推廣,如果都能如他邊軍屯這樣,不敢多說,增產三五成那是絕對能行的。」

  三五成啊,那得增產多少糧食。

  一算到這筆帳,房玄齡就感覺自己相當心痛。

  「剛才聽那屯奴說,這夏收過後,羅成還要再種一茬小麥呢。」杜如晦道,這一薦小米收九萬石粟,這再來一茬小麥,又得收多少?

  「還能再種一茬?不需要輪耕休種嗎,都說粟米費地,不能連種啊。」

  「據說羅成說休耕是地力不足,但可能通過深耕和施肥來彌補改善。粟谷確實不能連種,但可以種其它的,比如種小麥種豆子。雖然第二季肯定不如一季的產量,但就算收一半,只要不影響明年春耕,這不也是等於憑白增加了五成的收穫嗎?」杜如晦嘆聲道。

  「這個羅成,有這麼好的法子,居然還一直藏著。」房玄齡都有些氣了。

  「可關鍵是羅成之前就算跟我們說了,我們也未必就會相信吧?」杜如晦無奈道。

  「也是啊,不親眼所見,誰又能相信又敢相信呢。」

  軍屯越豐收,兩人越有些鬱悶。軍屯今年就算真能收九萬石粟,跟他們也沒半點關係,因為軍屯都是些中男,不到成丁之年根本不用交一粒租。至於營田所得,那也說好是歸郡營的。

  兩人在山中的田間地頭轉了一天,黃昏時才一身疲憊的回到縣城。

  結果一到衙門,縣令張儀臣就有些神色沮喪的告訴了他們一個新消息。

  「羅成要走了。」

  「走哪去?」

  「高升,咱們這廟小終究還是容不下他那尊大佛了。郡里剛來的消息,咱們齊郡新增三個軍府,長白山設一個,羅成的郡兵營為基礎新設長白鷹揚府,那五百郡兵都轉為府兵,羅成升任長白鷹揚府司馬。」

  羅成不再是縣郡兵都尉,不再是章丘縣衙的人,那五百郡兵也都不再是縣郡兵了。

  杜如晦和房玄齡相視一眼,心裡都有點鬱悶,白天才覺得郡兵營山裡的幾萬畝山地是個寶,結果現在這寶就劃歸衛府了?

  第203章 霸王硬上弓

  雖說只是個消息,但卻是已經確定的消息。

  張儀臣、房玄齡、杜如晦三人坐在衙門裡,沉思了好一會。弄的縣衙的胥吏們都暗暗疑惑不已,不明白這三位上官今天是怎麼了。

  羅成從郡城回來了。

  他先召集自己的郡營軍官們開了個會,宣布了這個新消息。

  然後他第二天特意入縣衙拜見了張房杜三人,不管怎麼說,章丘是他的家鄉,也是他起家之地,就算如今要調離,可實際上以後他依然還是要跟他們打交道的。

  老師張須陀跟他說過一句話,他認為很對。他們是武將,練兵打仗是第一要事,但是如果沒有後方的文官們負責後勤糧餉,就算再厲害的將軍也是打不贏的。

  這就如同漢朝那位以五千步兵卻硬戰八萬騎兵的李陵一樣,名將之後,不論是統兵還是打仗的本事都是一流,他帶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步兵,穿著最好的裝備,與匈奴騎兵硬戰。可是呢,這位了不得的名將卻忽視了一個問題,在沒有友軍協助的情況下,在沒有後續糧草支持的情況下,孤軍深入,導致自己最終被重重包圍。

  雖說他以五千步兵硬戰八萬騎兵,還殺傷匈奴人上萬,可有什麼用呢,最後還不是箭矢用盡,糧草耗光,只能無奈的分頭突圍,結果自己最後被擒。而被俘消息傳回後,漢武帝還滅了他滿門。

  雖然以羅成後世人的觀念來看,當時這場戰敗,與李廣利等幾路兵馬不配合出擊有很大關係,但李陵作為一個名將,明知道幾路友軍不出擊,不但不退兵,卻依然要孤軍深入,這未免就太意氣用事了。

  羅成給張儀臣他們帶了點禮物,算是感激他們一直以來的照顧了。

  去冬時,羅成讓田莊那邊殺豬製作的香腸、臘肉和火腿,這些東西看起來不太美觀,但羅成指點了下廚子處理方式,再端出來時,已經非常漂亮了。

  一道薄片火腿,選用了上好的火腿,切片如紙般的方形薄片,一片片的擺開,色澤紅潤、香味濃郁。




章節目錄